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汪明峰  宁越敏 《地理研究》2006,25(2):193-203
过去十余年,中国的互联网得到飞速发展,新的基础设施空间架构也已经基本形成。本文在回顾有关通信网络与城市体系的文献基础上,尝试建立一种评价中国互联网城市可达性的方法,并对五大骨干网络的空间结构和节点可达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空间格局整体上趋于均衡,节点可达性基本遵循原有的城市等级体系;北京、广州和上海三大国家交换中心和几大区域核心节点城市的可达性位列顶层;节点可达性的高低与城市地理区位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2.
上海市区商业中心的等级体系及其变迁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改革开放促进了上海商业的发展和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变。文章以上海市区内的30余个商业中心为研究对象,认为上海市区商业中心的变迁具有以下特征:商业中心的整体职能有所提高,等级差异有所缩小,在空间上商业中心的集聚与扩散、衰落与兴起并存。最后,就商业中心的建设提出3项建议。  相似文献   
33.
城市群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自从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大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之后,城市群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城市体系,成为城市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国外学者相继提出半城市化区域、全球城市—区域、多中心巨型城市—区域等概念,其研究都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强调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密切的功能联系。中国学者提出了都市连绵区、城市群等概念,并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都市连绵区的界定立足于都市区基础之上,亦与国际上相关的研究接轨。但城市群在国内更为流行,且被写进国家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之中。城市群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空间战略的重心,发挥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国内城市群研究却存在着概念含糊、界定模糊等问题。城市群是都市区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相关研究必须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才能避免概念以及空间尺度的混淆。中国官方并未有都市区的界定方案。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加强对都市区和城市群界定的研究,立足于都市连绵区基础之上,开展跨学科研究,深入分析不同空间尺度城市群集聚与扩散模式,建立起中国城市群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4.
空间数据:性质、影响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进步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信息80%以上属空间信息,可由地理坐标确定其空间区位,美国已将发展空间信息科学视为提升其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2000年美国国家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Nat ionalCenterforGeo graphicInformat ionandAnalysis,NCGIA)在其跨世纪的研究规划中提出了发展地理信息科学的Varenius计划。Varenius计划要求研究空间信息的不确定性理论,并开发处理这种不确定性的空间数据分析技术。鉴于空间数据的两维多方向性,空间数据所包含的误差远比单一方向性的时间序列数据来得复杂。最近发展起来的空间统计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不仅解决了标准统计方法在处理空间数据时的失误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测量这种空间联系及其性质、并在建模时明确地引入空间联系变量以估算与检验其贡献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基于美国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动态,重点阐释空间统计学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空间数据的性质、空间信息的误差理论、空间数据分析的类型和内容。  相似文献   
35.
上海市区商业中心区位的探讨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零售商业与服务业(以下简称商业)是城市的重要职能之一。早在三十年代,国外城市地理学界已开始进行商业区位的研究。五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心地理论应用的逐步推广和计量方法的引进,对城市商业区位的研究日益深入,其研究内容包括商业中心区位、  相似文献   
36.
THE UNEVEN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DIFFUSION OF CHINESE CENTRAL CITIES NingYueAnn(宁越敏);YanZhongmin(严重敏)(TheInstituteofGeograp...  相似文献   
37.
我国中心城市的不平衡发展及空间扩散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宁越敏  严重敏 《地理学报》1993,48(2):97-104
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确定中心城市概念和标准的基础上,对80年代以来中心城市的发展及空间扩散进行了理论探讨,指出中心城市的发展具有空间不平衡的特点,各中心城市的空间扩散效应也不相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为了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本文对不同类型中心城市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38.
城市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具有高度文明的聚居形式,自工业革命后迅速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全球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类将进入到城市世纪,而城市研究由此也受到学术界的日益关注,成为当前学术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9.
上海大都市区软件产业空间集聚与郊区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毕秀晶  汪明峰  李健  宁越敏 《地理学报》2011,66(12):1682-1694
随着信息经济发展壮大,软件产业日益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引擎,其空间区位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不断加深.文章以上海市软件企业名录为数据基础,运用GIS 技术、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了上海大都市区软件产业的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2 年及2008年上海软件产业空间分布的集聚化特征明显,但产业集聚中心位置发生了从中心城区转向郊区的偏移.6 年间,软件企业的空间格局呈现出"大都市区尺度上的扩散以及园区尺度的再集聚"的时空特征.不同类型企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的特征不同,以嵌入式软件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呈现出向远郊区扩散的特征.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上,负二项回归的结果表明交通通达性、政府政策影响下的科技园区建设、产业历史基础对软件企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内外资企业区位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发现,交通通达性、自然环境及办公楼条件对外资企业区位影响较大,内资企业对政府政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40.
中国三大城市化区域劳动力市场结构分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考察了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城市化区域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空间与结构类型。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异和分割理论.本研究利用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显示了研究区域内劳动力市场分异分割存在的大量证据。劳动力市场以性别、户口性质、企业所有制等为分异轴线的特征十分明显。文章还进一步指出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不仅是由劳动力的供求市场关系来塑造。同时也受制于各种制度性因素的作用。人力资本因素如教育等虽然是中国劳动市场分异的重要因素,但户口等制度性要素仍然严重地塑造着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