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天然气水合物是近三十多年重视起来的一种新型能源,被誉为21世纪洁净替代燃料,已逐步引起越来越多国家政府、企业、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以南海北部陆坡作为研究案例,充分利用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和钻探工程资料的优势,重点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和分布规律理论研究,通过成藏理论创新,提高成藏预测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围绕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国际上在物质来源及成因机理、物理化学特征、形成环境及成藏模式、分布规律和资源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国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发现了一系列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生物证据,钻探发现并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但尚有许多关键科学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中气、水、沉积物和水合物间的相互作用,天然气水合物的物理、化学响应机理及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对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控矿机理等。  相似文献   
62.
关于我国发展载人深潜器的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时国  罗永康 《海洋科学》2001,25(11):23-24
近10a来 ,载人深潜器在海洋研究中十分活跃 ,可应用于地质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调查研究 ,因此作者建议我国应当研制自己的载人深潜器。1载人深潜器的科学意义自从1965年美国载人深潜器ALVIN第一次潜航以来 ,载人深潜器广泛用于以下3个方面 :首先用于海洋矿产资源调查 ,包括海底石油、天然气水合物、多金属结核、中-高温热液矿床等 ,尤其是近年来ALVIN ,SHINKAI6500,NAUTILE等深潜器对大洋中脊热液成矿作用的调查 ,日本南海海槽的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潜力及地质环境的调查研究 ,更加激…  相似文献   
63.
深水盆地往往为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水油气的共存区域。天然气水合物既是一种重要的油气资源,又是深水油气开发中引起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实现深水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联合开发,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目前尚不知两者的共存规律。根据南海北部白云凹陷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成果,识别出大量的深部油气渗漏现象,包括有利于流体运移的气烟囱构造、深水水道砂体、海底滑坡、多边形断层等渗漏构造,提出了该区天然气水合物可能的成藏模式,指出了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模式及其与游离气和深水油气渗漏的共存规律。  相似文献   
64.
数值模拟研究认为洋底高原/洋脊俯冲和弧后扩张能够有效影响俯冲带岩浆活动和岛弧地壳增生。本文以伊豆?博宁?马里亚纳(IBM)俯冲带为实例,论证该结论的有效性。以卫星测高反演重力异常为基础,通过构建地球不同圈层密度模型,反演得到IBM俯冲带莫霍面埋深。本文的莫霍面埋深反演结果与地震解释结果具有一致的分布趋势。结合开源水深和沉积层厚度数据,给出了IBM俯冲带地壳厚度分布。IBM岛弧地壳体积沿走向的分布特征表明:①小笠原洋底高原和相对较小规模达顿洋脊的俯冲,都能够使得相应位置的岛弧变窄、地壳变厚、体积增大;②马里亚纳海槽扩张显著降低了岛弧地壳体积的增生量。  相似文献   
65.
利用反射地震并结合部分钻井资料,通过对万安盆地大量地震资料的详细解释,对研究区内碳酸盐台地进行地震识别,进而探讨台地的沉积特征与时空分布.万安盆地碳酸盐台地最初发育于早中新世,并于中中新世时达顶盛时期,呈南北向展布,主要分布在盆地中部走滑断块构造高部位及盆地南部边缘.东西两带台地具有不同的构造沉积背景,西带为被断层复杂...  相似文献   
66.
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和成岩作用复杂性导致了储层物性非均质特征.对东沙海区流花油田碳酸盐岩测井曲线进行交汇分析,得出速度、密度和中子孔隙度与波阻抗有良好的线性对应关系.通过对流花地区的三维地震和测井资料分析运算,总结碳酸盐台地非均质地震反射特征,利用地震属性和反演技术描述了该区生物礁碳酸盐岩储层的物性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反射...  相似文献   
67.
块体搬运沉积体系是一种重力作用下形成的深水沉积体系,在全球大陆边缘沉积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块体搬运沉积作用不仅造成危害极大的深水地质灾害,而且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和深水油气的形成过程与富集有密切联系.根据新获得的海底地形地貌资料和地震资料,揭示了块体搬运沉积体系识别特征,明确了其分布范围.这些块体搬运沉积体系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68.
论菲律宾海板块大地构造分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菲律宾海板块是毗邻中国大陆的一个独特的小型板块。除南端表现十分复杂外,它的构造边界多以海沟为界,比较清楚,然而次级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则比较复杂。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按照块体构造理论注重统一的地球物理场、相似的地壳结构、有机的成因联系等3个基本原则,将菲律宾海板块划分为3个具有不同构造演化特征的单元,即西菲律宾海块体、四国-帕里西维拉块体和伊豆-博宁-马里亚纳块体。西菲律宾海块体包括两部分:一个是西菲律宾海盆,始新世以来受太平洋板块和印澳板块近南北向的相对俯冲作用影响,并顺时针旋转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样式,于30 Ma左右停止扩张。另一个包括大东盆岭、花东盆地、帕劳海盆和吕宋岛弧蛇绿岩等洋壳在内的白垩纪洋盆。根据形成年代和形成时的扩张方向可将四国-帕里西维拉块体分为两部分:四国海盆和帕里西维拉海盆,两者以索夫干断裂为界。伊豆-博宁-马里亚纳块体沿博宁高原南缘分为南北两部分,两者表现出不同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69.
西沙石岛风成碳酸盐沉积形成于晚更新世,正处于早期成岩阶段。通过薄片、扫描电镜、稳定碳、氧同位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对石岛风成碳酸盐岩的早期大气淡水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石岛风成碳酸盐沉积的早期成岩固结主要在大气淡水作用下完成,其中蒸发成岩作用在初始固结中可能起着主要作用;在大气淡水作用影响下,部分碎屑颗粒发生溶蚀和新生变形,新生的微亮晶低镁方解石(5~15 μm)镶边胶结在颗粒及孔隙周围,并成为主要的胶结物;而作为大气渗流带和潜流带典型产物的亮晶胶结物则很少占据主导地位。海水成岩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早期成岩作用的改造,会造成锶、镁含量的增高,但影响范围仅止于浅表层,而且对δ13C和δ18O值的影响微弱。生物化学作用可能参与了古土壤中灰质壳与根管石的形成,但在风成碳酸盐沉积的整体成岩上不具意义。大气淡水成岩作用会造成石岛风成碳酸盐岩δ13C和δ18O值的降低,并使碎屑发生新生变形而导致锶、镁的淋溶。成壤风化作用会导致Al、Fe、Mn、Y、Cr元素在古土壤中明显富集,其中Al、Fe、Mn的富集与成壤风化作用有关,而Y、Cr元素则可能源于长期暴露引起的风尘或火山灰的相对富集。  相似文献   
70.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浅水流的地球物理特性及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浅水流(Shallow Water Flow,SWF)是深水环境海底浅部地层中超压的砂体流动,是对深水钻井最具破坏力的一种地质灾害,严重制约深水油气开发.为有效预测和防治浅水流,需要对浅水流地球物理特性进行研究,并在研究区内加以识别.本文借鉴国外主要深水盆地对浅水流问题的研究经验,对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潜在浅水流区域采取以属性判定、超压分析为主,振幅识别为辅的方法进行预测.精细层序地层学解释发现,南海北部深水盆地存在上新世以来的古珠江深水水道沉积体系和第四纪水道,这些水道砂体疏松未固结、孔隙度大、有效应力低、几乎表现出流体特性.基于遗传算法的混合反演方法发现,研究区存在典型的AVO响应,横波速度极低,低频特征明显,振幅强度弱,连续性较好,存在极性反转,高泊松比和高纵横波速度比.研究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具备浅水流发生的潜在条件,深水水道发育区为潜在的浅水流危险区,浅水流具有独特的地震响应特征,泊松比高达0.49,纵横波速度比约为3.5~9或更高,SWF层位对地震属性的敏感度VP/VS>AVO响应>泊松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