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611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野外地震地质调查结果表明,1902年7月3日汪清6.6级地震的发震断裂是春阳-汪清-珲春NW向断裂,是晚古生代以来继承性活动的复活断裂,曾有多次活动。特别是新生代以来,由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使NW向断裂发生引张或张扭性(左行)滑动,形成了汪清地震的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942.
早-中二叠世地层在西昆仑-喀喇昆仑地区分布广泛.上二叠统分布比较零星,以陆相沉积为主,有限有化石证据的海相上二叠统仅见于喀喇昆仑的甜水海-麻扎一线以南地区[1].……  相似文献   
943.
大兴安岭北部金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重要的金成矿区之一。区内13处岩金矿床(点)均与中生代岩浆活动有关,形成于中生代(晚侏罗世一早白垩世)。金矿床(点)具有NE成带,NW成行的分布特征。EW、SN和NE向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多组断裂的交汇处是矿化的有利部位。根据区域成矿特点及成矿条件可划分出3种矿床类型,即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和隐爆角砾岩型。成矿物质以深源为主,有部分地壳物质的加入;成矿溶液是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成矿温度为200-300℃,属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44.
特大风区防翻车挡风墙工程设计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我国新疆特大风区为防止火车车辆倾覆设置挡风墙。实验测定挡风墙的表面压力分布、最佳疏透度、路基高度和不同轨心距的挡风墙合理高度等指标,挡风墙工程以高3m紧密结构矩形体为宜。  相似文献   
945.
独山锑矿田控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银亮  金世昌 《矿产与地质》1994,8(4):299-304,F003
通过独山锑矿外围锑金找矿评价研究的多次实践,着重探讨了构造-层位(岩性)-古地理三位一体的锑控矿规律.并提出了3个可望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46.
947.
本文根据古植被、古动物的间接标志以及冰缘现象等直接标志为依据,认为把我国晚更新世多年冻土南界划到北纬39—40°最为合适。进入全新世中国北方的气候出现过明显的波动和干湿变化,在高温期时气温较现在高1—2℃,在小冰期气温较现在低2.0—2.5℃。这些变化对植被和动物的生存、迁移以及人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多年冻土下限和雪线高度与现代相比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48.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路基整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建恒  许东洲 《冰川冻土》1993,15(2):357-362
  相似文献   
949.
950.
在给出霾的定义、特征及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介绍了霾的物理学特性、化学特性及气象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霾对公共卫生健康、交通安全的影响, 提出了科学编制防御规划、统筹建立协调机制、有效推进减霾行动、提供相应科技支撑、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对策建议,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霾天气应对和防治措施具有积极的决策参考作用,减少或减轻霾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体健康带来的损害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