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37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2010年12月26-27日,第五届人文地理学学术沙龙在北京召开。承办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本次沙龙的议题为"地理学思想与方法在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中  相似文献   
12.
周尚意 《地图》2011,(3):141-141
今年3月初,我到德国魏玛参加国际地理联合会的一个会议。魏玛虽然是一个小城市,但是那里有我慕名的包豪斯大学。包豪斯大学是著名的公立综合设计类的大学和学术机构,其下属的建筑学院是德国最早成立的现代建筑学院之一,也是世界顶尖建筑设计学院之一。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区广场分布、辐射及其文化生产空间差异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场是城市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城市中重要的文化生产空间。文章首先选择北京城区广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了三级广场的分布状况,结合人口分布对广场分布进行了评价;其次调查了北京城区一个典型剖面上的4个广场,用格林方法确定了4个广场之间的空间分割点,并依据对广场活动者的调查,确定了每个广场的空间辐射范围的平面形态,从而确定了这4个广场文化生产空间的大致范围;第三,调查了广场的文化活动类型,并将活动类型的差异与城市文化空间的圈层进行了比较,从而解释了广场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结论是,城市广场的建设属于城市实体空间建设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自觉的、理性的行动,本着公平的原则建设广场,将使城市各个地方的居民具有依托广场开展文化活动的可能,并借助广场创造城市新的多元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15.
周尚意  理池 《地图》2019,(3):142-142
2018年秋天,云南师范大学举办了“第二届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研讨会。会后,代表们去香格里拉实地考察。我因身体的原因临时取消了参会计划,所以无缘参加考察。考察队的领导——陈亚颦教授却热心地将我拉入了考察队伍的微信群。于是我在群里顺便做了一个地理小实验——寻找身体地图的边界。  相似文献   
16.
"段义孚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报告会"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尚意 《地理学报》2005,60(5):866-867
2005年6月4日,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地理系段义孚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做了题为《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的学术报告。聆听人文主义地理学大师自己阐释人文主义地理学,对于与会学者和学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人文主义地理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时值人文社会科学界人文主义兴起的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出现,是对20世纪将科学神学化的反动,它的作用就如同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对神本主义的反动。英美地理界与人文社会科学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人文主义兴起后,一些地理学家也开始倡导用人文主义的哲学观指导地理学的研究。例…  相似文献   
17.
人文地理学者的任务:认识空间乎?解释空间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语 :2 0 0 2年 1 1月 ,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决定 ,建立“青年地理学家学术论坛” ,并以之作为该工作委员会内部刊物《青年地理学家》的一个新形式。在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以及《地域研究与开发》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 ,“青年地理学家学术论坛”第 1期正式与读者见面。论坛的宗旨是 :言青年之声 ,辩学术之理。该期论坛集中讨论了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建设。我们今后的讨论领域还会逐渐拓展 ,欢迎大家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对近20年来北京二环以内地区历史地名消失的程度以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发现城市实体空间变化是历史地名消失的主要原因,但城市实体空间变化不是历史地名变化的充分条件。本文最后提出延续城市历史地名文化的三点建议:第一,城市实体空间的建设没有改变原来中地名所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时,原来的历史地名必须保留。第二,由于实体建设改变历史地名指示的空间的“点、线、面”形状的,要求实体开发建设者在设计方案中,将原来的历史地名的“专名部”以可见形式体现出来。第三,在变更城市历史地名的前期,应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从而确定成为当地“地方性”组成部分的历史地名并给予保留。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新国土规划与地方规划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第五次国土规划——《21世纪的宏伟蓝图》,该规划是在国际上日益重视环境与人类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根据日本后工业化社会的特点制定的。该国土规划制定了国家在21世纪前10~15年发展的方针政策和目标。通过介绍、分析日本第五次国土规划与地方政府规划中的内容及联系,总结出日本国土规划与地方规划的相互关系,旨在对中国国家和地方规划的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