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珠江三角洲河道近期冲淤特征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镇国  张伟强 《台湾海峡》2005,24(4):417-425
近20多年,在人为因素影响下,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和口门区的水沙分配发生了 重大变化.水沙东输,加速了伶仃洋的淤积,其年均淤积量、水域缩减面积、滩涂的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磨刀门的2.4倍、1.7倍、6.4倍.网河区河道由淤转冲,过水断面面 积扩大13.9%~31.9%;冲刷速率12~21cm/a.  相似文献   
62.
中国热带珊瑚礁的第四纪气候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珊瑚礁剖面的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造礁珊瑚生长带等分析结果表明,珊瑚礁记录了第四纪气候波动的基本轮廓.早更新世总体趋暖,但至少有4个旋回.中更新世总体趋冷,但至少有7个旋回.晚更新世气候剧烈波动,但总体变化为两个前暖后冷的旋回.全新世为回暖-升温-降温的波动.历史时期约1 700 a来有4个前冷后暖的旋回.近200 a的气候波动表现为前百年正距平,后百年以负距平为主,但总体趋暖.  相似文献   
63.
<正>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乃国殇日。一年后的同一天,吾之恩师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地理学家黄镇国先生,也驾鹤西去,华南地学界的一代名师就此陨落!  相似文献   
64.
The coral reef in China’s tropic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 namely,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Hainan Island and the Leizhou Peninsula as well as Taiwan Island. There are 34 islands of coral reef which are nam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lands …  相似文献   
65.
中国热带的小冰期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张伟强  黄镇国 《地理学报》2000,55(6):744-750
中国热带小冰期的年代和阶段划分,前人至少有6种不同意见。文中选取87个冷冬年份的雪、霜、冻害的史籍资料,并按照灾害出现地点的3个地带(亚热带南部、热带北部、热带中部),认为小冰期为1485~1897年,并可分为3个寒期即1485~1527年、1606~1767年、1835~1897年,其间为2个冷期。3个寒期从老到新越来越强。小冰期年温比现今的降幅小于0.6℃,但极端温曾降至-1℃以下。小冰期的环  相似文献   
66.
中国红土期气候期构造期的耦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土发育、气候变化、构造活动之间存在旋回、周期、因果、主次、配置等耦合关系.其中旋回和周期,以红土发育的阶段性为标志,突出一个"期"字.通过探讨红土旋回与季风发展期、冰期间冰期、新构造期、构造活动期等的对应关系,可以将我国第四纪分为3个构造-气候(红土)主旋回.  相似文献   
67.
第四纪中国热带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多个有关沉积、δ18O、孢粉、石笋等分析实例,并与代表全球变化的气候曲线进行对比,认为中国热带万年尺度气候变化的机制,早更新世为轨道驱动,中更新世为季风环流的非轨道驱动,晚更新世为轨道驱动,这个过程与青藏高原隆起的高度和速率有关.晚更新世的千年尺度变化和小冰期的百年尺度变化,其机制是受太阳常数周期性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张伟强  黄镇国 《热带地理》2005,25(4):298-300,321
珠江三角洲中部番禺东涌剖面密取样、高分辨率的磁化率、δ13C、C/N3条曲线相互基本谋合,为判断MIS2以来的气候波动提供了新依据,从中得出了一些新认识:末次冰盛期很不明显,降温不超3℃;有新仙女木冷回返事件的反映;冷回返事件后直至2 500aBP,持续波动升温,难以识别8 500~3 000 a BP的大暖期;晚全新世降温始于2 500aBp,而不是3 000 aBP;最暖期不是在中全新世,而是在晚全新世.  相似文献   
69.
分析孢粉、氧碳同位素、硅藻、沉积、史籍记载等约70个实例,表明中国热带末次冰期晚期(MIS2)以来有12期主要的冷波动。冷波动的地区分布具有热带南部和北部的纬度地带性,冷波动分布和降温程度的经度地带性表现在西区、中区、东区、台湾岛4个区的分异。西区位于热带西部,属南亚季风区,冷波动少,降温幅度小;中区、东区、台湾岛位于热带东部,属东亚季风区,冬季风的强度有东西向的交替变化,中区的冷波动最明显。各期冷波动的降温幅度大多为0.5~2℃,少数为3~5℃。  相似文献   
70.
利用偏振升级改造后的广州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D)水平反射率ZH、差分传播相移率KDP、差分反射率因子ZDR和广东佛山219个地面气象自动站雨量数据,形成不同偏振量组合的8个数据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建立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网络架构QPEnet, 并将该架构用于雷达定量降水估测(QPE),评估结果表明:数据集通道数N的增加可降低QPEnet的定量降雨估测的均方根误差(RMSE),并提高相关系数(CORR);对于由ZH形成的数据集Z、Z_1~3 km和Z_6 min,随着通道数N的增加,数据集Z、Z_1~3 km和Z_6 min的性能逐步得到提高,数据集Z_1~3 km和Z_6 min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是4.71和3.78,比数值集Z分别降低了1.3%和18.7%;数据集Z_1~3 km和Z_6 min的CORR分别是0.82和0.88,比数据集Z分别提高了2.5%和10.0%;对于ZH、KDP和ZDR偏振量组成的数据集里面,数据集Z_ZDR_KDP的拟合性能最好,RMSE为3.97,比数据集Z的RMSE降低了14.6%,CORR是0.86,比数据集Z提高了7.5%;分别对0.6~5 mm、5~10 mm、10~20 mm、20~30 mm、30~40 mm、40~50 mm和50 mm以上的7个降水量级的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偏差比(MBR)、平均误差(AE)和相对误差(RE)等的统计结果表明,数据集Z_6 min降雨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