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东坪金矿“芥末金”及其类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中国河北东坪金 -碲化物型金矿的成分及性质复杂多样的金矿物的研究表明 ,东坪金矿产有由不同尺寸微粒金与碲酸盐 /亚碲酸盐 /含水氧化物组成的一些特殊的混合相 ,具芥末状或胶状结构 ,沿用“芥末金”之称。研究所获众多的分析数据得以对这些成分复杂的物质进行鉴别和分类。并按碲金矿蚀变模式 ,利用孔隙中充填的针铁矿、水硫碲铅石、绿碲铁矿、黄碲矿、黄碲铁石、碲酸等 (或一些未知混合相 )对铁芥末金、碲铅芥末金、碲铁芥末金、锰铅芥末金等各类型的化学组成及性质进行模式化。与前人资料进行了对比 ,对蔡长金、田澍章等描述过的金的碲酸盐或氧化物矿物做出了新的解释 ,提出其中某些未定名的新矿物应解释为芥末金的变种。根据电子能谱学数据推测 ,芥末金中可能存在金的纳米级团簇。  相似文献   
22.
崔艳合  亓绍玫 《矿床地质》1996,15(2):156-164
得田沟金矿床产于太古宙四合堂群角闪岩相变质地层中。容矿围岩主要为角闪石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及变粒岩等。区域崎峰荷断裂带及边部次级剪切带控制着金矿床的形态、产状。矿石以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为主,其次为含金蚀变岩。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金丰度的变化表明金与正长斑岩岩浆同源,来自地幔。成矿温度为70-490℃,峰值区为150-270℃;成矿压力为100-1500MPa,在燕山中期(147×10^6a)  相似文献   
23.
广告牌在大街小巷及墙壁、房顶随处可见,有的华丽,有的大气,有的小巧玲珑,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4.
青海赛坝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青海赛坝沟金矿是近年在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发现的一个较为典型的金矿床。文章对该金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进行了研究 ,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矿床主要赋矿围岩为花岗闪长岩_英云闪长岩 ,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 ,代表着柴北缘造山带的基底 ;矿床严格受NW向韧_脆性剪切带控制 ,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和黄铁矿化 ;绢云母Ar_Ar法测得蚀变糜棱岩型金矿石的年龄为 (4 2 6± 2 )Ma,另见有含金石英脉切穿印支期花岗岩脉 [全岩K_Ar年龄为 (2 10± 3)Ma],矿化可分为两期。该矿床应为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_印支期复合造山作用形成的造山型石英脉亚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5.
西藏冈底斯中段雄村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藏雄村铜金矿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微测温和单个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研究揭示雄村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1~382℃,成矿主体温度范围为150~250℃,均一压力范围为1.94×105~45.92×105Pa;铜矿化阶段盐度范围为1.23%~36.61%,总体盐度分布表现为3个不连续区间;铜矿化阶段存在高盐度流体,金矿化阶段为低温低盐度流体。雄村矿床温度、压力特征与浅成热液矿床基本一致,但盐度偏高,成矿流体组成以高Ca2+和富含CO2、N2、CH4为特征,主要离子组成为Na+_Ca2+_K+_Cl-_SO2-4。雄村铜金矿床成矿流体为一复杂的不混溶体系,至少存在3种流体端员,即富CO2_N2_CH4气体端员、低盐度水溶液端员和高盐度水溶液端员,流体不混溶是雄村矿床金属沉淀的一个重要机制。雄村矿床兼具高硫化和低硫化浅成热液矿床某些典型特征,但与典型的高硫化和低硫化浅成热液矿床又存在差异,为一“较为特殊的浅成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6.
河北高寺台含铬超基性岩杂岩体成岩成矿时代及岩石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北高寺台含铬超基性岩杂岩体产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具有环状分带的特征,核部为纯橄岩,向外依次为辉橄岩、辉石岩、角闪石岩,各岩相之间为过渡接触关系,在纯橄岩相中赋存有铬铁矿床。本文对该杂岩体的锆石年龄、Hf同位素和主量、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性程度的降低,各岩相岩石在主量元素特征上呈现连续的变化特征,Al2O3、TiO2和K2O逐渐升高,MgO含量逐渐降低;微量元素特征上配分曲线形态相似,具有富集Ba、K等LILEs,亏损Nb、Zr等HFSEs,稀土元素具一定程度的分异,无明显Eu异常的特征,说明各岩相为同源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通过对3件铬铁矿石和1件辉石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确定高寺台含铬超基性岩杂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为213±1Ma,为晚三叠世,形成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后的伸展阶段;年龄值介于214~211Ma之间的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介于0.282589~0.282693之间,εHf(t)介于-2.0~+1.6之间,说明高寺台含铬超基性岩杂岩体的岩浆源区组成为亏损地幔物质和富集地幔物质的混合,在岩浆上升过程中有大陆地壳物质的混染,其侵位时代晚三叠世可能代表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减薄的开始。高寺台杂岩体年龄测试样品中广泛存在继承锆石,其年龄值介于2800~244Ma之间,分布范围宽,但相对集中于2.6~2.5Ga、400~360Ma、300~280Ma、244Ma共4个年龄段,很可能是岩浆上升过程中的捕获锆石,记录了区域内在新太古代、中泥盆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存在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