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9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层,即以前所谓的“暗绿色硬粘土层”过去被看作是“哑地层”,本文首次发现该层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硅酸体,且各种类型的硅酸体在地层中均有出现,并在剖面上有较大的变化。在定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其组合特征,并进一步利用对应分析方法,探讨了本区晚第四纪古地理、古环境变迁历史,认为该层形成于一种弱草甸环境,且在其形成过程中有四次气候冷-暖变化。  相似文献   
82.
猪拱塘铅锌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南缘、垭都-蟒硐断裂带北西端。本文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地物化遥勘查技术方法试验,结合找矿标志建立找矿模型。研究认为,沿断裂构造带分布的遥感信息异常多与铅锌矿化有关,音频大地电磁(AMT)测量圈定的低阻区域反映了铅锌矿体空间展布特征,金属活动态剖面以及有机烃异常与控矿断裂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归纳了地层岩性、构造、围岩蚀变、遥感蚀变信息、物探及化探等找矿标志,初步构建了找矿模型:成矿规律研究查明主控因素、预测找矿方向-遥感解译厘定构造格架,确定成矿远景区-化探异常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圈定找矿靶区-AMT等物探方法定位矿致异常空间位置-钻探工程验证圈定矿体。将该模型应用于猪拱塘外围找矿勘查,指导钻孔布设,于深部揭露铅锌矿体。  相似文献   
83.
青田石的矿物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偏光薄片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浙江青田县青田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选青田石样品中的封门黄、黄金耀、灯光冻、红花冻4个品种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封门黑、紫檀冻这两个品种主要由叶蜡石和绢云母组成;蓝星、猪油冻、酱油冻这3个品种的主要组成矿物为叶蜡石和伊利石;珍珠冻的主要组成矿物是红柱石和叶蜡石;山炮绿的主要组成矿物为绢云母。  相似文献   
84.
85.
地幔矿物与水流体之间元素分配系数的研究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体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迁移最为活跃的介质,它在造成地幔化学的富集和亏损,产生具有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幔源岩浆岩石,以及促进壳幔物质的再循环过程等诸多方面都起了重大作用,高温高压下实验模拟流体与地幔岩石和矿物之间痕量元素分配作用是揭示地幔流体的组成与性质,地幔中不同元素类型之间或内部的分异作用,地幔交代介质的类型与特征,岛孤玄武岩高场强元素亏损原因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并对近年来有关高温高压下流体与地幔矿物之间痕量元素分配作用的实验模拟研究进行了评述,分析了制约流体与地幔矿物之间痕量元素分配系数的因素,总结了这些研究的应用。  相似文献   
86.
滇西无量山北缘弧形推覆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述靖  单业华 《地质学报》1995,69(4):296-305
滇西无量山北缘弧形推覆构造是一个具有多重叠置结构的复杂推覆系统。原地系统为侏罗系和白垩系组成的北西西向弧形褶皱带。外来系统主要是上三叠统。总体上自南向北推覆,上盘向北北东方向推移距离10km。形成深度约5-10km,形成环境下超过绿片岩相。,大体生成于渐新世时期,约40-20Ma之间。  相似文献   
87.
中国南部早寒武世磷矿类型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部磷矿床十分发育。其中,早寒武世早期地层是赋存磷矿的一个重要层位。长期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如程裕琪(1939)、王曰伦(1941、1942)、王鸿祯(1941)、叶连俊(1989)、刘鸿允(1963)、张文堂(1973、1980)、卢衍豪(1979)、罗惠麟(1975、1982)、曾允孚等(1989、1993)、东野脉兴(1992)等,对不同地区的磷矿(主要是工业磷块岩),从不同侧面作过探讨,从而使磷矿研究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得到了解决或已达成了共识,如关于磷质来源问题大多认为是上升洋流带来的。然  相似文献   
88.
我們都知道,1:100万地質图是国家的基本图件,它反映着地区的地質构造概况,并可做为更大比例尺地質測量和普查找矿的基础,亦是編制大地构造图和成矿規律图及其他綜合图件或专門性图件的基础。大地构造图是表示地壳各部分地质发展的过程和地質构造特点的图件,而且也可作为編制成矿規律的地質构造底图的主要依据。成矿規律图是在总結地质規律基  相似文献   
89.
流体包裹体δD-δ^18O同位素测定显示CCSD石英脉具有较稳定的氢同位素(8D=-97‰~-69‰)和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大的氧同位素组成,其矿物δ^18O为-1.9‰-9.6‰,相应流体的δ^18O为-11.66‰~0.93‰,说明其变质岩围岩在板块俯冲前曾在地表与大气降水发生过程度不同的水/岩反应,而石英脉继承了其各自寄主变质岩的δ^18O组成;在CCSD纵向上,石英脉的δ^18O同位素组成出现“∑”型变化,分别在900m~1500m和2700m出现极低值,而在1770m和4000m出现高正值,说明CCSD变质岩原岩在俯冲前与大气降水间的水/岩反应受到局部侵入的岩浆岩带来的高温和构造空间的控制;CCSD中石英脉δ^18O在纵向上的变化基本同步于其寄主围岩变质矿物的δ^18O组成变化,说明石英脉与其他变质矿物一样.也经历了HP,甚至UHP变质,但其主体应形成于板块折返过程中HP-UHP岩石的减压重结晶及退变质;CCSD石英脉、东海地表石英脉或水晶矿的δD-δ^18O同位素值分布的不均一性,说明HP-UHIP岩石在板块折返及其后退变质中释放出的流体活动范围有限,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流动或迁移。东海水晶的流体包裹体δD-δ^18O组成与CCSD石英脉相似,显示它们的成因基本一致,主要形成于晚三叠世板块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90.
华南上石炭统船山组中普遍发育大量俗称“船山球”的核形石。这种核形石以其分布范围广、数量多、沉积厚度大和特征相似而成为地质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时装相(Fasion facies)。 笔者通过对华南上石炭统44条地质剖面的实测,800多块光片、薄片的观察及适量的扫描电镜和化学分析发现,这种核形石的内部结构、构造十分复杂,并非过去所认为的属单一的“葛万藻核形石”。根据其形状和动植物的组合,可以区分出许多种类型。含核形石的沉积物主要形成于多滩(岛)的沉积环境中,但核形石也并非以前所说的仅仅出现于单一的滩相环境,它们可以出现于潮下低能带和泻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