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长期地震预测中的PI算法改进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丽娜  齐玉妍  温超  张合 《地震》2012,32(4):44-52
图像信息学PI(Pattern Informatics)算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新方法, 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 本文探索把此方法与地震活动性网格点密集值方法相结合, 并尝试用于华北地区中长期地震预测。 在预测中, 使用1970—2011年ML≥3.0区域地震目录, 针对MS≥5.0预测“目标震级”, 采用15年尺度的地震目录滑动时间窗, 均为3年尺度的地震活动“异常学习”时段和“预测时间窗”, 结合一定时空及震级范围内地震的数量和震中分布因素, 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 对该方法的预测效果使用Molchan图表法进行统计检验。 结果表明, 此方法在某些方面优于PI算法, 且在地震趋势分析和中长期预测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2.
震后应急工作中地震影响场的判定和快速给出较为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图,是震后应急救援的重要依据,对于政府了解灾情、部署工作以及估算灾害损失都尤为重要,所以本文以此为研究目的,力求震后快速给出准确的地震烈度分布图。本文收集整理了河北地区中强地震的实际等震线图,将其与加入了震源机制解影响参数的烈度衰减关系计算得到的理论等震线图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随着震级的增大,由衰减关系计算得到的等震线图与实际地震等震线图在高烈度区(≥Ⅶ度)相似度更高。另外,根据震后24小时内余震频度的空间变化,对极震区理论等震线修正后,其与实际等震线更加贴合,即理论计算烈度与实际调查烈度值更加接近。最后,对河北地区划分网格,根据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震例对各个网格中心点产生的影响—基岩PGA。提取场地类别属性,考虑场地放大因子,完成基岩PGA到地表PGA的转换。将地表PGA换算成烈度,并与实际地震等震线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场地放大效应的地震影响场在高烈度区与实际等震线相似度很高,且相似度超过基于震源机制解的烈度衰减关系方法。   相似文献   
43.
本文给出了唐山地区强震动记录应用研究的两个实例,提出了建筑结构采用时程分析时选用强震动记录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对唐山地区强震动记录的分析处理,得到了其峰值加速度及加速度反应谱,确定了本地区进行弹性时程分析时选用的强震动记录;研究了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的唐山响堂三维强震动观测台阵,以唐山响堂台阵2号测井(地下32m)的基岩强震动作为输入,通过2号测井的土层剖面,利用2个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分别计算得到地表的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并把计算结果与同次地震相应的地表强震动记录峰值加速度与加速度反应谱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4.
某电子公司厂房岩土工程勘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某电子有限公司厂房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对场区地基的稳定性、砂土液化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地基基础选型的建议和有关的岩土参数.  相似文献   
45.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 is a commercially important marine species in China. Among the differently colored varieties sold in China, white and purple sea cucumbers have the greatest appeal to consumers. Identification of the pigment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 color morphs of sea cucumbers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cultivability of desirable color morphs. In this study,sea cucumber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body color: white, light green, dark green, and purple. The pigment composition and contents in the four groups were analyz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igment content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white, lightgreen, dark-green, and purple sea cucumbers, and there were fewer types of pigments in white sea cucumber than in the other color morphs. The only pigments detected in white sea cucumbers were guanine and pteroic acid.Guanine and pteroic acid are structural colors, and they were also detected in light-green, dark-green, and purple sea cucumbers. Every pigment detected, except for pteroic acid, was present at a higher concentration in purple morphs than in the other color morphs. The biological color pigments melanin, astaxanthin, β-carotene, and lutein were detected in light-green, dark-green, and purple sea cucumbers. While progesterone and lycopene,which are also biological color pigments, were not detected in any of the color morphs. Melanin was the major pigment contributing to body color, and its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with deepening color of the sea cucumber bod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alyses revealed that white sea cucumbers had the fewest epidermal melanocytes in the body wall, and their melanocytes contained fewer melanosomes as well as non-pigmented pre-melanosomes. Sea cucumbers with deeper body colors contained more melanin granules. In the body wall of dark-green and purple sea cucumbers, melanin granules were secreted out of the cell.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main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differences in coloration among white, light-green, darkgreen, and purple sea cucumbers, and also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of body color in sea cucumber, A. japonicus.  相似文献   
46.
金厂沟梁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7.
利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探测的三个基本数据产品(垂直速度、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和速度谱宽)对2006年8月1日发生在江苏南京的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垂直速度明显增大(从无降水时小于1m/s到降水临近前大于4m/s)、折射率结构常数(lg C2n)大于—11时,预示着降水的发生;且降水过程中,垂直速度、速度谱宽与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较一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降水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8.
半宽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混合岩.同位素研究表明含矿流体为岩浆成因,但有变质流体和天水的混合.稀土元素特征反映矿质来自下地壳或地幔,是下地壳物质重熔的结果,但受到上壳岩石的混染.矿床的成因为岩浆活化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49.
脉状金矿床定位成矿预测是当前乃至更长远时期内黄金生产矿山急需解决的应用性研究课题。其基本原理在于客观地、定量地进行矿床成矿机理的研究,根据所给出的成矿流体进入成矿系统后,由体系自身性质变化的实测数据即△(T-P-Xi)所引起的矿化强度变化呈对应关系,据此可建立成矿趋势场,进而采用趋势分析的方法进行定位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50.
1303年在山西洪洞附近发生的8级巨大地震, 是中国根据现存较为详细的文献记载史料所确定的最早的一次8级地震。 这次地震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而地震所在区域至今仍有持续不断的小地震活动。 本文根据地震破裂区1981年至2013年的中小地震精定位地震目录, 采用震源断层面拟合方法, 反演得到了1303年山西洪洞地震的震源断层面参数: 走向19.3°、 倾角88.5°、 滑动角-170.0°。 断层面长75.5 km, 宽26.2 km, 深度为地下11.12 ~37.35 km。 将地震破裂区的地震精确定位资料以近东西向的洪洞断裂为界划分为地震北段和地震南段, 分段进行地震震源断层拟合, 反演得到洪洞地震北段震源断层面参数: 走向13.7°、 倾角76.6°、 滑动角-157.6°。 断层面长32.7 km, 宽21.7 km, 深度为地下11.97~32.86 km; 南段震源断层面参数: 走向20.3°、 倾角87.1°、 滑动角-154.6°。 断层面长45.9 km, 宽16.6 km, 深度为地下9.32 km~25.50 km。 无论是分段还是不分段, 反演得到的洪洞地震震源断层均是右倾的近直立断层, 属于右旋走向滑动性质。 分段计算得到的地震北段震源断层深度比南段更深, 将反演得到的震源断层与临汾盆地深部构造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对比, 北段震源断层深度及倾角大小与深地震剖面推测得到的深大断裂几乎相同。 震源断层在地表的投影与洪洞地震的高烈度区能够较好地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