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41.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展布规律新认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依据柴达木盆地北部冷科 1井等钻井及大煤沟剖面等露头的生物地层研究成果 ,重新建立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层系统 ,并标定了地震剖面 ,追踪出了中、下侏罗统的分布范围及厚度。研究结果表明 ,早侏罗世时柴达木盆地北缘为断陷沉积 ,各次凹地层沉积最厚 ,且利于烃源岩发育 ;中侏罗世时柴达木盆地北缘为早期断陷、后期坳陷 ,烃源岩厚度及分布范围较小。这一成果 ,为确定柴达木盆地北缘主力烃源岩展布 ,开展油气地质研究及确定下步勘探方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库车前陆坳陷形成大气区的烃源岩条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赵孟军  张宝民 《地质科学》2002,37(Z1):35-44
随着勘探的深入,库车前陆坳陷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大气区.本文对其形成大气区的关键条件之一的烃源岩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库车坳陷主要分布中-上三叠统浅湖-半深湖相泥质烃源岩和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具有厚度大、丰度高、类型差和成熟度高的特点.三叠-侏罗系烃源岩具有十分丰富的天然气生成量,天然气来源不是制约库车坳陷天然气勘探的因素;根据三叠-侏罗系烃源岩的类型特征和成熟度特征认为库车坳陷资源丰富、以气为主,在天然气的生成上侏罗系烃源岩的贡献要大于三叠系.  相似文献   
43.
四川盆地南部志留系碳酸盐灰泥丘成因与储集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灰泥丘与生物礁具有相似的地震反射特征,但两者的形成环境及内部组成完全不同。缓坡环境和较弱的水动力环境是灰泥丘形成的两个重要条件,灰泥丘主要由微生物所建造。川南志留系主要发育中—下志留统,自下而上划分为龙马溪组、石半栏组、韩家店组和秀山组,其中石牛栏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性较硬,上下地层相对为软岩层,构成“两软夹一硬”的地晏剖面结构。灰泥丘主要发育在石牛栏组,属于典型的开阔台地内缓坡泥丘。灰泥丘储层主要发育在丘翼和丘顶微相中,经历了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压实作用和溶解作用等,其中胶结作用使丘翼储集物性变差,而白云石化作用使丘顶物性变好。因此丘翼灰岩被胶结后储集性能普遍较差,平均孔隙度1%~2%,渗透率(3~5)×10~(-3)μm~2;丘顶白云石化后储集物性普遍较好,孔隙度4%~5%,渗透率(6~8)×10~(-3)μm~2,构成了川南地区相对有利的天然气储层。  相似文献   
44.
张静  张宝民 《地质学报》2022,96(4):1397-1411
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蓟县系发育了大规模以叠层石、凝块石和鲕粒为主要组成的碳酸盐岩。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对其微观组构进行观察分析,均发现了大量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相关的组构。叠层石具有鲜明的纹层状结构,是微生物通过其周期性的生命活动及其中包含的机械性圈捕和生物诱导矿化机制与相应沉积环境中的碳酸钙沉积物交替发育、共同构建的产物。凝块石由不同级别的凝块结构构成。凝块体的发育可能主要由带有大量碳酸钙微粒的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在三维空间发生的降解、收缩及破裂所导致。鲕粒中圈层的发育机制与叠层石中纹层的发育机制相似。有核心鲕粒中的暗色核心可能由实心的微生物群落球体构成。空心鲕粒的发育可能与由微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气泡所形成的碳酸钙包壳有关。独特的显微组构表明研究区三类碳酸盐岩的发育均离不开微生物的参与,是生物作用与非生物作用的结合。蓝细菌等微生物在中元古代适宜其发育的古气候、古海洋、古构造等背景下、在不同沉积环境中出于对不同水动力条件的适应、以最适合其生存的方式生长,并通过特定的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机制参与造岩作用,从而导致了与微生物作用密切相关的不同类型碳酸盐岩的大规模发育。  相似文献   
45.
晚震旦世—寒武纪沟鞭藻存在的生物和分子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沟鞭藻是反映现代海洋和湖泊生态条件的单细胞生物,其最早的无可争议的化石纪录是从中三叠世(约240Ma前)开始。最近,Moldowan等(1996)在对不同地质时代海相岩石的调查中,发现在前寒武纪至泥盆纪富有机质的沉积岩石中具有丰富的三芳甲藻甾烷。Summons等(1992)也注意到甲藻甾烷出现在前寒武纪岩石抽提有机质中。而作为甲藻甾类烃(甲藻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的生物化学先质的甲藻甾醇是唯一由沟鞭藻衍生的(Volkman等,1990;1998)。这种甲藻甾烷与沟鞭藻之间的亲缘关系几乎可将其作为证明沟鞭藻存在的生物分子化石。Moldowan和Talyzina(1998)在一些已知形态特征的经过富集了的早寒武世(约520ma以前)微化石中鉴定出了一系列沟鞭藻生源的生物标志物(甲藻甾烷和4α-甲基-24-乙基胆甾烷),并认为这些微化石是古老的沟鞭藻祖先。  相似文献   
46.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杨永泰  张宝民  李伟  瞿辉 《地学前缘》2000,7(3):145-151
依据钻井、露头的生物地层研究成果 ,特别是以冷科 1井的生物地层标定为基础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柴北缘覆盖区侏罗系进行了地震地层的追踪对比与地震相、沉积相研究 ,并探讨了层序格架内烃源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其结果表明 ,柴北缘侏罗系可划分为 5个层序、11个体系域。其中 ,下侏罗统可划分为两个层序 ,沉积相均以扇三角洲与半深湖—深湖相为特征 ;中侏罗统为一个层序 ,沉积相主体为河流、沼泽相 ,仅该层序顶部发育浅湖—半深湖相 ;上侏罗统为两个层序 ,沉积相以氧化宽浅湖、三角洲、河流为特征。烃源岩发育于中下侏罗统中。而侏罗系砂体分布广泛 ,可构成天然气的优质储层 ,部分可构成原油的良好储层  相似文献   
47.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巴楚组有一生屑灰岩段碳酸盐岩烃源岩,主要为台地边缘—台缘斜坡相沉积,厚度40m 左右。烃源岩中干酪根主要为Ⅱ型,其次为Ⅲ型;腐泥组含量较高,一般大于50%,主要由碎屑类脂体、藻类体、孢子体和角质体组成;钻井揭示的 TOC 值为0.10%~1.27%。已在麦盖提斜坡上倾部分曲1井和曲3井中获得来源于该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工业性原油。与源自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原油相比,该油源的原油具有下述特征:Pr/Ph 值偏高,反“L”型分布的规则甾烷,三环萜烷/藿皖值较低,较高含量的四环萜皖,偏重的全油和族组分碳同位素值等。  相似文献   
48.
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两种形成展布模式(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下古生界(主要是寒武系—奥陶系)海相地层是塔里木盆地主力烃源岩。“九五”之前,普遍认为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主力生油坳陷位于满加尔坳陷,其中广泛分布的巨厚奥陶系(特别是中—上奥陶统)暗色泥岩是塔里木盆地主力油源岩。许靖华教授在1993年提出了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埋藏静海形成展布模式,并认为埋藏静海盆地生油层可形成500×10~8t 油气,这一烃源岩展布模  相似文献   
49.
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的物理化学条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流体地质学方法研究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的物理化学条件.在薄片观察和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均一温度、盐度、激光拉曼光谱、色谱及色谱-质谱的测试分析,取得了古地温、盐度、单个有机包裹体成分、群体包裹体的有机组份及生物标志物参数等数据.分析了库车前陆盆地油气运移期次、通道、相态、油气运移的温度、深度、有机组份、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和水介质条件以及油气运聚丰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