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洪泽湖历史洪水分析(1736-1992年)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姜加虎  袁静秀  黄群 《湖泊科学》1997,9(3):231-237
根据1736-1911年文献记载的洪泽湖年最高水位及1914-1992年湖区水文测站的水位,流量资料,进行了长,短序列的入湖洪峰流量及不同时段洪量的频主分析,进而推求出不同重现期的设计入湖洪量和洪水年份相当的重现期,并分析洪水的灾害特征,结果:1)洪泽湖历史上洪水发生频繁,1786,1851,1906年均发生过特大洪水,高堰志桩分别至16.3,23.4,16.1尺。2)1953年建库后,湖水位上升  相似文献   
42.
三峡工程对坝下长江流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加虎  黄群 《湖泊科学》1997,9(2):105-111
根据长江水情的具体特点,采用Preismann隐式格式,建立了一个描述长江情的水动力学数值模式。以最佳拟合历史水文资料,重演历史水文过程为原则,率定数值模式中的各参数;并运行率定后的模式,进行三峡工程对坝下长江若干断面处流量影响的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43.
1999年春末夏初,太湖流域发生了建国以来继1954年和1991年洪水后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中国科学院在定购和解译加拿大雷达卫星图像,派遣遥感飞机现场航拍的基础上,组织精干力量,投入洪水灾情调查,并得到太湖流域水利主管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和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获得了关于1999年太湖流域洪涝灾情的大量资料及洪灾成因的初步认识,并对太湖流域进一步整治问题提出若干建议.1雨情超历史、水情创记录,受淹范围缩小,经济损失增加,是1999年 太湖流域洪水的显著特征 1999年太…  相似文献   
44.
三峡工程蓄水对洞庭湖水情的影响格局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赖锡军  姜加虎  黄群 《湖泊科学》2012,24(2):178-184
三峡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汛末蓄水将使坝下河湖水情发生变化,长江中下游秋季来水减少成为常态.为客观分析三峡蓄水对洞庭湖水情的影响分量、空间格局及其作用机制,选取三峡工程典型的蓄水过程,运用长江中游江湖耦合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因上游来水变化引起的洞庭湖水情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三峡汛末蓄水对洞庭湖水位影响具有明显的"北高南低,东强西弱"的格局,即东洞庭湖最为显著、南洞庭湖东部和西洞庭湖北部次之,南洞庭湖西部和西洞庭湖南部最小.2)洲滩湿地受蓄水影响最明显的主要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湖泊洪道两侧的条带状洲滩.3)三峡蓄水对洞庭湖水位的影响机制有二:长江干流水位快速消落加速湖泊水体下泄以及削减长江三口分流补给湖泊的水量.  相似文献   
45.
洪湖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卢山  姜加虎 《湖泊科学》2003,15(3):281-284
本文通过对洪湖湿地资源特征和功能的论述,针对洪湖湿地资源受到威胁的原因和危害程度,初步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洪湖湿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46.
地下水位在非淹水期对湿地植物的生长影响较大,但目前相关研究十分缺乏.本文选择鄱阳湖典型植被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埋深10、20、40、80和120 cm)对灰化薹草形态指标、地上生物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灰化薹草的株高、叶长和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地下水位10 cm处理组的灰化薹草生物量为0.371±0.017 g,为地下水位120 cm处理组(0.084±0.004 g)的4.4倍;处理组间灰化薹草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由地下水位10 cm处理组的6.29±0.70μg/g增加到地下水位120 cm处理组的8.54±1.37μg/g,表明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加,灰化薹草面临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灰化薹草的生理生态响应综合表明,地下水位埋深20 cm以内适宜灰化薹草的生长,地下水位埋深80 cm以上的干旱胁迫会阻碍灰化薹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47.
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鄱阳湖独特的水文特征与潜育化的土壤环境,湿地植物根系生长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2011年,以鄱阳湖典型洲滩3种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和群落分布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水体到泥滩至阶地,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呈现带状演替,沿泥滩到阶地的方向,植物群落分别为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群落带、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群落带和篱蒿(Artemisia selengensis)群落带;3种植物群落的优势种高度与地表生物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月降水量越大,则篱蒿群落的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越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能影响植物群落优势种的高度.加强鄱阳湖典型洲滩植物群落结构变化对湿地土壤环境的适应性过程与机制的研究,对于了解鄱阳湖洲滩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演替及演化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8.
植物对水流和泥沙运动有重要影响。在回顾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植物对水流和泥沙运动影响(含植物水流问题)研究归纳为三方面,即植物对水流阻力、紊流结构和泥沙运动的影响研究;考虑到问题的重要性,单独讨论了植物的消波与捕沙作用;详细总结了含植物水流问题研究的研究方法和重要结论;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9.
洞庭湖地区水系水动力耦合数值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洞庭湖地区复杂水系和复杂水情下的实际水流运动特征,建立了完全基于水力学方法的洞庭湖地区水系的一、二维耦合的全局水动力学模型,实现了不同水体数值模拟的自动有机衔接。模型包括湖泊、河网水系两部分。对长江干流荆江段、湘资沅澧四水、三口分流河道,运用能够反映河道主槽和边滩不同行洪特征的扩展一维水量模型进行模拟;对于洞庭湖湖区部分,采用二维非结构的有限体积法建立水动力模型;应用重叠投影法实现模型的耦合。模型具有动边界的自动处理,河道分区计算,分洪、溃堤过程实时模拟等功能。剖分的网格较为细致地刻画了湖区的地形,使模型能够模拟"高水湖相、低水河相"的湖流特征。运用1996年7月的实际洪水过程,进行了模型的验证,较为准确地模拟了实际水流特征。  相似文献   
50.
内蒙古岱海水体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岱海是我国半干旱区的一个典型内陆湖。近年来,由于受到流域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湖泊水位持续下降,湖面不断萎缩。与此同时,湖泊水质也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2004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湖水中TN、TP和CODMn均出现超标,全湖水质达到劣Ⅴ类。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评价,岱海水体已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但受湖周生产布局的影响,营养状况空间分布有所差异,自湖西向湖东,营养状态指数逐渐减小,富营养化程度也相应降低。在时间变化上,岱海已由1996年的中营养化过渡到2004年的中度富营养化,上升了两个营养级别。引起岱海水质恶化的原因主要是农田地表径流及城镇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另外,湖泊的不断萎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为防止岱海水环境继续恶化,根据流域特点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