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测绘学   263篇
大气科学   249篇
地球物理   171篇
地质学   703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不同养殖密度(2、4、6 kg/m3)、投喂频率(1、2、3次/d)和投喂水平(60、80、100%饱食)对珍珠龙胆石斑鱼(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等3生长性能参数的协同影响。【方法】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BBD)和响应曲面(RSM)方法分析。【结果】养殖密度、投喂频率和投喂水平的一次、二次效应对幼鱼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养殖密度与投喂频率对幼鱼的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对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养殖密度与投喂水平对饲料转化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对胃蛋白酶活力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投喂频率与投喂水平对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3响应面指标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3 0、0.943 6和0.991 0,拟合方程可信度较高。响应指标优化结果表明,在养殖密度为42尾/m3,投喂频率为2次/d,投喂水平为81.24%条件下,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和胃蛋白酶活力最佳,分别为1.291%/d、1.041%和154.322 U/mg,可靠性达94.6%,可信度较高。【结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内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在养殖密度为42尾/m~3、每天2次的81.24%饱食投喂条件下,幼鱼可健康生长,生产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82.
黄渤海松江鲈鱼线粒体控制区结构与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辽宁丹东、盘锦与河北秦皇岛35尾松江鲈鱼线粒体控制区序列977bp。共检出单倍型30个,多态位点35个,简约信息位点27个,绝大多数变异集中在192-342bp、594-783bp区段,同时识别出了线粒体控制区5’端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3’端保守序列区的关键序列。3个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99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718,丹东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0.00959)。群体间、群体内平均遗传距离低(分别为0.0067和0.0063);在NJ树上不同地理来源的个体混杂分布;Fst分析显示丹东与秦皇岛群体间遗传分化相对较大(0.14222,p0.05),其余不明显(0.02865-0.05616,p0.1),表明3个群体有可能隶属同一个种群。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图表明松江鲈鱼可能未经历过大规模的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83.
利用1982—2017年华西南部地区冬季气温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CFS模式实时预测资料,通过SVD诊断分析,选取影响华西南部地区冬季气温的同期关键区大气环流和前期海温及OLR因子场,建立预测与观测场相结合的组合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该统计降尺度预测模型对1982—2017年的回报结果显示:与观测场的空间相关系数较CFS模式原始预测结果有显著提高,多年均值从-0.06提升到0.38,最高可达0.85。同时,此降尺度预测模型可较好地回报出华西南区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型。  相似文献   
84.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候和生物化学循环中对水和能量的交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MODIS-NDVI数据,采用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变异系数的方法,研究了2001-2020年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5-9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气温降水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究了植被主要生长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20年伊犁河谷植被主要生长季NDVI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NDVI多年均值较高。(2)区域尺度上,NDVI年际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像元尺度上,微量减少和微量增加的面积占比较大,显著增加与显著减少的区域较集中,占比较小。(3)伊犁河谷生长季植被的稳定性较好,CV≤0.10基本分布在整个区域,0.3相似文献   
85.
86.
皖南与湘西晚震旦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正>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地层,在斜坡—盆地相区,其上部有一套硅质岩,皖南称皮园村组,湘西及湘中称留茶坡组。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都把这套硅质岩地层与灯影组对比,并以此来解释沉积环境及古地理。 笔者对浙西及皖南地区的晚震旦世地层进行了研究之后,曾对皮园村组的涵义作了修订,认为它仅相当于西峰寺组上段或灯影组上段(唐天福等,1981)。近几年来,笔者又  相似文献   
87.
攀西地区潜在震源区的地震地质判据及其最大震级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些年来对四川攀西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研究,总结了攀西地区潜在震源区的地震地质判据,着重强调了活断层的断错地貌标志和断层活动的性质、方式、位移量大小、滑动速率以及历史地震活动强度对判定潜在震源区的重要作用。并根据活断层的地表破裂长度、地震位移量大小、近代地壳形变区的范围及形变量出现异常时间的长短、断层滑动速率与地震震级的关系讨论了确定潜在震源区最大震级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8.
笔者实地考察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晚前寒武纪驹岘群和祥原系。驹岘群分布于平壤以南的局部地区,它不整合在祥原系之上,假整合于早寒武世中和组之下,含冰碛砾岩(其夹层中有低品位锰矿)和透镜状磷块岩,在沉积特征上相似于我国华南震旦纪南沱组和陡山沱组。祥原系在沉积序列和叠层石面貌上与辽东上前寒武系可以对比。因而笔者认为,辽东上前寒武系在层位上是介于华南震旦纪南沱组之下,华北青白口系之上的沉积,是我国上前寒武系沉积序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9.
90.
破裂系分形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破裂系从宏观到微观破裂均具有分形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破裂系分维定量表征破裂系发育的各种向异性;研究了影响破裂系数分维的结构参娄,对破裂系进行了解析,并且将分维用于地壳稳定性和地震活动性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分析了目前破裂系分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展望一其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