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124篇
地球物理   165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黑河流域荒漠区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响应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利用气象站资料,对黑河流域荒漠区降水特征及其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区降水属于降水脉动事件,降水前后土壤水分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随土层增加差异逐渐变小。土壤水分在降水量、土壤深度和降水前后的差异极显著,交互效应也极显著(P<0.0001),表明荒漠区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具有显著的响应现象。土壤水分的降水脉动响应表现为降水后土壤含水量激增,在蒸散作用下缓慢减小。降水前后土壤含水量的时间序列变异规律均能较好地拟合成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降水前后土壤含水量随机变异均小于结构性变异,反映出荒漠区土壤水分在时间尺度上具有较强的自相关性格局。降水使土壤水分空间结构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在时间序列上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32.
页岩气储层由于其富含粘土矿物及有机质,且矿物粒度细小、成分复杂,页岩的形貌及孔隙类型多样等,使得常规的储层分析测试手段对页岩气储层研究效果不佳.文章以扫面电镜与能谱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薄片和x-衍射分析以及氩离子抛光技术对页岩气储层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页岩储层的基本特征为:矿物主要为粘土矿物、硅酸盐矿物、磷酸盐矿物等;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显微孔隙和裂缝;显微孔隙分为矿物粒间孔、有机质微孔、次生溶蚀孔、晶间孔以及粘土矿物层间微孔五类;裂缝分为构造缝和成岩缝.  相似文献   
133.
史前时期动物驯养技术的跨大陆交流与传播是令人瞩目的 前沿课题.陕北地区位于欧亚草原早期青铜文化和中原地区古代文化交汇碰撞的前沿地带.贾大峁遗址位于陕西省横山县,年代为距今约4500~4300年的龙山早期.作为陕北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出现牛和羊的考古遗址之一,牛和羊是当地驯养抑或外来的,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热电离...  相似文献   
134.
汶川Ms8.0地震前InSAR垂直形变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D-InSAR技术,选用汶川地震前日本ALOS/PALSAR数据,提取了汶川地震前4个条带的形变场,形变场覆盖了映秀镇、茂县、北川县、平武和青川县.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前形变场沿断层呈“凸”状对称形变分布特征,沿发震断层附近出现隆起形变,而远离发震断层两盘均出现下沉,且随着远离断层距离的增加,沉降幅度逐步增加.在断层两侧附近的平武、北川、安县、江油一带出现了大面积形变隆起,幅度为5~10 cm,且断层西侧抬升范围大于东侧.在映秀镇和汶川地震震中附近,沿断层两侧呈现出小范围斑块状隆起,范围在10~15 cm.该隆起区域与汶川震中位置和破裂最强烈段落基本一致.在远离断层的两盘区域出现沉降,绵阳至成都一带沉降范围在0~ -10 cm之间,松潘至文县一带沉降范围在-5~ -10 cm之间.研究表明对于处于闭锁阶段的逆冲断层,震前的垂直变形可能是其主要变形特征.虽然获得的震前形变变化可能存在5 cm的DEM和对流层大气延迟造成的误差,但这种震前垂直形变场变化趋势仍然存在,可能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5.
最新1/400万中国活动构造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春燕 《地震地质》2008,30(1):298-304
以ArcGIS和MapInfo为软件平台,对邓起东院士多年来潜心研究和汇总的中国活动构造数据进行了数字化处理,采用统一的坐标系统、一致的投影方式和合理的数据库逻辑结构建立了中国活动构造空间数据库,实现了活动断裂、活动盆地、活动褶皱等活动构造及其各类相关参数的有效管理和系统集成,实现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相互查询,为各地震相关研究部门和工程建设部门利用这些数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36.
汶川M_S 8.0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7条地震前后日本ALOS/PALSAR整轨数据,利用D-InSAR技术提取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500km×450km的地表连续同震形变场。形变场覆盖了金川—石棉、黑水—乐山、松盘—彭山、南坪—简阳、康县—重庆所有区域,包括了理县、汶川、茂县、北川、青川等重灾区域。结果显示,整个形变场影响范围较大,四川盆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形变。发震断层附近的非相干区域显示此次地震地表主破裂带在北川-映秀断裂带上,可以追踪出地表破裂带从汶川县映秀镇西南震中附近一直到青川县苏河北侧,全长约为230km。在发震断层西南段汶川至茂县一带,非相干条带的宽度明显大于其它段落,这与彭县-灌县断裂(前山断裂)的都江堰—安县段地表破裂段密切相关,地表破裂带长约70km。在远离发震断层的区域,西北盘总体表现为抬升,东南盘表现为沉降。但在发震断层附近,断层两侧均表现为局部抬升,且沿断层形变量分布很不均匀,表现出较强的分段性,显示出发震断层以逆冲为主的断层性质。从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与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所给出的震中位置和发震时刻的差异来看,也反映出  相似文献   
137.
联系自2000年国家财政制度改革以来宜昌市气象部门科技服务与产业发展实际,分析了国家财政制度改革对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适应国家财政制度改革要求的对策,并对未来气象科技产业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8.
毛乌素沙区腹地提高飞播成效的技术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飞播治沙造林作为一项快速有效的现代化造林措施,已经成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区腹地植被恢复与建设的重要手段。长期的飞播造林实践表明:①在飞播区,设置沙障是提高飞播成效的重要途径。设置平铺式间距4 m行列式沙障和直立式间距6 m行列式沙障,飞播物种成苗率较高,比对照(CK)区的成苗率高出36.5%~37.1%。②飞播种子包衣、丸化处理,均能促进成苗,包衣处理更有利于飞播植物生长。飞播种子包衣、丸化处理与裸种相比,成苗率分别提高了10.6%和13.72%。而且包衣种子播后15 d,其根长、根条数、地径和高生长比对照分别高出11.93 mm、0.9条、0.29 mm和3.24 mm。③不论是在何种立地条件下,经过地面处理的样方内的飞播种子成苗量明显高于对照区样方内的成苗量,其中,采取综合措施的破土处理效果最好,成苗量是对照区的6~8倍。  相似文献   
139.
为保证顶管工程的施工安全和经济设计,必须深入分析顶力作用下工作井及周围土体的应力、位移特性。以两个实际顶管工程为工程背景,针对工作井的浅埋、深埋圆形沉井,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给出了浅埋沉井土抗力沿圆周分布的拟合方程。分别采用《规程》[1]和《手册》[2]推荐的计算方法和三维有限元分析,对顶力作用下深埋、浅埋工作井的位移和新增土抗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由于只考虑了顶力后背一侧半圆范围内土体抗力的作用,规范法和手册法将导致土抗力计算结果偏大;②顶力作用位置对深埋沉井的井壁变位、土抗力大小和分布情况影响显著;③规范法和手册法仅适用于顶力作用于沉井底部的浅埋沉井。  相似文献   
140.
1 办刊宗旨和刊登内容《陕西地质》是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地学界的一个学术园地,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双百”方针,主要反映陕西地学领域科研、生产中取得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以促进国内外地球科学学术交流,推进我省地矿工作发展为宗旨。欢迎陕西地学界及省外、国外专家学者向本刊撰稿。本刊内容包括陕西地域及与之相关的基础地质、矿床地质、水工环地质、农业地质、第四纪地质、国土规划与整治、地震地质、地质实验、勘查技术及工程施工、地质机械及仪器、矿产开发利用、物化探、计算机应用、地学软科学和地学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