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74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5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轨道预报是地球探测卫星顺利执行科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实现对低轨卫星长弧段、高精度的轨道预报,文中运用动力学轨道拟合的方法进行轨道预报。选用GRACE A卫星、HY 2A卫星和JASON 2卫星为例进行预报处理,分析了卫星的轨道高度和拟合弧长对轨道预报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RACE A卫星预报4 h和8 h轨道的3D RMS分别优于3 m和10 m,HY 2A卫星和JASON 2预报4 h轨道的3D RMS分别优于2 dm和1 dm,24 h轨道预报结果3D RMS分别优于2.5 m和2 m.   相似文献   
562.
华南早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对粤南地区古气候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对其内在联系的研究尚有不足.本文以粤南地区上三叠统—下、中侏罗统小坪组、金鸡组、桥源组为研究对象,采集各组泥岩样品进行了X-射线荧光光谱主量元素和ICP-MS微量、稀土元素测试,并开展了沉积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综合分析.测试表明,小坪组凤岗段泥岩样品CIA(75.7~81.3)、Sr/Cu(0.83~21.3)、Rb/Sr(2.32~12.8)、Mg/Ca(0.57~2.50)和Sr/Ba(0.04~0.19)均指示该区晚三叠世早期为温湿气候,δCe(0.93~0.95)指示弱氧化环境,间接反映该时期为温湿气候;小坪组马安段泥岩样品CIA(77.5~82.2)、Sr/Cu(8.41~13.3)、Rb/Sr(2.08~5.83)、Mg/Ca(0.79~3.10)和Sr/Ba(0.06~0.26)指示该区晚三叠世晚期为干热气候,δCe(1.04~1.05)指示还原环境,间接反映该时期为干热气候;金鸡组、桥源组泥岩样品CIA(77.1~82.3)、Sr/Cu(1.51~4.38)、Rb/Sr(2.16~12.1)、Mg/Ca(0.84~2.94)和Sr/Ba(0.04~0.24)指示该区早侏罗世—早、中侏罗世以温湿气候为主,短暂出现干热气候,δCe(0.92~1.00)指示弱还原—弱氧化环境,间接反映该时期气候以温湿为主,短暂出现干热.将研究区与周缘地区古气候进行对比,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粤南及其围区古气候都经历了由温湿(晚三叠世早期)—干热(晚三叠世晚期)—温湿为主,短暂出现干热(早侏罗世—早、中侏罗世)的转变,这一具有相同演化趋势的古气候转变,正是对该时期华南经历了由特提斯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响应.   相似文献   
563.
含水层非均质性的刻画是模拟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的关键。以渗透系数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综合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有效电阻率模型与地下水运移模型的同化框架,通过融合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与污染物浓度观测数据来推估渗透系数的空间分布。基于理想算例,验证了该同化框架刻画含水层非均质渗透系数场的有效性,并针对不同初始参数信息与观测类型对比了耦合与非耦合水文地球物理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同化多种类型的观测数据,可有效地推估非均质参数空间分布。当初始信息较准确时,耦合方法的参数推估精度更高;初始信息存在偏差时,非耦合方法有更好的同化效果。由于非耦合方法计算成本较低且对初始信息缺失时适用性更强,在实际应用中可先基于非耦合方法初步估计参数,再利用耦合方法进一步提高参数推估精度。融合多种类型观测数据可有效提高参数推估效果。  相似文献   
564.
在极端最低气温-25.8℃条件下,需要进行冬季施工,为保证冬季施工过程中,水泥土不被冻胀破坏,进行水泥土挤密桩低温环境施工技术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10℃以上时水泥土中加入一定量的元明粉可保证水泥土不被冻胀破坏,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水泥土28 d强度需达到1.3 MPa,通过试验研究证明:在-10℃下冬季施工,3 h内成型,在外掺入无机盐、生石灰粉可以很好的满足要求。从成本等综合考虑,推荐采用单掺0.2%~0.25%的元明粉,水泥土的强度可满足1.3 MPa(7d)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65.
为确保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地籍调查成果质量,日前,德州市国土资源局制定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地籍调查质检细则,对各县市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中的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等工作进行全程质量跟踪检查。质检工作由德州市国土资源局委托市国土资源勘测规划站负责,主要任务是收集各专业队伍的合同、工作和技术方案等法律文书资料,实地检查各专业队伍的人员、设备、工作进度等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全面检查地籍测量的数学精度、观测质量、计算质量、点位质量,全面督导各县市区工作进展。  相似文献   
566.
为解决测绘相关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素材挖掘能力不足和思政育人资源匮乏的问题,经广泛调研、研讨、素材收集和系统开发,建立了测绘地理信息类课程思政案例库。案例库依据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矩阵图、思政案例-课程知识模块树状结构图,整合优化课程知识模块,按照测绘类、地理类、遥感类和计算机类4个课程类别分别建立了多模态课程思政案例库。采用B/S结构,以SQL Server为数据库建立了课程思政案例库管理系统,实现了案例输入、案例审核、案例查询、用户反馈和系统维护5个功能模块。应用于相关课程中,为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为培养具有民族自信、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拥有良好职业核心素养的测绘地理信息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67.
专业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其建设内容一般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其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精髓。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在分析测绘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双语教学课程、校企共建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568.
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一项系统性、复杂性战略工程,尚处于实践初期阶段,明确其关键影响因素,对于建立健全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厘清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理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ISM方法建模分析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程度、因果性质以及影响因素多层递阶结构,并采用MICMAC方法划分各影响因素属性,进而依据建模结果提出推进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综合性建议。结果表明,海洋生态产品价值认知、资本投入、生态产业化、消费意愿、市场交易平台构建、激励机制与政策支持、利益相关者参与度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关键因素;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影响因素的多层递阶结构为4个层级,其中海洋生态产品价值认知与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作为独立因素位于最深层L4,市场交易平台构建作为依赖因素位于中心层L2。  相似文献   
569.
自1949年利贝(W.F.Libby)创建~(14)C测定绝对年龄以来,这一方法迅速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现在世界各国建立的~(14)C实验室达二百多个,测定的年代数据数以万计.我国自196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先建立了~(14)C实验室以来,至今相继已建立30多个~(14)C实验室,提供了1000多个考古与地学方面的年代数据.我所~(14)C实验室于1977年开始筹建,1980年建成,采用液体(苯)闪烁计数器测定  相似文献   
570.
随着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使用, 近岸海域中除草剂被频繁检出。除草剂的残留会对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潜在的威胁。本文回顾了近40年来除草剂对海草胁迫的相关研究工作, 总结发现:(1)光系统Ⅱ(PSⅡ)型除草剂在全球海草床中被频繁检出, 是研究最多的除草剂种类。(2)不同种类海草对不同类型除草剂耐受程度不同, 多种除草剂混合物可能会对海草表现出协同、加性或拮抗效应。(3)除草剂会与其他因素如高温、光照、重金属等共同对海草产生胁迫作用。(4)叶绿素荧光技术结合现代组学技术可以更加灵敏、全面地阐释除草剂对海草的胁迫机理。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包括开展对重点海草床中除草剂残留的长期监测, 加强对新型除草剂、海草的不同生活史阶段以及多因素联合胁迫作用的研究。本文有助于全面了解海草与除草剂胁迫之间的关系, 为将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