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90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By using the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the ENSO(2—7 a)signal and the decadal variability(8—20 a)are filtered out from the long-term SST data set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characteristicsof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and its impact on the ENSO.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kindsof decadal SSTA modes-horseshoe and horse saddle patterns in the tropical Pacific.Thehorseshoe pattern represents that the decadal SSTA variability in the central Pacific is in phasewith that in the eastern Pacific.The horse saddle pattern is named that they are out of phase.Theformer constituted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before 1990s and the latter mainly prevailed during1990s.As the response of atmosphere to the ocean,two decadal wind patterns appear inassociation with the SST decadal modes.One is characterized by anomalous development of thezonal wind,the other by anomalous development of the meridional wind.These two kinds ofmodes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decadal oscillation.Further studies haveshown that the influences of the two kinds of modes on the ENSO are different.The horse saddlemode has a stronger impact on the ENSO than the horseshoe mode.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influence of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on the ENSO signal ispresented.The central part of the thermocline along the equatorial Pacific moves up or downsimultaneously with its eastern part while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bears the horseshoe pattern.Butthe two segments of the thermocline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cific act oppositely while thedecadal variability shows the horse saddle pattern.In this case it has an-influence on the individualENSO'events by 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83.
对2001年5月24日发生在四川盐源之5.8级地震灾情作了概述,这次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四川盐源县泸沽湖镇舍垮村一带,震中区烈度为Ⅶ度,个别点可达Ⅷ度,其中四川地区受灾面积达1130平方千米,受灾人口达9632户,48249人,地震造成1人死亡,39人受伤,5930人无家可归,其直接经济损失在9000万元左右,同时,位于震区外围的木里县城所在地-乔瓦镇因位于老滑坡地带,成为灾害异常区,从而使建筑物遭受较大的损坏。  相似文献   
84.
对锍镍试金富集-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贵金属流程中的试剂空白进行了检查,并对空白主要来源-捕集剂镍的各种纯化方法作了对比,提出了回收试金流程中溶扣后滤液中的镍循环使用。在有效降低空白的基础上,满足了化探样品所要求的0.0x ng/g级检出限,对超痕量贵金属标样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符合。  相似文献   
85.
基于频谱分析的IGS精密星历卫星钟差精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频谱分析法,对 IGS精密星历中各卫星的钟差精度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的卫星钟钟差存在精度差异;通过与卫星钟差的标称精度相比较,发现部分IGS精密星历钟差还存在量级偏差.  相似文献   
86.
为了研究监测西安地区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灾害的变化情况,建立了该地区高精度GPS监测网.着重介绍了该GPS监测网设计方案和外业观测方法,并对内业数据处理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大城市地面沉降与地裂缝灾害监测的作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案.通过西安地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GPS监测实践,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监测网的布设原则、GPS外业施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并且通过GPS监测获取了西安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近期活动的有关数据信息,获得了与精密水准结果与地质资料具有较好一致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87.
热带和中高纬地区季节内振荡的特征及其动力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5年低阶全球谱模式资料,对中高纬大气和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动力学性质和传播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分析发现模式再现了大气中季节内振荡在热带和中高纬地区的传播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热带大气30—60天振荡在速度势场上表现为纬向—波结构和行波特性,而在散度风场上反映了赤道西太平洋—印度洋东西向偶极子型的振荡。中高纬大气30—60天振荡表现为定常波位相和振幅的变化,即波包络的传播特征。它与中高纬地区遥相关型的转换有关,通过遥相关位相和振幅的变化,不仅完成了热带和中高纬地区之间以及热带不同区域之间的能量输送,而且通过这种能量输送过程把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季节内振荡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8.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地面沉降灾害,目前成为影响我国多个重大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区域性地质灾害,并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目前针对城市地面沉降灾害机理的研究多仅从纯数值模拟的角度进行分析,缺少综合多类实测资料从而构建与客观实际更为切合的地下水流模型,获得对地下水超采引发地面沉降机理的深入认知.基于此,本文选取我国地面沉降严重的西安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针对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近年来越发严重的地面沉降现象,依据Leak夹层理论与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结合区域地下水与钻孔等实测资料,根据研究区土层结构及地下水流渗透特性将研究区在垂向上划分为5层结构体,构建了该区域较完备的地下水流模型,反演获取了该区域1992—2007年间地表沉降量及其分布特征,并据此分析了抽取地下承压水对区域地表沉降的影响,有效刻画出了研究域地面沉降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快速发展期(1990—1995年)、持续发展期(1996—2001年)、减速期(2002—2008年).最后通过选取典型特征点并利用实测In SAR与GPS监测结果与模型模拟值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模型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研究结果可有效弥补区域内其他监测手段数据空白区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及预测由于抽取地下承压水导致区域地表沉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9.
韩军强  黄观武  黄观文  张勤  杜源 《测绘科学》2019,44(11):116-122
针对多种监测手段在滑坡中如何经济并高效的使用问题,该文结合高精度智能全站仪、地表位移计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时动态差分(GNSS-RTK)3种监测技术的各自特点,基于实际滑坡变形监测应用,提出不同滑坡阶段应采取多种手段组合监测,实现经济、高效的滑坡变形状态识别并进行安全预警。结果显示:滑坡稳定阶段,全站仪可作为主要监测手段进行周期性监测;滑坡加速阶段,增加GNSS-RTK和位移计两种实时监测技术,可以更灵活、高效地实现滑坡体垮塌的快速捕捉,进行安全预警。  相似文献   
90.
将卫星雷达遥感应用于滑坡灾害的探测与监测,不仅可以从空间尺度上大范围捕捉到滑坡信号,而且可以从时间尺度上以较长周期追踪滑坡的运动状态。但是,卫星雷达遥感本身的局限性和滑坡所处的复杂地形环境使这一应用面临一些挑战。对卫星雷达遥感技术的4个主要挑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①通过提高卫星雷达影像的空间、时间分辨率,使用较长波段雷达信号或采用增强型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可降低密集植被覆盖对相干性的影响。另外,采用像素点偏移量追踪或距离向分频干涉测量方法,可克服传统干涉测量中大梯度形变引起的相位失相干。②大气延迟对卫星遥感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地处山区的滑坡探测和监测,利用通用型卫星雷达大气改正系统可显著减弱干涉影像的大气信号并进一步简化时间序列分析,提高缓慢运动滑坡的探测和监测质量。③对于中等分辨率的雷达影像而言,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可提前量化分析雷达几何畸变(如叠掩、阴影等)引发的滑坡探测监测的适用性;而对于高分辨率的雷达影像而言,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无需外部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即可精确识别雷达影像的阴影和叠掩区并进行掩膜,从而大幅度提高数据处理效率。④针对高坡度地区残余的地形相位引起的解缠误差,可通过基线线性组合的方法予以减弱。此外,提出了一个基于多源对地观测的滑坡探测/监测系统框架,综合卫星雷达遥感与其他对地观测数据(如地基雷达、激光雷达、全球导航定位系统),搭建了一个自动化滑坡探测与监测系统。该研究旨在阐明卫星雷达遥感的优缺点,进一步深化其在滑坡灾害监测方面的应用和推广,引出未来侧重发展方向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