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418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钻探施工进展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的钻探施工情况,包括钻探施工进展、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为解决这些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42.
张伟 《探矿工程》2012,39(Z1):1-5
文章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大陆科学深钻项目中采用的典型的取心钻进技术及其应用效果,提出了评价科学深钻取心技术的准则,即施工安全性、取心效果、施工效率和施工成本。根据这些准则对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科学深钻取心技术进行了评价并得出结论:孔底马达/液动锤/金刚石钻进/提钻取心方法是最好的深孔取心钻进方法。  相似文献   
843.
塔里木油田巴什托普井区东河塘组整体属于低渗透砂岩储层,在注水开发的过程中,贾敏效应对油藏的开发影响很大.针对这一情况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贾敏效应评价实验设计和评价标准的设定,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贾敏效应程度为中一强,鉴于此,依据贾敏效应机理,开展了减轻贾敏效应的方法探讨,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往注入水中加入0.01%双子表面活性剂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方法可显著削弱贾敏效应,改善开发环境.  相似文献   
844.
龙门山晚三叠世软沉积物变形与印支期构造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龙门山地区上三叠统包括卡尼阶马鞍塘组、诺利阶小塘子组与瑞替阶须家河组。通过野外研究在小塘子组与须家河组的多个层位中首次识别出丰富的地震触发成因的软沉积物变形,包括液化变形(液化角砾岩液化滴状体、液化底劈、液化均一层等);塑性变形(卷曲变形,软布丁)以及与重力作用相关的负载、球-枕、枕状层上述软沉积物变形是龙门山地区晚三叠世构造运动的响应,它们是印支期松潘-甘孜地体与扬子板块裂开、碰撞逆冲走滑伴生的地震事件的记录。通过古地震事件与沉积事件结合分析,提出龙门山地区印支期的构造运动过程为:晚三叠世中期(印支构造期中期)松潘-甘孜地体与扬子板块开始裂开,古断裂走向近NS,断裂活动产生的地震于小塘子组浅海沉积中触发一系列软沉积物变形;晚三叠世晚期(印支构造期晚期)松潘-甘孜地体与上扬子板块发生陆内俯冲,地震诱发须家河组湖相沉积物变形;晚三叠世末期(印支构造期末期)松潘-甘孜地体左旋走滑逆冲于上扬子板块之上,形成松潘-甘孜山与川西前陆盆地,二者边界即现今的汶川-茂县断裂,印支期的造陆与造山伴随古地震发生。依据已识别的软沉积物液化变形位置与汶茂断裂的距离,估算出诺利阶小塘子组古地震震级约为Ms7.2;目前小塘子组液化变形记录远非距汶茂断裂最远的液化点,因而实际的古地震震级远远大于Ms7.2,应存在更强的地震事件。龙门山发生的毁灭性大地震(如2008,5,12汶川大地震Ms8)实际上于晚三叠世期间早已频繁发生,现今龙门山的活动地震带是中生代古地震带的延续。  相似文献   
845.
张伟  张高强  窦磊  文俊 《物探与化探》2012,36(4):529-533
以广东省典型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例,探讨各矿区镉的含量特征及不同类型矿床闪锌矿中镉的含量及锌镉比值分布特点,结果显示,镉富集程度受不同矿区地球化学背景的影响较大;不同矿区镉与锌均表现出相关—强相关关系,表明两者在成矿过程中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高镉含量与低锌镉比值叠合区主要位于已知铅锌矿床分布地段,向四周镉的富集程度有所降低;不同矿床的闪锌矿中,镉的富集系数及锌镉比值具明显阶梯性,除受控于闪锌矿的形成温度、颜色及类型外,还与矿区富银关系密切。该研究为了解广东省镉分布特征及镉矿地质评价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6.
水平定向钻进(HofizontNDirecfionl Drilling,简称HDD)是采用安装于地表的钻孔设备。对于大直径管道来说,工程竣工后在钻孔和管道之间要留下300mm-400mm的环状间隙。要对泥浆固结后进行应力应变的分析,前提是要知道环空泥浆的固结时间。而传统测量环空泥浆的固结时间的方法存在着很多问题与缺陷,这也导致了时间检测上面误差较大,从而耽误了研究泥浆固结后受力分析的最佳时间。因此,弄清泥浆固结时间的变化规律非常必要,而目前国内在判定泥浆固结时间的方法上仍处于空白阶段。针对这一状况.本人设计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固结时间的判定,通过湿度传感器测量环空泥浆间隙的水蒸气含量进行泥浆固结时间的判定。  相似文献   
847.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及野外地质学,对白银厂矿田变质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地质构造、岩浆成矿作用、找矿标志等提出新的认识;重点对折腰山—火焰山矿区的构造变形及其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成矿模式与找矿思路,对该地区今后的找矿勘探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48.
杨光  李海兵  张伟  刘栋梁  司家亮  王焕  黄尧  李勇 《地质通报》2012,31(8):1219-1232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是由科技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震局联合组织实施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研究项目,计划在同震地表破裂带(龙门山映秀-北川断裂和安县-灌县断裂)的上盘布置5口科学群钻:WFSD-1、WFSD-2、WFSD-3、WFSD-3P和WFSD-4,其中WFSD-3和WFSD-3P位于龙门山前山断裂安县-灌县断裂的上盘。以WFSD-3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岩石学、构造学、野外编录等研究。WFSD-3钻孔岩心中的断裂岩主要由断层角砾岩、碎裂岩和断层泥组成,未见假玄武玻璃。钻孔中存在26条规模不等的断裂带,断裂密度显示FZ634、FZ1215和FZ1250为主要断裂带,而FZ1250可能为2008年汶川地震的主滑移带。安县-灌县断裂在地表和WFSD-3P、WFSD-3钻孔岩心中的断层倾角分别约为60°、46°和38°,显示安县-灌县断裂倾角从地表至深部逐渐变缓,为一铲式逆冲断层。  相似文献   
849.
扎西康铅锌银矿床位于北喜马拉雅大陆边缘褶冲带内,是西藏扎西康整装勘查区中大型铅锌锑银共生矿床之一。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容矿岩石为含碳钙质板岩、钙质板岩和构造角砾岩,矿体严格受近SN向和NE向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通过岩石物性分析,认为矿体具有中低电阻和中低极化的物性特征。在矿集区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和激发极化法试验,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初始模型,从地质背景、勘查模型角度分析,含矿走滑断裂的围岩具有中低极化率、断裂走向与极化率条带一致的特征;认为在中低极化率区域存在断裂,且断裂走向的垂直方向存在高极化、低电阻区,赋矿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850.
阿尔泰山融雪期不同下垫面积雪特性观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4年3月融雪期间在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河源区,基于已有的气象和积雪(雪深、雪密度)观测,利用Snow Fork雪特性仪和便携式温度计TP3001,选择草地、水泥地和河冰三种不同的下垫面分别观测了分层积雪密度、液态水含量和雪层温度变化.结果表明:三种下垫面上表层积雪的温度、液态水含量和密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积雪特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积雪层底部,河冰和草地与积雪接触面温度日变化过程呈现出"单峰型",而与水泥地接触面上的温度日变化呈现出"双峰型";河冰上积雪底部的液态水含量最小且日变化幅度较小,草地次之,水泥上积雪底部液态水含量的波动最大;水泥和草地上底部积雪的密度变化趋势一致,为密实化过程,而河冰上积雪底部的积雪因深霜层的形成致使雪密度逐渐减小.对同一下垫面上的积雪而言,水泥和草地上积雪温度的极大值出现在雪层中间,河冰上雪层的温度廓线沿雪深有波动上升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积雪与河冰的接触面处.三种下垫面上积雪的液态水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中间雪层,雪密度均呈现沿雪深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趋势.液态水含量受积雪温度的控制,当积雪温度低于-3℃时,积雪中的液态水可以忽略不计;当积雪温度低于-1℃时,积雪的液态水含量低于1%;当积雪温度大于-1℃时,积雪中出现液态水的比例显著增加,且液态水含量的波动范围较大,最高可到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