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三标度提出的改进层次分析法降低了传统方法构造判断矩阵的主观性,通过数学变换将判断矩阵转化为一致最优阵,避免了繁琐的逻辑一致性检验过程,给出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一种简易方法。实例表明:改进AHP优序法计算简单、方便,在水质评价中能够合理地给出各水样的污染程度和类别。  相似文献   
42.
新疆特色林果业种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疆54个气象站点的52年气象资料,运用一元回归线性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及反距离加权空间差值法,分析全疆及四大林果基地的年平均气温、≥10oC降水及4-10月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结合指数平滑时间序列分析法、变异系数和线性倾向率,分析了苹果、葡萄、梨等几种常见特色林果产品产量、种植面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全疆和四大林果基地1960-2011年的气温、降水呈现线性增长的趋势,全疆整体上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增温增湿现象明显,进入2000年后气候暖湿化趋势更加显著,而四大林果基地气温、降水因地理位置差异而导致不同的气候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其中伊犁河谷林果基地气温、降水线性倾向率最大并且降水最多,吐哈盆地林果基地降水线性倾向率最小、气温线性倾向率较大并且温度最高,天山北坡和环塔里木盆地林果基地气温、降水线性倾向率基本相同,并且都在2000年以后增温、增湿趋势显著;全疆气候暖湿化的变化趋势有利于林果产品产量的提高,特别是在增温、增湿显著发生的年份后,对产量的提高作用更明显,另外增温也促进了喜温林果产品种植面积的扩大,并且由温度高的区域向温度低的区域扩展,林果产品空间种植分布趋势与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四大林果基地建设布局相吻合;但是温度过高、降水过多,特别是气温、降水出现急剧增温、增湿和减温、减湿异常变化的年份对林果产品的种植影响较大,因此今后应做好极端气候变化对特色林果产品影响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3.
库尔勒市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库尔勒市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以及2015年6个时期的Landsat TM/ETM+影像作为基础数据,借助ENVI 4.5、Arc GIS 10.1等专业软件对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和空间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库尔勒市近25 a来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城市空间扩展趋势及演变过程、城市重心转移方向及距离和城市空间扩展形态变化特征等。研究表明:近25 a间库尔勒市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年均增加速率为15.18%。耕地和未利用地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贡献较大。城市向东南方向扩展,城市重心向东南方向转移了总共2 118.46 m。城市空间扩展紧凑度呈下降趋势,分形维数呈上升趋势,表明城市空间扩展趋于结构疏散化、形状复杂化。针对于以上特征及扩展趋势,分析了库尔勒市城市空间扩展的驱动因素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选取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同地栽培的沙拐枣属(Calligonum L.)4种植物,在群体、个体、枝条、同化枝和单花5个水平上,2007—2009年连续进行开花物候和生殖特性研究。主要结论如下:①4 a中4种沙拐枣的各项开花物候参数相似,2010年各项物候参数明显推迟,4月中旬的温度是影响开花时间的主要因素。②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泡果沙拐枣(C. calliphysa)和红皮沙拐枣(C. rubicundum)相似,表现为“集中开花模式”,花期重叠指数较高,达79.99%~100%,密刺沙拐枣(C. densum)和艾比湖沙拐枣(C. ebinuricum)相似,表现为“持续开花模式”,花期重叠指数较高,为51.79%~79.82%,4个种的共有重叠期较短。③在枝条水平上,泡果沙拐枣和红皮沙拐枣开花物候特征也表现相似,为开放集中,开花振幅高;密刺沙拐枣和艾比湖沙拐枣表现相似,为开放时间长,开花振幅低。④在同化枝水平上,开花数、持续时间和同化枝长度在种间和年际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同化枝水平的始花位置种间也具有差异,表现为泡果沙拐枣、红皮沙拐枣、密刺沙拐枣始花位置主要集中在第2、3关节,艾比湖沙拐枣通常在第4关节。⑤在单花水平上,泡果沙拐枣、红皮沙拐枣、密刺沙拐枣、艾比湖沙拐枣的单花开放持续时间分别为(9.14±0.26)h、(12.95±1.07)h、(10.69±1.75)h、(22.40±1.92)h。⑥在同化枝水平上,4种沙拐枣开花高峰期的坐果率较高,开花数目与坐果数显著正相关;坐果数和开花位置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着生花多的关节坐果数也高,其中,泡果沙拐枣的花和果主要集中在第2、3、4关节,红皮沙拐枣集中在第3、4、5关节,密刺沙拐枣集中在第2、3、4、5关节,艾比湖沙拐枣集中在第4、5、6关节。  相似文献   
45.
阿勒泰地区河流水文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阿勒泰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点出发,阐明了以季节积雪融水补给为主,雨水混合补给型河流的水文特征及高寒地区具有的冰情特征。  相似文献   
46.
2014年冬季阿图什2次灾害性大风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南疆西部的克州地区出现了两次灾害性大风天气,12月8日克州阿图什的大风突破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的6小时再分析资料,对这两次大风天气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秋末冬初南北支高空急流震荡汇合时,汇合处易出现西北大风;高空斜压槽和强锋区、地面强冷高压及南疆西部热低压是发生此类大风天气的影响系统;高空中期环流形势、冷空气强度、动量下传决定了大风的类型与强度;温度平流、垂直运动的强度及配置与大风强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7.
以新疆和田地区为例,利用2000—2014年和田地区相关统计数据,运用集对分析法分析和田地区的旅游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特征。结果表明:和田地区旅游经济系统的脆弱性除2009年为高水平外,其余年份脆弱性均为中度水平;从脆弱性整体发展趋势来看,和田地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以2009年为拐点,呈现先升后降趋势;由障碍度因素分析得出,旅游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比重、地区内部各县市生产总值变异系数等敏感性因子,旅游劳动生产率、人均GDP等应对性因子是制约和田地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下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8.
使用1957-2013年艾比湖流域6个气象站点的平均大气压、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百分率以及降水量资料,通过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出各个站的月和年潜在蒸散量.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该流域近57年的潜在蒸散量、气温及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7年来艾比湖流域年潜在蒸散量以-25.05 mm·(10a)-1的速度呈下降趋势.近7年的平均潜在蒸散量与过去50年相比较偏少77.36 mm.年平均气温以0.33℃·(10a)-1的速度上升.近7年的平均气温比过去50年的平均气温增加了1℃.年降水量以7.97 mm·(10a)-1的速度增多.近7年的平均降水量与过去50年的平均降水量相比增多32.45 mm.  相似文献   
49.
新疆车尔臣河流域水域的宏观变化及其影响和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植被指数和水体指数作为判断参数决策树,在FAO/UNEP土地覆被分类系统(LCCS)的三级分类基础上建立了以固态/液态水域为主的土地分类系统,从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Landsat影像中提取整个车尔臣河流域土地覆被信息并分析了土地覆被变化.结果表明:车尔臣河流域水域在2000-2010年变化速度高于1990-2000年,其中,湖泊面积及数量增加较为突出.各种水域中,冰川及多年积雪面积迅速减少,2010年海拔5 000 m以下冰川积雪在流域内所有冰川积雪中所占比例由1990年的38.8%减少到5.4%;有水河道面积及数量在缓慢减少;湖泊面积和数量大幅增加,2010年湖泊面积比1990年多5倍,而且新增的湖泊均在平原区.在气候以及水域变化的影响下,流域内自然植被覆盖地在山区和平原区都在持续增加,而荒漠在减少,山地自然植被覆盖地增加速度高于平原区.在流域尺度上,人文因素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低于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50.
地震应急响应快速评估系统参数本地化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新疆地区房屋震害矩阵和烈度衰减关系参数与西北地区房屋震害矩阵和烈度衰减关系参数分别输入新疆地震应急响应辅助决策系统,选用新疆近几年发生的较大地震震害结果与地震应急响应辅助决策系统计算的地震灾害损失结果进行对比,进行地震应急响应辅助决策系统的参数本地化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给出新疆地区房屋震害矩阵和烈度衰减关系参数的合理性依据和修改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