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544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25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902.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粮食总产增长过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即1949~1958年粮食快速增长阶段,1959~1965年粮食大幅度下降和逐步恢复生产阶段,1966~1976年粮食稳定增长阶段,1977年至“六五”期间粮食全面发展阶段,进入“七五”以后的徘徊和突破徘徊阶段。从整个发展过程看,粮食总产大幅度增长的趋势是显著的。但这种趋势在全省不同地区是不平衡的,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又有不同的发展态势。我们根据全省129个县(市)解放以来粮食总产增长速度和1950~1956年、1966~1976年与1980~1985年这三个具有一定代表性阶段  相似文献   
903.
成矿作用是构造变形-热量传递-流体流动-质量转移等四种性质完全不同过程的耦合。数值模拟是通过建立多过程耦合模型来刻画其物理和化学规律。由于这些耦合模型过于复杂而难以得到其解析解,因而数值模拟被用来讨论这些复杂动力学过程。针对成矿预测领域主要的耦合模型:形变-流动模型、形变-热-流动模型、热-流动,质模型、变形-热-流动-质模型,通过这些耦合模型应用实例分析得出,印证了高差和温度变化是流体对流、矿物沉淀发生的重要机制;详释了构造控制流体输运的方式及过程,高渗透率断裂是流体汇聚的有利场所,从而渗透率等控制成矿的关键参数成为成矿预测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904.
伊犁盆地南缘水西沟群粘土矿物特征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铭艳  张占峰 《铀矿地质》2007,23(5):275-282
粘土矿物是砂岩中重要的填隙物,其在砂岩中的含量、产状以及矿物组成对砂岩的孔隙结构、渗透性能都有重要意义,并影响着以砂岩为储层的能源矿产的成矿。文章通过镜下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粘土矿物特征、形成机制及其与砂岩层渗透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5.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3—2005年开展的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1∶25万康西瓦幅、恰哈幅、阿克萨依湖幅、岔路口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在西昆仑康西瓦南部岔路口地区向阳峰一带地质填图工作中发现了石炭纪沉积型铁矿层。该铁矿层位于岔路口幅向阳峰一带的哈巴克达坂—神仙湾兵站简易公路西侧,交通较为便利。  相似文献   
906.
依据1∶25万康西瓦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重点对库尔良早古生代深成岩的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获得了裂解期细粒黑云母角闪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均值506.8Ma±9.8Ma,中粒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单颗粒锆石U-Pb法年龄500.2Ma±1.2Ma,表明其形成时代均为中寒武世。该同位素年龄的获得,为进一步详细地研究库地-其曼于特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岩带的裂解时限提供了直接的时代证据。  相似文献   
907.
从纳米科技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滑石纳米化研究的必要性。为了更充分地了解纳米滑石的性质 ,开拓纳米滑石应用的新领域 ,以矿物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理论为基础 ,根据滑石的晶胞参数、原子排列的特点等 ,提出了其最小纳米微粒的假设。通过对滑石微粒的晶胞数、原子数、平行 (0 0 1)面表面原子数及其比例的计算 ,分析讨论了它们与滑石微粒尺度的相关规律 ,同时在理论上对滑石微粒的最佳纳米尺度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908.
不同插层方法对蛭石层间有机离子排布及层间距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两倍蛭石阳离子交换容量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插层剂,利用热液搅拌法、球磨法、煮沸法、熔融搅拌法4种不同的方法对蛭石进行插层处理。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发现,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在蛭石层间具有倾斜双层、倾斜单层、双层平卧的排布模式。此外,随着处理方法中温度、机械力的由弱到强,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离子在蛭石层间的排布模式由多样向单一转变,插层层间距也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09.
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成矿流体可以划分为地表流体与内部流体,后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原生流体和再生流体两类.原生流体、再生流体与地表流体三者起因不一,成矿作用各异,输运方式、活动范围、化学性质也有差异.重大地质事件(板块俯冲或地幔柱上涌等)引发的盆-山转换、地壳变形、岩浆侵入等系列事件,促使了原生流体与再生流体的产生,为大规模成矿流体系统提供了能量支持与活动空间.在大型成矿流体系统中,原生流体、再生流体与地表流体相互间不同程度地混合,共同参与成矿作用,形成了超大型矿床或成矿区带.流体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构造-流体耦合作用、成矿流体超临界、不混溶、流体混合等独特的物理化学作用是成矿元素聚集与沉淀的重要基础.由于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物理-化学作用耦合的复杂过程,所以其研究亦是复杂性科学与地球科学多学科交叉、定性概括和定量模拟及物理模拟多手段并用的综合探索.  相似文献   
910.
河南农业发展形势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作为农业大省,面临加入WTO、市场经济、买方市场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育新的农业发展优势,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迫在眉睫。针对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七个方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