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1.
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地区地壳Lg波宽频带衰减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6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发生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和日本南部的113个壳内地震在602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观测到的波形资料,建立Lg波衰减成像数据集.根据22,551条垂直分量波形,计算Lg波振幅谱,提取单台、双台和双事件数据,采用区域Q值、震源函数和台基响应联合反演方法,建立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地区0.05~10.0 Hz的宽频带衰减模型.模型显示火山岩山脉地区如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具有弱衰减特征,沉积盆地衰减相对较强,海水覆盖区域如渤海、黄海和日本海等衰减最强.日本海具有较薄的海洋地壳,对地壳Lg波传播有阻挡作用.通过较大地震事件的跨海记录调查Lg波的传播,强衰减特征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2.
在油田水力压裂微地震事件定位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有效微地震事件的时空分布、震级大小、地震矩、震源半径、应力降和b值等地震学参数进行综合研究,并结合研究区域的地质背景和测井资料对水力压裂诱发的裂缝网络进行几何形态分析和应力解释.本文提出的微地震综合分析解释方法可对压裂后储层物性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对储层改造效果进行预测,对油田的水力压裂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3.
2015年9月17日6时54分32秒(北京时间)智利中部伊拉佩尔附近(震中31.57°S,71.67°W)发生了一次M_w8.3大地震,在此次地震震中以南约500 km处的马乌莱地区曾于2010年2月27日14时34分11秒发生过一次M_w8.8强震(震中36.12°S,72.90°W),两次地震余震分布区之间有约75 km的地震空区.本文利用远场体波与面波波形,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显示这两次地震均为逆冲型大地震,2015年伊拉佩尔M_w8.3地震的平均滑动角度为107°,平均滑动量为2.43 m,平均破裂速度为1.82 km·s~(-1),标量地震矩为3.28×10~(21)Nm,95%的标量地震矩在104 s内得到了释放.最大滑动量约8 m,位于沿走向75 km,深度8 km处.2010年马乌莱M_w8.8地震的平均滑动角度为109°,平均滑动量为4.95 m,平均破裂速度1.90 km·s~(-1),标量地震矩为1.86×10~(22)Nm,95%的标量地震矩在121 s内得到了释放.最大滑动量约12.5 m,位于沿走向100 km,深度21 km处.2015年伊拉佩尔M_w8.3地震浅部更大的滑动量应该是其引起了较大海啸的一个原因.基于破裂滑动分布,我们计算了这两次地震引起的周边俯冲带上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两次地震均显著增加了周边俯冲带上的库仑应力,2010年马乌莱地震使得2015.年伊拉佩尔地震震源区附近的库仑应力增加了(0.01~0.15)×10~5Pa,从应力积累的角度看,2010年马乌莱地震有利于2015年伊拉佩尔地震的发生,对后者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4.
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Ms6.5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和IncorporatedResearchInstitutionsforSeismology (IRIS)提供的远场宽频带P波垂向记录,基于有限地震断层方法,反演了2 0 0 3年2月2 4日新疆伽师6 5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为北倾低角度稍具左移分量的逆冲破裂事件,断层面走向30 0°,倾角2 8°,震源深度7 5km .其震源机制与1997~1998年伽师强震群有明显区别,而与1996年阿图什地震相似.推断该地震是由塔里木盆地向北挤压,在天山造山带引发逆冲断层活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95.
利用叠前Kirchhoff积分偏移识别小断裂与低幅度构造   总被引:15,自引:1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小断层和低幅度构造存在较大困难.本文利用纵波和横波速度模型对采集得到的二维地震数据进行叠前Kirchhoff积分偏移得到纵波和转换横波深度和时间剖面,根据不同分量的深度和时间剖面联合解释小断层与低构造.深度剖面克服了时间剖面受地层厚度和地层速度共同制约的缺点,有利于识别低幅度构造.纵波(P)剖面与转换横波(PS)剖面相比有利于识别层间小断裂.我们对准噶尔盆地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和解释证实了这些优点.  相似文献   
96.
核爆当量是核试验的重要参数之一. 许多地震学家对1998年5月11日在印度Pokhran地区的核试验(POK2)进行研究,给出了(12~60)kt的当量估计,近5倍的估计偏差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 基于全球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体波资料,我们通过波形反演计算等效震源模型参数,包括静力学强度ψ∞、特征频率k、以及震源深度h和P波在自由表面的反射系数rpp,并利用相对的静力学强度估算了POK2事件的当量. 我们发现Lay[1]在美国Nevada试验场(NTS)获得的相对静力学强度与当量的经验公式更适合印度核试验当量估计,并据此计算了这次试验的当量约36kt. 这一结果支持1998年5月11日印度核试验的总当量低于60kt的观点.  相似文献   
97.
长偏移距地震资料的优化契比雪夫动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双曲型动校正方法仅适用于偏移距与目标层深度比值较小的情况.对于长偏移距地震资料,须采用非双曲动校正公式才能得到较高的动校正精度.但常规的非双曲方法对于大偏移距仍然有较大的误差.本文提出契比雪夫截断加模拟退火优化的思路:通过沿用高阶项补偿系数的形式以克服对于大偏移距可能存在的不稳定现象,然后对常规的泰勒展开进行契比...  相似文献   
98.
区域地震范围的宽频带理论地震图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一种计算区域地震范围宽频带理论地震图的快速算法.对于层状地球介质模型,使用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矩阵和离散波数积分方法计算理论地震图.为了减少计算时间,改进了Filon波数积分方法,并用它来计算波数积分.数值模拟表明,在计算震中距为300km的理论地震图时,计算速度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99.
本文利用近场理论格林函数反褶积的方法计算土层的地震反应.解答中包含了产生地面运动的各种反射、透射和转换波震相,也计入了土层与基底介质的相互作用.将计算的土层响应与已获得的近场加速度记录褶积,可算出不同土层场地上垂直向和水平向三分量的地面运动.文中利用1982年卢龙地震的近场加速度记录,检验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