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提出以无人机季节航拍影像为数据源,采用ENVI5.3软件中的CART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的典型岛群红树林景观类型进行解译,借助于Python语言实现CASA模型并将其引入到对岛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得出了不同海岛和红树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可见光波段差异性植被指数(VDVI)可以很好地区分海岛及红树林植被等典型地物,可应用在岛群红树林生态系统NPP的估算上;2)研究区NPP的总量为127.09 t·C/a,NPP的年均碳密度值介于0~1 437.12 g·C/m2,年均碳密度为399.85 g·C/m2。红树林生态系统的NPP值较高,而海岛生态系统的NPP值较低;3)季节尺度上NPP碳密度的大小与年内太阳辐射有直接的关系,夏季的NPP碳密度最大,冬季最小;4)白骨壤的单位面积NPP最大,为1 123.09 g·C/m2,而桐花树最小,为649.65 g·C/m2。红树林生态系统NPP平均碳密度低于实测样地和深圳福田红树林计算结果,这与不同红树林群落的植被光谱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完成洛阳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潜力测算,选取了国土资源部采用的最能体现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13个指标、9个子目标和3个目标,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潜力测算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确定的权重、理想值等要素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得出,洛阳工业园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为91.26分,扩展潜力为351.36 hm2,结构潜力为28.43 hm2,强度潜力为132.15 hm2,管理潜力为0 hm2。根据以上结果,建议洛阳工业园区走外延扩展和内涵挖潜发展之路,积极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园区节约集约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南召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是制定科学管护措施和保障退耕还林工程有效运转,以及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制定和调整的关键之一。以河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典型地区南召县为研究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退耕还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效益,以及指标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前提下,构建了南召县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影响较为密切的11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针对各个评价指标分别采用影子工程法、等效替代法等方法评估了南召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理论生态价值。通过计算,南召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理论生态总价值865.47万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601.63万元,改良土壤价值7.92万元,净化空气价值24.13万元,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194.94万元,经济产出价值36.85万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和为828.62万元,约占总价值的95.74%;年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共13741元/(hm2·a),略高于谢高地等2008年的研究结果。根据南召县退耕还林工程现状及相关调查研究结果,为保障退耕还林工程的各项效益,提出应明确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建设中的定位,增强配套措施实施力度和加强效益监测与档案管理三条建议。今后应加强基于林木生长发育规律、资金利率变动等的动态生态效益评估,以期为退耕补偿标准的修订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煤粉是煤层气水平井排采中的不利因素,影响煤层气的产能。根据沁水盆地南部樊庄区块煤层气水平井的排采数据,分析了煤粉产出特征;通过煤粉在支撑裂缝中运移的物模试验,揭示了煤粉在支撑裂缝中的运移和伤害规律;利用流体迁移规律研究装置,进一步研究了煤粉在水平井筒的流动规律,建立了煤粉运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煤粉主要来源为钻井过程中钻具对煤层的研磨及压裂过程中大排量携砂混合流体对裂缝煤壁的摩擦和冲刷;煤粉对支撑裂缝中导流能力伤害率达90%,且排采速度越大,出煤粉量越多;煤粉在水平井筒中运移的流型为层流流动,通过控制压力、流量和煤粉含量,可在排采初期实现对煤粉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SWOT模型分析方法,以被列入2022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目录的贵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为例,系统分析地质遗迹类自然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绿色营地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地质遗迹类自然公园应结合自身优势整合资源以强化地质遗迹特色,提升运营项目质量,强化营地品牌特色等建议。研究旨在为同类自然公园开展青少年自然教育特色绿色营地建设提供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