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199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535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91.
使用紫金山天台13.7m望远镜上新安装的SIS系统,对64个高色指数IRAS源和水脉泽源进行了CO同位素^13CO和C^18OJ=1-0的搜寻,并对部分源作了成图观测,结果在6原中全部测到了这一谱线对,而^13CO的辐射一般较强,说明与稠密分子区成协,其中约60个源为首次作CO同位素谱线对巡测,用高期拟合导出了天线温度、线心速度和谱线全半宽,对辐射强度、谱线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2.
八卦庙大型金矿床含矿岩石中斑点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从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层特征和多期成矿等方面阐述了八卦庙金矿岩石中斑点的物质组成及其特征,指出秦岭泥盆纪含矿岩石中斑点状构造为矿流体多期作用的结果且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可作为金矿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93.
对胶南造山带基础地质问题的新认识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胶南造山带主体是由晚元古代同造山双花岗岩组成的造山带,有少量造山前幔源深成岩及造山后碱性花岗岩类。零星分布的地层残片可分为晚太古代胶东岩群,早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及震旦纪朋河石岩组。造山带经历了高压相系-中低压相系多期、多相变质作用,主要构造形迹为韧性剪切带,其次为穹隆构造、孤形构造。胶南造山带可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3部分,北段、中段属于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带,南段属扬子板块北部边缘带。  相似文献   
994.
近十年来台风暴雨研究的若干进展与讨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近10年来国内外台风暴雨研究的进展简要归纳如下:高低空急流、西风槽等对远距离台风暴雨有重要影响;涡旋Rossby波说和重力惯性波说仍然是螺旋雨带形成理论的两种不同观点;地形、海岸线等不同的下垫面特征对台风暴雨有不同的作用;暴雨的异常分布;台风系统可以触发中纬度地区降水,也可以中断梅雨.同时对台风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源和汇、螺旋雨带的形成理论、台风暴雨异常分布的机理和暴雨的定量预报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5.
简要叙述了岩石圈均衡补偿深度和弹性板复合补偿的理论与方法;求出了亚洲中部地区岩石圈均衡的最佳补偿深度为75km,通过线性反演得到该区岩石圈弹性板复合补偿模型的基本参数。指出粘滞系数较低的上地幔75km附近存在的低粘滞度的软流层,可能是达到该区大范围岩石圈均衡的大体部位,并对亚洲中部地区大陆弹性板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6.
甘肃荒漠区濒危植物绵刺生理生态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通过调查发现,甘肃境内的绵刺生长于河西走廊北部海拔1 000~1 800m,降水60~180 mm,土壤为灰棕荒漠土的沙砾质戈壁上,分布面积约为48 402.74 hm2,群落组成成分分属11科37属,以戈壁荒漠区系成分占优势(45.83%),亚洲中部草原成分次之(35.42%),古地中海成分也占有一定比例(20.83%),可分为5类15个群丛组。绵刺解剖结构表现出叶片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值较小,主脉和导管不发达,抵御干旱的能力不强,以"假死"休眠方式逃避干旱是其抗旱的主要特色。因而认为绵刺并不是"进化"了的真正的旱生植物,而是起源于中生植物。其"旱生"特征是长期适应荒漠干旱环境而产生的一种被动忍受胁迫的非常缓慢的应变演化。绵刺耐盐碱、耐瘠薄、耐风蚀沙埋,生态适应性强。在全部的生态因子中,对土壤水分的依赖性和敏感性最强,同时对土壤质地、土壤盐分也有较高的要求,对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要求不严。绵刺濒危过程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第四纪,冰期与间冰期自然环境剧烈变迁、气候严重旱化和土壤严重剥蚀是最主要、最直接的致濒原因;第二阶段发生在近代和现代(人类历史时期),过牧、超采地下水、樵采等人为因素是主要的致濒原因。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DSA)造影对比,评价增强CT在急诊腹部及盆腔创伤中检测活动性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间急诊收治的腹盆部创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腹盆部增强CT,并于受伤24h内行DSA造影或栓塞治疗,将CT与DSA图像(金标准)对比,得出CT诊断活动性出血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期间共有33名患者同时行增强CT及DSA造影,其中10名患者增强CT与DSA均未发现出血,其中20名患者增强CT和DSA均阳性,有1例增强CT阳性而随后DSA未发现出血,2例增强CT阴性而随后DSA证实有出血。与DSA对比,增强CT诊断出血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0.9%、90.9%、95.2%和83.3%。结论:增强CT对诊断腹盆部创伤患者活动性出血有较高灵敏性及阳性预测值,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较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多层增强CT检查对外伤危急症患者腹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外伤危急症患者的多层CT急诊平扫和增强检查资料。结果:15例外伤危急症患者中,骨盆骨折8例(CT增强显示:1伴动脉血管破裂出血:1例左侧髂总动脉破裂,5例伴一侧髂内动脉分支破裂出血,2例双侧髂内动脉分支破裂出血;2伴肝破裂出血2例,脾破裂出血3例,肾破裂1例);小肠及系膜损伤并多发断裂1例伴肝脾破裂;肝破裂1例;脾破裂4例;左侧臀上动脉破裂1例。增强CT可直接显示造影剂外溢及脏器破口外伤改变。结论:多层增强CT与单纯平扫CT比较,在显示血管破裂及脏器出血定位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有条件的医院可积极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00.
白鹤坪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边坡监测可为掌握边坡变形特征和规律提供依据,指导在边坡发生严重变形时的应急处理。白鹤坪边坡是三峡库区的典型边坡,依据边坡的变形特征定性地认为该边坡为潜在的推移式滑坡。1998年调查发现白鹤边坡存在一定的滑移,为了对其实施监测预报、预警,减轻因其滑动而引起的地质灾害,在该边坡上建立了由10个GPS观测点组成的边坡位移观测系统,以监测边坡的变形。本文以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近两年的白鹤坪边坡变形观测系统所获得的位移数据为基础,对边坡的位移变形进行了统计,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了边坡的水平向相对位移。分析表明,在边坡由缓变陡处变形显著增加,边坡现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其变形主要受降雨影响,每年汛期时(5-10月)边坡变形量偏高。其次为库水作用影响,江水对坡脚冲蚀,使边坡前缘局部产生了小规模崩滑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