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284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778篇
海洋学   29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32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冷泉碳酸盐岩记录了甲烷渗漏活动和流体组分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对示踪冷泉系统沉积环境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南海北部获取的冷泉碳酸盐岩进行了碳、氧同位素剖面研究,并对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变化范围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及已发表的δ13C和δ18O剖面数据表明,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剖面的δ13C和δ18O之间普遍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R2最高可达0.933 1.经统计,南海北部冷泉碳酸盐岩样品δ13C和δ18O均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其最大变化分别为34.50×10-3和5.89%(Vienna Pee Dee Belemnite,V-PDB).冷泉碳酸盐岩δ13C和δ18O的相关性特征可能指示了初始流体的变化、后期矿物形成/重结晶作用、渗漏系统较为复杂或者成岩作用等环境变化信息.对不同碳酸盐岩样品来说,δ13C的变化主要由海水的参与程度决定,而δ18O的变化可能与温度和Mg元素参与方解石沉淀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52.
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2011年的3月、5月、8月和10月份各排污口蓝藻和含叶绿体单细胞生物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中含叶绿体单细胞生物数量最多,占91.857%,包括眼虫门(Euglenozoa)、绿藻门(Chlorophyta)、隐藻门(Cryptophyta)生物。其中主要为眼虫门的裸藻纲(Euglenoidea)生物占90.08%。蓝藻门的集球藻目(Synechococcophycideae)和颤藻亚目(Oscillatoriophycideae)含量相对较多,分别占5.70%和1.79%;排污口中裸藻纲生物数量季节性差异比较大,3月份、8月份数量相对较多,5月份和10月份较少,推测这类生物的数量与季节性温度变化有关;各排污口污染物、这两类生物检出量和种类有一定差异,在氮磷含量高的排污口(如S9号)其检出量并不高,推测检出量与排污口的主要污染物中氨氮含量没有直接关系,可能受氮磷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3.
海獭     
红将 《海洋世界》2015,(4):40-43
<正>提起海洋哺乳动物,你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鲸、海象、海豚之类的"大家伙",与它们相比,海獭算得上是"娇小玲珑"了。海獭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科水獭亚科海獭属,和陆地上的鼬科动物比起来,海獭的体型要大得多,一般成体的雄性海獭的体长在1.47米左右,体重大约为45千克,雌性海獭的体长约为1.39米,体重约为33千克。经过长久的水中生活,海獭的体型已经完全适应了水中的环境,它们长着小小的脑袋、小小的耳廓、滚圆的躯体。海獭前肢短  相似文献   
954.
白鲸     
红将 《海洋世界》2015,(3):24-27
<正>白鲸是一种生活在北冰洋及附近海域的海洋哺乳动物,因为会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所以它们还有"海中金丝雀"的美称。作为鲸类的一员,成年白鲸的体长可以达到3~5米,体重甚至能达到1.5吨,是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即使是刚出生的白鲸宝宝,身长也有1.5米左右,体重约为80千克,甚至比一个普通的成年人还要沉一些。成年白鲸的躯体粗壮,皮肤呈一种特殊的白色,如果靠  相似文献   
955.
红将 《海洋世界》2013,(6):52-53
船舱里又闷又热,空气中充斥着各种奇怪的难闻味道,让人几乎无法呼吸。船舱里塞满了人,绝大多数人都只能坐在地上。按照政府的说法,美国人的舰队就要打过来了,首当其冲的冲绳必定会受到攻击,所以我们这些当地居民必须进行疏散。我们所乘坐的这艘名为"对马丸"的船原本是一艘货轮,战争开始之后被军队征用作为运兵船,不久之前才从上海返回那霸港,执行疏散居民的任务。  相似文献   
956.
准确的湿地分类可掌握湿地时空分异特征,在湿地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针对现有基于小样本学习的湿地分类方法仅局限于利用目标域或单源域数据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3D多源域自注意力小样本学习模型3DMDAFSL(3D Multi-source Domain self-Attention Few-Shot Learning)。首先,结合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的优势,设计基于自注意力机制和深度残差卷积的3D特征提取器;然后,采用对抗域自适应策略实现多源域特征对齐,在每个域分别进行小样本学习;最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提取特征,并将特征输入至K近邻(K-nearest Neighbor)分类器以获取分类结果。结果表明,3D特征提取器相比无特征提取框架的湿地总体分类精度提升约6.79%;当使用多源域数据集时,3D-MDAFSL模型对中山市Sentinel-2湿地数据集的总体分类精度能达到93.52%,相比于现有算法有明显提升。本文所提出的3D-MDAFSL模型在湿地地物高精度提取和分类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7.
极端干旱条件下柽柳种群蒸散量的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利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额济纳绿洲柽柳种群蒸散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晴朗无云的条件下,蒸散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蒸散从早晨630以后出现,上午蒸散率上升过程缓慢,到中午达到峰值,随后蒸散速率迅速下降,到1600蒸散速率降到最小,夜间无蒸散,常出现负值,呈大气凝结过程。净辐射对蒸散起决定作用,蒸散速率的变化趋势与净辐射变化基本一致,其日变化具有相同的峰型。柽柳种群蒸散量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温度对柽柳种群蒸散速率的影响不大,但土壤温度的增加值的变化与蒸散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蒸散速率产生影响,土壤含水量降低,蒸散速率减弱,土壤含水量增加,蒸散速率加快。相关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对蒸散速率影响的贡献依次为土壤温度的升高值 > 净辐射 > 风速 > 土壤含水量 > 空气温湿度。  相似文献   
958.
热脉冲技术在确定胡杨幼树干液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司建华  冯起  张小由 《冰川冻土》2004,26(4):503-508
探讨了热脉冲技术在确定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幼树干液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树木正常生长状态下,胡杨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开花期树干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为0.13~0.15L·cm-2·d-1;树干液流速度的动态变化呈多峰状曲线,6月份枝叶速生期树干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为0.294L·cm-2·d-1;树干径向断面形成层以下不同深度的树液流速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夜间,胡杨存在明显的树干液流上升现象,补充白天植物蒸腾丢失的大量水分,恢复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树干液流速度在不同的方位有所差异.并对胡杨单位面积液流通量与杨树、辽东栎、大叶白蜡、棘皮桦、五角槐、小美旱杨、油松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59.
李小建  乔家君 《地理研究》2004,23(6):717-726
以山区村---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 81户 4 82块农田的调查数据为依据 ,研究了地形对山区农村人地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山地农田系统人工能量的转换效率随地块高程的增加而呈降低态势 ,但农田的轮作特点和潜力的挖掘程度 ,又影响这种变化趋势 ;坡度与农田系统能量产投比显著负相关 ,坡向、坡度、坡位对农田能量的投入产出也有一定影响。以农田人工能量投入产出关系衡量 ,山区农民对自然条件利用的过程 ,表现出明显的经验型利用特征。条件适宜区农田的过度利用 ,使得人工能源的投入产出效率明显下降 ;而其他高程和坡度的一些农田 ,仍有较大的利用空间。农田系统属半人工生态系统 ,具有很强的自然、人工特征 ,有助于我们在微观层面上研究人与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0.
洞庭湖演变趋势探讨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洞庭湖的演变主要受构造沉降、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三大因素的控制。目前 ,洞庭湖盆的构造沉降速率虽然较低 (3~ 10mm/a) ,但构造沉降量仍抵消了部分泥沙淤积量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洞庭湖日益萎缩的趋势。由于湖盆中泥沙淤积速率大于构造沉降速率 ,洲滩会继续发育和扩展 ,洞庭湖仍保持淤高的趋势。在“4 35 0工程”完成和三峡建坝后 80年内 ,湖盆泥沙淤积速率将降低到 1 79mm/a ,洞庭湖不断淤高的趋势将得到减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