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浙江瑶琳洞风化碳酸钙景观复生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世界上80%以上的风景旅游洞穴,开放后,大量游客涌入和高能景观灯的应用,洞穴环境及能量埸和化学埸发生了巨大变化,洞穴碳酸钙景观遭受严重破坏,其景观的美学价值大大降低。文中论述了在已遭风化破坏的碳酸钙景观上滴喷高Ca+2碱液,吸收洞穴空气CO2,形成CaCO3沉积层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Ca+2碱液滴喷技术可以恢复风化碳酸钙景观的美学度,同时又降低洞穴空气中的浓度,改善洞穴环境。  相似文献   
42.
嶂石岩地貌及持续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嶂石岩地貌”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和特别的旅游资源,探讨该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3.
石笋与环境— — 石笋纹层形成的环境机理初探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石笋沉积的生长条带从剖面图式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没有明确的沉积旋回界面,难以按层计数,称为“生长纹理” ; 另一类具有确定的沉积旋回界面,可以按层计数,称为“生长层理”。石笋生长层理可以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断代工具。中国北方型微层的形成可能主要与干湿季变化明显的气候条件、以及富含有机质和碱性交换态离子的土壤类型密切相关。而南方型微层的形成可能主要与较长时间的降水和有机质淋滤以及盛夏高温-少降水的配置有关。如果沉积物中某种要素对物源或水流通过路径的环境变化能够灵敏反应,并按一定的时间单元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就能成为高分辨的气候— 环境变化信息库。   相似文献   
44.
Lunan stone forest is a kind of typical karst in China, which is mainly developed underred soil. In the winter of 1999, three study sites were chosen in stone forest national park accordingto vegetation cover, geomorphologic location and soil types. CO2 concentration was measured withGastec pump at different depths of soil (20, 40, 60 cm) and at the same time soil samples weregathered and soil properties such as soil moisture, pH, soil organic content were analyzed and thetotal number of viable microbes were counted in laboratory. In the study, dependent variable waschosen as the mean soil log (PCO2), and soil properties were chosen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microbes and soil moisture arethe best indicators of the CO2 production, with the equation LOG(PCO2) = - 0.039(TNM) - 0.056(Mo) + 1.215 accounting for 86%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soil CO2 concentration, where TNM is thetotal number of microbes in the soil and Mo is the moisture of soil sample.  相似文献   
45.
宋林华 《中国岩溶》2004,23(1):84-84
近日拜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教授的新作《地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发展途径》。该书由河海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6.
不同植被类型覆盖下土壤CO2浓度对洞穴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土壤中的CO2 通过影响土壤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能力控制洞穴滴水中的Ca2 +初始含量 ,同时它进入洞穴水体后溶解度的变化也会影响洞穴景观的形成。研究表明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CO2 浓度会产生不同影响。本文通过模拟分析认为 ,在一定范围内 ,地表生态系统的改善有利于土壤中CO2 的增加和洞穴中碳酸钙沉积景观的发育 ,但是若超过一定的阈值 ,即土壤中的CO2 浓度过高 ,使喀斯特水中的CO2 不能在洞穴顶部碳酸盐岩体渗流过程中完全被消耗时 ,洞穴滴水的酸性会对碳酸钙产生溶蚀作用 ,易形成洞穴溶蚀景观。  相似文献   
47.
路南石林地区土壤呼吸及碳稳定同位素日动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碱吸收法,于2002年4月13- 16日(晴)、8月21- 24日(晴)对路南石林地区次生草地及柏树林下的土壤呼吸进行了野外监测,同时收集其碳稳定同位素样品进行室内质谱仪分析。结果显示: 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特征表现为夜间高于白天, 8月份土壤呼吸速率高于4月份; 4月份的草地系统土壤呼吸的碳稳定同位素日平均值偏轻,而柏树林系统土壤呼吸的碳稳定同位素日平均值则是8月份的偏轻;土壤呼吸与其碳稳定同位素值成负相关,草地系统的相关程度, 4月份的较8月份的高;柏树林系统的相关程度,则是8月份较4月份的高。这揭示了土壤呼吸及其碳稳定同位素交换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且不同的生物系统有不同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48.
概述地貌继承性的意义一般是很难评价的。在这方面,珊瑚礁地貌学家已走在其他地貌学家前面。对现代地貌从古地貌发展而来的认识,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加柯克斯(1977)在喀斯特教科书中指出,喀斯特作用引起的“地貌变化”反过来影响该地区地貌发育过程,并使自身进一步的完善。他认为地不仅是一系列作用过程的产物,而且是地貌演化中一个高度活跃的和直接的因素。地貌不是简单地作为反映过去过程的一面镜子,而是一个影响现代侵蚀过程和控制将来地貌的动力因素。与地貌继承性特别有关的两个因素是:侵蚀阶段和当时的气候地貌条件。作为基准面的冰期海平面变化与气候地貌的关系很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