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陕西黄土高原地区6个气象站2006—2016年共11年逐日极大风速和同期10 min最大风速资料,确定推算极大风速与最大风速的回归方程,并对方程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6站的极大风速超过最大风速44%以上,更能准确反映灾害性大风的实际情况;对极大风速与最大风速线性回归方程和多项式回归方程比较后,确定采用线性回归方程推算极大风速。各站拟合方程的显著性水平高于0.001,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0.9 m/s, 2016年极大风速的推算值与观测值平均绝对误差在0.9~1.7 m/s之间,平均相对误差在15%以下,说明拟合方程可信。  相似文献   
22.
陕北黄土高原近42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利用1961~2002年陕北黄土高原16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速等资料,对陕北黄土高原近42年的气候变化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近42年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的变化是在波动中呈减少趋势(每10年-25.31mm),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秋季降水变化所引起;气温呈上升趋势(每10年0.26℃),各季中以冬季增温最显著;该区20世纪80年代为相对冷湿期,90年代以后向暖干发展。  相似文献   
23.
系统是有一定物理依据的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灾害气候预报方法及集成预报方法。选用优良的超长期气候预测方法和国内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经过集成制作而成。通过对气象资料序列进行处理、分析,筛选较准确的计算方法,并对计算结果分析,制作短期气候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24.
超长期预报方法和业务化系统介绍吴素良,李兆元(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15)气候预报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预报某一指定时段中所出现的气候;第二类是预报某些因子发生改变后出现某种气候。比如,某些温室效应气体(如COz,甲烷等)的增加将会导致地...  相似文献   
25.
利用复经验正交函数(CEOF)对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12个台站1960~1990年,冬季(12~2月),夏季(6~8月)平均温度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平均温度第一特征向量的位相空间分布有规律性,反映出西北地区温度的尺度特征,冷空气的移动路径;第一时间系数变化反映出冬季温度趋势在波动中上升,特别是80年代增温趋势明显,这种增温趋势的波动主要为由东向西传播;夏季第一特征向量的位相除新疆外,总体趋势为从东向西,从南向北位相减小,第一时间系数的振幅变化趋势是80年代为一降温期,这种变化存在准两年、准三年周期,波动主要由东向西传播.  相似文献   
26.
气候变化对关中地区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关中地区粮食产量与气象因子影响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产量、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由此模拟出不同气候变化条件下粮食产量变化的情况:对关中地区农业生产来说,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远大于降水变化的影响,且东西部影响效应囵子正好相反,气候变暖对东部地区小麦、玉米均产生极为不利影响,但对西部却有明显增产效应;降水对东西部的影响一致,但对东部非灌区的增产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7.
兰州至关中电线积冰与导线线径及高度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6—2007年、2007—2008年冬季甘肃、陕西、宁夏多个测点不同线径、不同架线高度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分析可知,不同线径电线积冰的净直径、净厚度、等效厚度、积冰重量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直径为26 mm导线电线积冰重量约为18 mm导线的1.2倍,是4 mm铁丝的1.3倍。直径为26 mm导线与直径为18 mm导线电线积冰间的各项关系都较26 mm导线与4 mm铁丝的线性关系更为显著;大直径导线电线积冰的净直径、净厚度、等效厚度均小于4 mm铁丝;26 mm导线与18 mm导线电线积冰的净直径、等效厚度基本相等。电线积冰等效厚度是架设高度比的幂函数;忽略水滴下沉速度,在假定捕获系数为常数、假定时间各物理量均衡不变情况下,电线积冰重量与电线导线线径成正比,且随架设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8.
气候预测PS评分对业务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中国气象局现行PS评分办法与理论PS评分的对比,发现现行评分办法对理论PS评分进行了两处修改。一处修改是扩大了预报正确的评定范围,但在PS评分办法实施后,在气候预测业务中,却出现了只预报2个等级的普遍现象,即在能获得高分的同时却降低了预报能力。另一处修改是按统一的要素距平划分等级,结果出现了预报对象的等级分布随着测站、月份变化而变化的现象。预报对象的等级分布是无技巧预报评分的决定因素,而预报技巧是由PS评分与无技巧预报评分之差决定的。在无技巧预报评分有差异的情况下,不同月份、不同区域之间的PS评分便失去了对比的基础。该文针对上述问题,对现行PS评分办法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9.

选用华山气象站1980—2008年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将其转换为标准冰厚,并与每日4次温度、湿度、水汽压、风速、降水量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标准冰厚为0~20mm。积冰主要为5mm以下,出现频率达87.56%。风速为2.1~8m/s,积冰出现频率达75.72%。15mm以上积冰只出现在日平均风速为1.1~16m/s时,并以4.1~8m/s出现频率最大,为0.45%,占该厚度的60%。出现积冰时的水汽压(日4次水汽压中的最大值)多为3.1~7hPa,15mm以上积冰只出现水汽压为4.1~8hPa时。出现积冰的湿度多为81%~100%;15mm 以上积冰也出现在该湿度范围内。当20-08时降水量为5mm以下,华山积冰出现频率达91.03%;15mm以上积冰出现在降水量为0.1~20mm时,并以5.1~20mm频率最大。华山积冰时,14时气温主要为-9.9~5o C,积冰频率达88.24%。15mm以上的积冰也出现在该温度范围内,并以-4.9~0o C间频率最大,为0.45%。华山14时气温为-4.9~0o C、日平均湿度为90%~100%时,积冰出现频率最大,为25.41%,大于四分之一,其中出现5mm 以下积冰的频率为21.19%。15mm 以上积冰主要出现条件为-4.9~0o C、湿度90%以上,出现频率为0.45%,占该厚度的66%。
 

  相似文献   
30.
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西区)气象条件分析王秀琴,吴素良,董亚非,陈建文,戴进(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15)为了解高新技术开发区大气污染气象特征,我们于1993年9月8~18日;12月18~28日,在评价区进行气象观测实验,观测实验项目有,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