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0篇
  免费   172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83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211篇
地质学   611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西藏满拉水利枢纽泄洪洞进口边坡高度60~100m,地质条件较复杂,断层及顺坡向节理均较发育,岩体完整性较差,在边坡加固处理中要用挡墙、喷锚、挂网喷锚、锚索等。从而达到了稳定边坡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2.
鲁东榴辉岩的构造年代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鲁东榴辉岩的产状,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多期变质变形特征及同位素测试资料,对其进行了构造年代学总结,认为鲁东榴辉岩形成于613~900Ma,于207~329Ma发生强烈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序栓塞及CT导引下注入无水乙醇超液化碘油双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肺癌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对20例原发肺癌均进行了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累计24次。其中9例在支气管动脉化疗同时进行了栓塞,共13次:单纯化疗11例,共10次。而后20例又分别进行了CT导引下注入无水乙醇的介入治疗,累计49次,其中11例为注入无水乙醇与超液化碘油混合剂,共33例。结果: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及单纯化疗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7.77%和45.45%:采用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及CT导引下注射无水乙醇的双介入疗法治疗有效率为88.88%。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双介入疗法较单独使用其中-种疗法治疗肺癌的临床有效率、生存率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94.
湘桂黔滇藏一线覆盖型岩溶地貌特征与岩溶(双层)夷平面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根据岩溶风化壳的发育条件及研究覆盖型岩溶特征,提出岩溶(双层)夷平面概念,认为研究区覆盖型岩溶是一个统一的岩溶(双层)夷平面的组成部分。其现阶段的存在形式如石林、岩墙等为后期不同程序风化-刻蚀作用的结果;其地貌形态多为土下成因,并随剥蚀程度、裸露时间环境的差异而叠加各种后期气下改造特征。  相似文献   
995.
小波时频能量谱是在小波变换时频分析基础上 ,计算小波频谱能量。将小波变换时频能量谱技术与层序地层学理论相结合 ,以寻找不同类型沉积旋回与小波能量谱之间的对应关系 ,为地震层序的划分以及沉积相分析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计算表明 ,小波时频能量谱方法分析研究沉积旋回体是可行的 ,可揭示地下沉积旋回体相关信息 ,有利于研究沉积旋回体的内部结构和物质成分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6.
推导了地球内应力场变化与地面位移场和重力变化的关系;讨论了利用地面位移变化速率来计算地球内应力场变化的边界元方法;最后,利用中国新疆伽师地区的GPS观测资料,对该地区地壳内的应力场变化进行了计算,并分析和讨论了该地区地壳内的局部应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和断层构造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皱纹盘鲍鳃细胞培养适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 ,我国皱纹盘鲍养殖业发展迅速 ,是北方沿海主要的养殖贝类之一。但各种病害亦随之而来 ,先是细菌病害居多 ,近几年又出现病毒性疾病[1]。发展鲍细胞培养技术 ,不仅对深入研究鲍病毒病带来了方便 ,而且也为鲍遗传学、细胞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对皱纹盘鲍鳃细胞培养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 ,以期建立鲍组织细胞的培养技术。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动物 :皱纹盘鲍取自烟台芝罘岛隆海养殖场 ,2龄 ,壳长4.0~5.0cm ,壳宽2.5~3.5cm。培养基 :MEM(GIBCO) ,M199(GIBCO) ,RPMI1…  相似文献   
998.
浅层地下水氯代烃污染天然生物降解的判别依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天然条件下氯代烃生物降解的判别, 是确定氯代烃污染天然衰减恢复治理技术是否可以采用的关键, 可为天然衰减恢复治理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分析氯代烃生物降解的特性发现, 地下水环境中氯代烃的生物降解, 必然伴随有第一基质、电子受体、中间产物以及有关的一些间接性指标, 在污染羽状体不同位置及污染羽状体内外产生明显变化, 这些指标的变化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指示氯代烃生物降解的产生.据此总结出氯代烃生物降解衰减的判别依据分别为电子受体、第一基质(能源和碳源) 及降解中间产物三类指标.   相似文献   
999.
西巩驿—李店断裂为陇中盆地内部发育的一条活动断裂,断裂活动性的认识对评估陇中盆地内部地震危险性,以及深入理解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遥感解译和地震地质调查结果表明:(1)西巩驿—李店断裂位于陇中盆地中部,断裂长度约120 km、走向NWW、倾向NW、倾角75°~80°。(2)断裂活动的分段特征明显,断裂中部位于加里东期花岗岩隆起区,地表出露不明显,据此将断裂划分为东、西两段。(3)西段新活动现象明显,主要表现为线性陡崖、高约几米的陡坎地形、山梁和冲沟水系的左旋位错等;东段地表构造地貌人为改造严重且黄土区滑坡发育,断层断错晚第四纪的剖面出露较少,晚更新世有活动,性质为逆冲兼左旋,浅地表局部表现为视正断。(4)结合14C测年结果分析,初步认为西段存在全新世活动,且活动性质为逆冲兼左旋走滑,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342 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最大为1.60~1.67 mm/a。(5)西段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至少发生过两次地震事件,一次发生在(11 808~11 401) a B.P.之前;一次事件发生在(6 291~...  相似文献   
1000.
地震地电阻率是观测中强地震孕震过程中微变形或微破裂变化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不仅能够抑制地表环境干扰,还能够缓解地表地电阻率占地面积大的困扰。基于北京地区延庆台、平谷台和通州台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观测,通过与同场地地表地电阻率对比观测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地表铁质干扰、季节变化、降水和潜水等因素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同场地地表地电阻率相比,小极距井下地电阻率对地表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有较好的抑制能力,增强了观测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