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77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源地黑潮及其上下游流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基于长时间序列的海流和温盐资料(最新版SODA高分辩率再分析资料和137°E断面的观测资料),计算了黑潮流系四个主要断面的流量,并分析了它们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潮流系各主要断面流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其年际、年代际变化明显.相关分析表明,源地黑潮及其上下游流量变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变化不尽一致,其中,短期气候变化特征可能与热带太平洋的年际变化有明显关联,而年代际变化则可能与发生于北太平洋的年代际变化以及其它副热带中尺度涡旋等变化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82.
为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海洋灾害防治体系,提高我国海洋治理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文章以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为背景,在明确致灾因子、承灾体、灾害以及灾害风险和管理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洋灾害及其风险的特征以及海洋灾害防治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科学问题,并提出我国构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风险复杂多变且有所提升;提出以群-环-域为主体的体系架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海洋的响应和反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灾害与风险的特征和规律以及综合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海洋灾害防治等问题;在我国构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过程中,应加强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和信息支撑、促进区域和全球联动联防以及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水平。  相似文献   
83.
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全球月平均海温资料、137°E断面海温观测资料、同化水位资料和太平洋850 hPa纬向风资料,利用EOF、功率谱和最大熵谱等分析方法,分析了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时空变化,并讨论了热含量变化与水位和赤道太平洋纬向风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热含量的年际变化与热带太平洋大尺度海气系统异常相联系,即在El Ni(n)o期间,热含量减少,而在La Ni(n)a期间热含量增多;热含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气候跃变,在跃变前热含量偏多,而在跃变后则偏少;热含量与水位间存在着非常一致的同位相年际变化,而这种变化与赤道西、中太平洋的纬向风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4.
东海黑潮热输送变异与经向风异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日本气象厅1956-2003年在PN断面获得的观测资料和NCEP 850 hPa风资料,分析了东海黑潮热输送的变异特征,并探讨了冬、夏季热输送与风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黑潮通过PN断面多年平均的热输送达16.52×1014 W,热输送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都很明显,其主要变化周期为准2 a,5 a和22 a.黑潮热输送在1976年前后发生了一次由弱到强的气候跃变.黑潮热输送具有很强的长期的线性增加趋势,在1956-2003年增加了约6.51×1014 W.相关与合成分析结果显示,南海南部和黑潮流域上空的经向风异常对东海黑潮热输送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即当偏南风异常增强时,黑潮热输送将加强,反之将减弱.  相似文献   
85.
翡翠自清朝晚期被发现至今一直是大家的宠物,镯、佩、坠、珠、戒面等无一例外,2004年更是翡翠升值的一年,并且其趋势不可阻挡,有些人更是以买翡翠做为保值收藏品,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火眼金睛,来识别翡翠的真假与优劣,现在就带你来走进翡翠。  相似文献   
86.
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礁滩储集岩的分布规律,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北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通过露头、岩芯、测井、地震数据综合分析,识别出两个三级层序及四个准层序组,确定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滩、斜坡和盆地相六类沉积类型。层序划分及层序界面的确定,依据陆上暴露和向上变浅两个方面的识别标志。暴露界面表现为泥岩表面干裂,淡水选择性溶蚀、白云化现象,白云岩、石膏,伽玛曲线高值。向上变浅层序有向上变厚、变粗序列,向上变细、变泥、变红序列,向上γ值变低序列。对比发现高水位体系域后期发育台地边缘鲕滩和台地内鲕滩。广泛白云岩化作用的台地边缘鲕滩相,具有很好的孔渗性,成为最有利的储集层。对指导进一步的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开发动态等资料,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塔中西部地区高效井与串珠状地震相储层的关系。提出了峰谷能量指数的概念,指数越大,串珠状地震相储层越发育。若强串珠状地震相发育伴生断裂,则储层发育规模较大;串珠状地震相位于缝洞系统的相对高部位,则一般油柱高度大,有较长的无水采油期。对于强串珠状地震相,水平井水平段轨迹设计在最大波谷处较为合适;对于弱串珠状地震相,水平井水平段轨迹设计在最大波谷之下的零相位之上较为合适。塔中西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具备四项要素(峰谷能量指数大于17 000、伴生断裂发育、处于缝洞体系高部位、目的层井轨迹位于储层顶部)的强串珠状地震相储层,钻井易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8.
为及时掌握露天矿边坡变形规律,基于现代监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一体,建立一套实时动态反映边坡位移变形和应力变化的自动化监测系统。通过对海州露天矿北帮边坡的连续性监测,结果表明:海州露天矿属于蠕变型滑坡,目前正处于局部变形、整体稳定的状态。系统的构建实现了边坡位移和应力的高精度、自动化、连续性监测,将为露天矿边坡灾害的动态预警和安全决策的及时制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对边坡的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连续的东太平洋海岭地质一地球物理研究查明了新的构造细节,证实了构造作用在空间上(沿海岭)和时间上的一定差异性.众所周知,在东太平洋海岭活动区范围之外,转换断层具有延伸最长的痕迹.沿着这些痕迹观察到同一年龄层的线性磁异常的位移.  相似文献   
90.
方永强  齐襄 《台湾海峡》1991,10(2):146-149,T001
本文首次报道了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17αMT)可激发文昌鱼精子发生。研究结果表明,低和高剂量(24μg/L和48μg/L)17α-甲基睾酮可促使精巢直径为0.60mm文昌鱼精巢中的初级精母细胞发育为精细胞和精子。值得指出的是,高剂量17αMT促进生精效果最佳。低剂量17αMT对精巢直径0.90mm文昌鱼的精子的形成没有影响,而高剂量则可促进精子形成。这些结果表明,文昌鱼精子发生象脊椎动物一样,受雄激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