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99篇
地球物理   247篇
地质学   504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91.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东部陆架海和南海是国防安全的重要门户;位处第二岛链以西的副热带北太平洋既是各国争夺的重要海区,又是我国从近海走向大洋的重要通道.围绕"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如何通过黑潮与我国近海动力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这一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于2007年9月正式立项.该项目不仅有助于拓展和丰富海洋动力学理论,揭示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变异机制,提高预测能力,而且也将为维护我国国防安全和海洋权益,为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海洋动力环境保障.该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和调整机理;②黑潮与我国近海的能量与水体交换过程及机制;③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与大气驱动力的耦合效应;④我国近海及邻近大洋动力环境变异的可预测性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北太平洋副热带内区环流变异的机理及其对黑潮的影响;黑潮源头变异机理及其对吕宋海峡水交换的影响和黑潮变异机理及其对东部陆架海域动力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将通过调查得到的数据整理后进行属性数据、图形数据采集,利用GIS软件形成不同格式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从而达到数据库存储、查询、分析、检索的目的,并实现信息共享。通过利用MAPGIS软件以及基于MAPGIS上开发的RGMAP数字填图系统建立1∶25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分析了数据库的内容和功能,重点提出了建库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一次辽宁秋季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欣  蔡芗宁  黄阁 《气象》2007,33(9):83-93
使用1.0°×1.0°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6年10月21—22日深秋暴雨在天气形势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量诊断。结果表明:在有利的环境背景形势下,高位涡从对流层高层向低层伸展并形成湿位涡柱,引起气旋性环流与低涡环流叠加。对流层低层的湿斜压性增强,引起低层的锋区加强及垂直涡度发展,高空入侵干冷空气锲入底层,低层暖湿空气强迫抬升,使地面发展为气旋;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上升气流,同时较强的补偿下沉运动激发上升运动加强,使次级环流加强,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向辽宁输送暖湿空气及能量,对流层中低层形成湿柱并积聚高不稳定能量;中尺度气旋、高低空急流、湿位涡柱、次级环流上升支、地面高水汽含量湿区、高假相当位温出现的时间、强度、位置和结构决定了暴雨的时间和落区。  相似文献   
94.
一种基于GTP的地下真3D集成表达的实体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建模对象、组成元素和拓扑描述三个方面对广义三棱柱(GTP)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基于修正与扩展后的GTP模型,从地学、几何、拓扑三个层面对地下实体进行了提炼,抽象出8种空间构模几何元素,并将地下实体划分为点、线、面和体4类,体实体又进一步划分为简单体、复合体和复杂体,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GTP的地下真3D集成表这的实体模型(GTP—based entity model,GTP—EM);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通过构模元素之间拓扑关系的定义实现了地下实体的拓扑描述,并应用实例验证了GTP—EM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由MapInfo系统生成的几个典型的点和线(面)目标缓冲区实例的深入剖析,发现了MapInfo系统在线(面)目标缓冲区构建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验证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改进思路和方法。一方面为GIS用户避免对MapInfo系统的线(面)目标缓冲区分析工具的滥用,以及提高空间分析的精度和可信度提供了具体的改进方法与建议;另一方面又为有关软件开发人员研制新版MapInfo系统及其他GIS软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6.
扬子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及地块运动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重新审视已有古地磁研究结果基础上,利用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早古生代的古地磁数据,建立了扬子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为研究扬子地块乃至整个中国的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古地磁依据.  相似文献   
97.
钻孔夯扩挤密复合桩地基和预测钢筋混凝土桩基方案及振动沉管、长螺旋压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施工、工期等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8.
采用三氯化铁作为浸取剂,在盐酸介质中对硫化矿中铜镍的浸取进行了研究,最佳的浸出条件为三氯化铁120g/L、盐酸2mol/L、温度95~98℃、时间8h及矿样粒度小于0.044mm。在此条件下,铜镍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93%和91.07%。并对残渣进行了成分分析,发现未被浸出的矿物多为硅酸盐矿物,因此可以说该方法对硫化矿中铜镍的浸出比较完全。  相似文献   
99.
耐火粘土提纯的研究金为群张军迟效国于立新(长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130026)第一作者简介金为群女39岁讲师化学专业已发表“蓖麻油钛酸酯偶联剂的合成”等论文收稿日期19970917高岭土是以高岭石(Al2O3·2SiO2·2H2O)为主...  相似文献   
100.
依据郑州市工业的现有分布、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分析了郑州市空气环境质量状况差的原因,并根据郑州市的盛行风向,提出了工业的合理布局与改善大气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