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利用新疆克州地区近45a(1960--2004年)冬春季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克州地区强降雪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产生强降雪的天气形势、环流特征、物理量场进行归纳总结,将500hPa环流分为中亚低压(涡)槽类、喀布尔低涡(槽)、巴湖低压槽和里咸海低压(涡)槽类,认为高空300hPa的西风急流和低空850hPa偏东急流的密切配合是强降雪天气发生的主要条件。在研究基础上建立克州地区强降雪天气过程预报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2.
第二次土地调查要求标准高、技术手段先进、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鄂温克族自治旗作为呼伦贝尔市的试点,在全区率先开展了此项工作,提前完成了任务。在具体工作中,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库尔勒市 11年大风资料的分析 ,探讨大风的气候统计特征以及形成大风天气形势的特点。同时 ,提出了预报大风的经验方程 ,并用实例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24.
利用阿克苏河流域7个气象站和16个农业点(兵团团场和农场)1970-1999年4-9月的成灾冰雹资料,对其天气发生的气候规律,时空分布特征,冰雹直径,强度,路径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该区域成灾降雹天气的分析预报提供背景依据。  相似文献   
25.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资料,静止卫星FY—2C红外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25—28日喀什地区暴雪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 此次暴雪是在冬季显著变暖的背景,中亚低槽、萨彦岭低涡共同影响下造成的喀什地区范围广、强度大的大降雪过程。中亚低槽先加深、后减弱北收持续影响是喀什长时间降雪的主要原因。海平面气压场上中亚、塔里木盆地存在强的气压梯度,利于暴雪出现。暴雪过程中有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低空偏东急流;高空西南气流、底层持久的偏东急流为大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回波图上表现为强的东西入流辐合区,平均径向速度图上也有明显的呈“S” 形零速度线,表明雷达上空风随高度顺转有暖平流存在。  相似文献   
26.
首先利用新疆地区自1900年以来的828个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采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反演方法获得新疆地区区域应力场特征,结果显示新疆地区区域应力状态大多数地震为逆断和走滑性质,最大水平主压应力优势方位近SN向,伴有局部地区的拉张和剪切作用。然后根据区域应力场特征及区内强震空间分布特征,划分为天山地区、喀什—乌恰地区以及昆仑—阿尔金三个地区,并对区内强震间的库仑应力变化进行计算。得出天山地区强震对后续地震的发生几乎影响不大,个别地震存在延缓发生的现象;喀什—乌恰交汇区是强震多发区,且震中位置分布较密集,地震之间触发或延迟作用明显;昆仑—阿尔金地区除2008年于田地震对2014年于田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外,其他地震之间的影响作用不大。最后,计算强震对周边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发现博罗科努断裂西侧中段、卡兹克阿尔特断裂西段、木吉断裂西段以及和田断裂西段不同程度的库仑应力增加,具有一定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27.
利用天山山区2001~2002年6~7月31次较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实况资料和20个降水日的28例云系的711数字化雷达资料,对天山山区夏季有利于人工增雨的气象条件、雷达回波资料及探空资料,分析了影响天山山区降水的几种主要天气系统、各种系统下降水回波源地、性质、变化、移向移速等活动规律,归纳出相关雷达回波参数和判据,为今后山区高炮一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一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
哈萨克斯坦水环境与水资源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取决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亚洲中部干旱区水资源有限,近年来河湖萎缩、生态环境系统退化,已成为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之一哈萨克斯坦内按照水资源需求程度划分的八大流域作为研究区,在进行各个流域水质及水资源现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径流占比、人为影响程度以及水资源需求程度等3项指标分别对八大流域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并采用可变模糊优选模型评价哈萨克斯坦境内不同流域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程度,对八大流域进行轻微、中等和显著等3个影响程度的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人类活动对锡尔河-咸海及伊希姆河流域水资源以及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处于显著水平,而且前者流域水质污染问题较为严重;乌拉尔河-里海流域的地表径流占比最高,但该区域因大量油气资源开发对水资源需求量非常高,处于危险等级。巴尔喀什湖-阿拉湖流域的用水需求处于临界程度,属于第三类(处于危重程度)。额尔齐斯河流域水储量最为丰富,但流域中游哈萨克斯坦境内矿产开发引起的水质污染严重。另外,近几十年来哈萨克斯坦地表径流变化分析表明,1965年以来年总径流量减少39.4 km3,其中跨境径流量减少23 km3,境内径流减少16.5 km3。近年虽然灌溉面积和工业活动减少,年均耗水量也有所减少,但是人口增长导致公共服务和生活等方面耗水量增加2.58 km3,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国利益和整个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共同商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29.
根据南天山西段采集的地震波数据并结合多台和达法,通过定量分析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S6.4地震前后波速比的变化,结果表明:(1)就空间状态而言,在本次地震发生之前,波速比的区域中有EW走向椭圆状低值异常区,长半轴和短半轴长分别为30 km与20 km。(2)就时间进程而言,伽师MS6.4地震前无出现波速比低值异常,震前无呈现降低—恢复—平静—发震模式。  相似文献   
30.
采用内蒙古测震台网2009—2016年记录的内蒙古东部地区131个地震资料,使用速度拟合、分区扫面、折合走时方法,反演得到该区域速度模型:v1=6.10 km/s、vPb=6.72 km/s、vn=8.05 km/s、H1=23 km和H2=16 km。东部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定位残差均值较华南模型和2015内蒙最优模型有明显的降低,且更加均匀稳定;东部模型与编目定位震中差较华南与编目、2015内蒙最优模型与编目和华南与编目震中差均值降低1 km左右。可见,东部模型更适合内蒙古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