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主要介绍了方格网法、断面法、等高线法、DTM法四种土方计算方法的计算原理,利用CASS 7.0软件的土方计算辅助计算模块中提供的方格网法、断面法、等高线法、DTM法进行计算实现,在算例分析的基础上,对四种方法的计算精度、适用范围、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土方计算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2.
53.
舒宝  刘晖  张明  吴丹  张栋海 《测绘科学》2016,41(1):175-179
为了提高网络RTK基准站间模糊度检验和修正的精度,该文提出用粗差拟准检定(QUAD)方法来探测错误固定的模糊度:将固定错误的模糊度判定为观测值的粗差,并对粗差准确定位定值,最后根据模糊度的波长计算模糊度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当少量模糊度出现纳伪错误时,该方法可以实时探测并修正错误固定的模糊度。  相似文献   
54.
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南北缘地震层析成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毗邻地区310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区域地震23600条P波到时数据,重建了该区地壳和上地幔三维速度图像。结果表明:1.秦岭─大别造山带及其毗邻地区地壳和上地幔存在显著的横向不均匀性,直至110km深度处依然明显。2.地壳上部的速度图像与地表地质构造密切相关:造山带隆起区显著高速;盆地及坳陷区明显低速。由速度鲜明对比勾勒出的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界基本上位于扬子北缘主边断裂带上。3.中地壳的速度图像表明,造山带内部的一些低速区对应于一些大型推覆构造。4.40+0km深度处的速度图像反映了该区莫霍界面深度的起伏。大致以107°E为界,以东地区地壳厚度小于40km,以西地区大于40km,且呈现出往西地壳逐渐加厚的趋势。5.位于滦川、商县、丹凤的北秦岭构造带,上地幔顶部出现低速异常,异常速度值约为7.39—7.55km/s。结合地球物理测深的结果,可能是由下地壳、上地幔顶部的热过程所致。  相似文献   
55.
花溪区辣椒栽培的农业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圣洪  吴丹 《贵州气象》2004,28(4):8-10
分析了影响花溪辣椒高产优质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是干旱和春季的低温阴雨,提出了保证花溪辣椒优质高产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56.
中国地域广阔,涵盖了多种气候类型和地形特征,这为降水再循环过程提供了复杂的环境条件,使得在研究降水再循环率特征时难以对区域进行划分和比较。本文利用优化后的降水再循环率评估模型计算中国地区降水再循环率,研究了中国地区降水再循环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979—2020年,中国降水再循环率具有明显的区域和季节性差异,其中青藏高原的再循环率最高,降水再循环率的大值区和线性增长的区域主要位于非季风区的内陆湿润地区;但在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再循环率整体偏低的情况下,其线性趋势增加非常显著。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的结果发现,降水再循环率的第一模态在2000年之前以负位相为主,而2000年之后以正位相为主,且从九年滑动平均来看降水再循环率呈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本研究依据降水再循环率的大小和气候倾向率的正负,将中国分出四类降水再循环率区域:降水再循环率较大且呈上升趋势(Ⅰ类),降水再循环率较大且呈下降趋势(Ⅱ类),降水再循环率较小且呈上升趋势(Ⅲ类),降水再循环率较小且呈下降趋势(Ⅳ类),并在四类区域中筛选出八个典型区域来研究降水再循环率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在Ⅰ类和...  相似文献   
57.
中国酸雨研究综述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回顾了我国开展酸雨研究以来所取得的各方面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酸雨的定义、空间分布特征、化学特征、影响酸雨pH值的因素、酸雨对生态社会的影响以及酸雨控制的对策和方法6个方面。研究表明,海洋降水pH值以4.8、内陆降水以5.0作为酸雨的界限更为合理;我国酸雨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且以城市为中心分布;我国降水中总离子浓度很高,酸雨是典型的硫酸性酸雨,降水酸度与(SO42- NO3-)/(NH4 Ca2 )的浓度比值有着高度的正相关;酸雨的形成不仅仅取决于酸性物质的排放,还与酸性物质的迁移和扩散、土壤的性质、大气中的氨、大气颗粒物及其缓冲能力和气象条件有关;酸雨对生态系统、建筑物和人体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酸雨还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发展酸雨控制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决滨海土壤盐碱度高导致的景观萧条问题,利用限氧热解技术制备浒苔生物炭及利用H_3PO_4改性浒苔生物炭,研究生物炭在盐碱土浸提液、非盐碱土和盐碱土中对Na~+的吸附迁移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炭对Na~+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10%H_3PO_4(v/v)改性的生物炭(A2)对Na~+的吸附率最大,吸附容量最大为10.03 mg/g,是原始生物炭的2倍。添加5%(w/w)A2可使盐碱土的pH值由7.90~7.98降低至7.21~7.29。生物炭的添加减少了盐分随水分的上移,在植物根区形成相对的低Na~+、低pH区,有利于缓解盐碱对植物的胁迫。H_3PO_4改性后的生物炭增加了比表面积、羧基和羟基等含氧官能团,同时,H~+取代了与-COO-结合的大量金属阳离子,然后被盐碱土的碱性成分消耗,空出的位点又与Na~+结合,降低了土壤盐碱度。故H_3PO_4改性浒苔生物炭有利于改良滨海盐碱土,提高植被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59.
基于2017年6和12月、2018年5和9月在黄河小浪底水库开展的4次水体环境的综合观测,获得了悬浮颗粒物含量(SPM)、水温、溶解氧(DO)、pH和叶绿素a含量等数据,研究了不同季节和不同运作方式下黄河小浪底水库关键水体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水库放水时期(2017年6月和2018年5月)和洪水调控期(2018年9月),随距坝距离越近,SPM含量逐渐降低,但在蓄水末期(2017年12月),库区水体SPM整体分布均匀,洪水调控期入库水体含沙量较高,最大达到了7894.7 mg/L。水库放水时期存在热分层现象,表底层温差最大达到了12.4℃,而在蓄水时期和洪水调控期水温分布较为均匀,平均温度分别为12.5和26.8℃。2017年6月库区水体DO平均为6.36 mg/L,层化现象较显著,表底层最大相差8.01 mg/L,其余时间DO整体上分布较均匀,无明显层化现象,平均分别为7.56、8.10和6.13 mg/L。库区水体pH只在2017年6月存在明显的全库区分层现象,平均为8.38,表底最大相差0.85;2018年5和9月坝前区域pH较高,并存在从表至底逐渐降低的现象;2017年12月蓄水末期则整体分布较均匀,在放水期和洪水调控期,库区水体叶绿素a含量整体上表层较高,从表至底逐渐降低,2018年9月叶绿素a含量较高,最大达到了10.50μg/L,而在蓄水末期,叶绿素a含量偏低且分布较均匀,平均含量仅为0.70μg/L。上述结果表明,受气温、上游来水、水库调控和生物过程等的多重影响下,小浪底水库内各种环境因子时空变化剧烈,是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物质输运影响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60.
从地理学视角来看,西方国家关于老年人长期照护的研究经历了从非地理学者的早期探索,到多学科交叉领域,再到地理学研究分支领域的发展过程。论文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梳理出西方老年人长期照护地理学研究的5个主题:① 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地理分布;② 照护设施的空间布局及可达性;③ 长期照护服务的利用状况与制约因素;④ 不同空间或场所的照护体验;⑤ 长期照护的政策讨论与应对,以期为从地理学视角解读中国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提供借鉴,并对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地理学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