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结合新疆阿克苏河流域气象、水文站点数据,对流域1961-2018年近58 a气象水文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克苏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均呈现明显递增变化,递增率为0.14℃/10a和13.5 mm/10a;年蒸发呈现明显递减变化,递减率为-21.9 mm/10a,夏季蒸发递减速率最大;大西桥和依玛帕夏两个主要控制水文站年径流总体呈现若递减变化,趋势不明显;地下水埋深总体呈现递减变化,2000年以后地下水年平均水位变化值为0.074 m。研究成果对于变化环境下阿克苏流域水循环要素变化特征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
播种至出苗是棉花对温度最敏感的时期之一,春季终霜冻害和低温冷害是造成阿克苏棉区大面积严重缺苗断垄、毁种重播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基于阿克苏主植棉区1991—2023年逐日气温数据、历史灾情资料和棉花发育期资料,应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K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区终霜和低温冷害变化特征,以及对棉花播种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终霜冻害风险阿克苏棉区最小,靠沙漠南部阿拉尔和东部库车棉区大;4月终霜冻害发生几率,中部阿克苏棉区最低,南部靠沙漠棉区最高,东部棉区终霜危害几率高于南部阿瓦提棉区;终霜期在21世纪发生突变,且提前明显,但终霜偏晚的年份时有发生,对棉花安全出苗构成威胁;低温冷害呈缓慢减少趋势,但21世纪20年代频次增多;棉花苗期极端气候灾害事件造成终霜偏晚且常伴随着寒潮降温和持续低温,复合灾害导致棉花影响大、范围广、成灾重。  相似文献   
83.
快速准确获取森林结构参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使用大疆精灵4 Pro无人机通过倾斜摄影测量和正射摄影测量方式获取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样地的冠层高度模型,提出一种自适应窗口最大值算法来分析处理,获取了研究区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树高、冠幅和株数等结构参数.最后,使用地面实测数据对以上结构数据进行精...  相似文献   
8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地面区域气象站逐小时观测数据、FY-2G云顶亮温、喀什CR/CC雷达产品及NCEP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南疆西部2020年4月17—24日和2021年6月15—17日(分别简称“过程1”、“过程2”)两次极端暴雨过程环流背景和短时强降水环境条件、中尺度特征。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500 h Pa“东西夹攻”的有利环流背景下,100 hPa南亚高压分别呈东部型和双体型,低空急流、切变线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两次暴雨重要的触发系统。两次强降水均发生在对流云团发展最强盛、范围最大时或TBB梯度最大处。但雷达回波特征明显不同,“过程1”影响系统为线性多单体强风暴,最大反射率因子达65 dBZ,具有中小尺度辐合和旋转特性,强降水期间VIL维持40 kg/m2以上并有跃增现象,更有利于产生强对流。“过程2”影响系统为分散性普通单体风暴,径向速度高层辐散不明显,VIL值明显小于“过程1”。  相似文献   
85.
正震级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是描述地震基本参数之一,也是地震预测研究中的重要参数之一。用震级度量地震的大小,具有简便易行、通俗实用的优点。但最大的缺点是存在震级饱和效应。矩震级是一个描述地震绝对大小的力学量,是目前量度地震大小、且不存在饱和问题的最理想的物理量。基于S波震相"S窗"内的波形信号识别、品质因子Q(f)和22个台站场地响应,利用内蒙  相似文献   
86.
内蒙古地震台网近震震级与面波震级间转换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蒙古及周边2008~2015年11月116次M_L≥3.8地震资料,重新测定近震震级M_L、面波震级M_S,基于1范数线性回归(SR1和SR2)和2范数正交回归(OR)方法建立M_L与M_S间的转换关系。同时,对每个点采用高斯随机扰动后发现,高斯扰动前后近震震级与面波震级间的转换关系变化不大。结果显示,正交回归方法(OR)得到的曲线,均方根误差最小,为最佳拟合曲线,转换关系式为M_(S,内蒙)=0.96M_L-0.10。郭履灿震级转换关系M_S=1.13M_L-1.08与本文得到的转换关系存在明显系统偏差,这可能是由于区域构造特征差异所致。M_(S,内蒙)值明显大于M_(S,经验)值,平均差值为0.23,建议使用重新矫正的M_L与M_S转换关系式,M_(S,经验)与M_(S,内蒙)差值数量分布情况显示,差值为0.2~0.3的地震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87.
基于中国地震科学台阵资料及内蒙古、甘肃地震台网资料,采用结合台阵策略的震相拾取深度学习方法APP,开展内蒙古地震监测能力薄弱区——阿拉善右旗拾震能力研究。研究结果显示,APP方法检测到了人工目录中97.8%的地震,地震拾取总数为人工目录地震数的22倍。经tomoDD方法定位后,地震深度分布较符合内蒙古西部的地质构造特征。对震源深度与断裂位置间相关性的初步分析显示,深度随纬度变化中有5条深度“集中条带”与研究区7条断裂的位置相对应,深度随经度变化中有4条深度“集中条带”与研究区7条断裂的位置相对应。分析认为,APP拾取方法在实际地震资料应用中展示出较强的泛化能力,可为增强固定地震台网对于监测能力薄弱地区微震的识别能力,以及优化地震台网布局、提高监测能力薄弱地区的地震监测水平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新疆最大农业灌区为叶尔羌流域的灌区,该流域三个主要灌区地下水资源总量占流域比例高达57.5%。其中巴楚灌区地下水主要来源工程引水进行补给,莎车子灌区地表水资源量相对较大,地下水补给量较大,麦盖提灌区主要来自于冰川融雪补给。本文以叶尔羌河流域巴楚、麦盖提子和莎车子3个主要灌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三个主要灌区2003-2018年地下水监测数据对其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和其影响主因进行分析。结果可知:各灌区地下水埋深季节变化特征明显,年蒸发量对于各灌区地下水埋深影响敏感度最高,且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影响因子,其次为地下水开采量,年径流量和农业灌溉水量对各灌区地下水埋深影响为负值,敏感度较低。地下水超采是各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因。研究成果对于流域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根据1961—2012年湖泊水位观测资料,采用时间序列线性趋势分析与小波分析法,对比研究了博斯腾湖与伊塞克湖近50多年来水位变化特征,并对湖泊未来水位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1961—2012年,博斯腾湖和伊塞克湖年水位总体呈显著的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两湖水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平稳下降;90年代后,博斯腾湖水位变化波动比伊塞克湖更为频繁,经历了迅速上升和下降的阶段,而伊塞克湖年水位较为稳定。(2)水位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和伊塞克湖年水位变化分别存在18a和22a的主周期,从水位未来变化趋势预测结果来看,博斯腾湖水位将来一段时间继续下降,伊塞克湖水位则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90.
近30a来新疆城乡统筹及其与城镇化作用关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城乡经济统筹和城乡居民统筹为角度,建立了新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得到新疆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波动中快速增长,并且新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城乡统筹和城镇化相互关系研究表明,新疆城乡统筹发展与城镇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协整和单项因果关系,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城乡统筹水平提高0.7%,且存在两年的滞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