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61.
城市交通网络在微观尺度具有局部积聚、马太效应等特征;在宏观尺度具有小世界、无标度等特征;除上述两种极端情况,还具有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层次结构.社区结构就是城市交通网络关键结构特性之一.构建了精细颗粒度空间网格的时空立方体模型,将社区结构发现算法应用于成都市出租车轨迹的研究中,以成都市2016年11月1日-7日的出租车轨迹数据为例,对其进行时空分析,探讨了公交站点核密度估计结果与出租车出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空间热点发现算法发掘了城市不同时刻的热点网格,构建了城市复杂交通网络,进行了节点之间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社区结构发现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交通网络符合复杂网络特性,且呈现明显的社区结构,市区人流具有强烈的潮汐效应.  相似文献   
162.
针对云南省因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许多物种极度濒危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的问题,本文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云南9种特色优先保护物种进行了环境适宜性分析。首先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为基础,筛选出具有云南特色的9个优先保护物种,然后对各物种的最优生存环境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9种优先保护物种现存分布区总计0.21万km2。经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可知,最优适生分布区可达5.45万km2,是现存分布区的25倍。  相似文献   
163.
笔者试图从复杂的地铁运营调度指挥中寻找规律,简化收发车过程,论述其中多种限制条件,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在多车辆段地铁系统中,每个车辆段的合理存车数量规模。  相似文献   
164.
降水变化对陕北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和高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特性及生长模式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因子,而降水是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通过3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对6种植被覆盖度和高度的影响,得到如下主要结论:①年降水量对刺槐林、灌木林、荒草地和农地植被的影响较大,平水年份和干旱年份最大覆盖度相差约一倍.而对于植被高度来说,受影响最大的是休闲地和农地植被.②降水的年内分布,尤其是6~8月份的降水量是限制植被覆盖度和高度的主要原因.对于荒草地、农耕地覆盖度和高度的影响尤为显著.农作物覆盖度、高度甚至每年播种日期和种类都受到生长季降雨量的制约.研究结果对于估计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参数的变化,以及对土壤侵蚀模拟和退耕还林还草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5.
近断层区域地震动的分布特征对断层附近工业矿区及矿区内工业建筑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甘肃省华亭地区及其附近区域展开研究,分析历史地震、地震构造及小震活动等,结合中国大陆地区中—长期危险性研究给出的大震危险区判定成果,预测了设定地震发生时近断层地震动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当六盘山南段断层发生M7地震时,潜在破坏性地震动的影响范围集中在震中及断层附近区域,沿断层走向展布。峰值加速度的范围约为0~1 500 cm/s2,其中华亭地区峰值加速度约为100 cm/s2,华亭地区东侧的宁县南煤矿和宁县中煤矿的峰值加速度约为50 cm/s2。  相似文献   
166.
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完善,三维预测是大比例尺深部找矿预测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文中以内蒙古柳坝沟矿区313号脉为例,探讨了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进行大比例尺三维深部综合找矿预测的技术流程和方法,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脉、矿体和蚀变带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原生晕三维异常分析,建立了矿区钾硅化蚀变岩型金矿的综合找矿模型;通过三维块体建模及三维成矿预测因子的量化运算,采用要素叠加法完成了矿区3个预测靶区的圈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柳坝沟313号脉中东部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基于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的大比例尺找矿预测方法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67.
干湿循环对非饱和膨胀土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丹  唐朝生  冷挺  李运生  张岩  王侃  施斌 《地学前缘》2018,25(1):286-296
膨胀土是一种气候敏感性土体,研究在干湿循环过程中膨胀土剪切强度的变化,对了解在自然界周期性蒸发和降雨作用下原位膨胀土体工程性质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地质灾害发生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重塑非饱和膨胀土为研究对象,模拟了3次干湿循环过程,对每次干燥路径中的试样进行了直剪试验,重点分析含水率、正压力及干湿循环次数对膨胀土剪切强度的影响,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在干燥过程中,随着含水率的减小,试样的刚度、脆性、抗剪强度值(峰值剪切应力)、抗剪强度指标(黏聚力、内摩擦角)及抗剪强度损失(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之差)均呈增加趋势;(2)正压力越高,试样的剪切强度和残余强度越大,而破坏后的峰值强度损失越小,破坏韧性增加;(3)在3次干燥过程中,试样的剪切强度及黏聚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第二次干燥过程中达到峰值,但内摩擦角受干湿循环的影响无明显规律;(4)试样经历多次干湿循环后,其剪切特性越来越类似于超固结土,脆性显著增加;(5)干燥过程和干湿循环对试样残余剪切强度的影响都不明显,残余剪切强度基本都在100 kPa附近变化;(6)非饱和膨胀土在干湿循环及干燥过程中剪切强度的变化除了与吸力有关外,还与其微观结构调整和裂隙发育状态密切相关,需要综合非饱和土力学和土质学理论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8.
浙江龙游沐尘晚侏罗世石英二长岩体中包裹了大量暗色微细粒二长闪长质—辉长闪长质岩石包体,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分布不均匀,以微细粒结构、具冷凝边构造并发育环斑长石为特征。应用岩浆动力学理论和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体中的岩石包体是在层状岩浆房中不同成分岩浆大规模对流、不均一混合机制驱动下形成的,在成因类型上属淬冷包体。  相似文献   
169.
黑龙江杂岩主要出露在佳木斯地块西缘,沿牡丹江断裂分布,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地块拼合过程中形成的构造混杂岩.杂岩以强烈变形的长英质糜棱岩为主体,其中含有大量具洋壳性质的超基性岩、变基性熔岩(蓝片岩)及变硅质岩和大理岩等岩块或岩片.对出露于黑龙江省东部牡丹江地区的长英质糜棱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研究.获得两组206Pb/238U年龄数据,其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509.4±7.1 Ma(n=9,MSWD=1.3)和269±1.9 Ma(n=22,MSWD=0.93).其中最老2 420和2 459 Ma锆石年龄的出现,表明杂岩中有来自古元古界古老物质;509 Ma左右是佳木斯地块中麻山群的高级变质和花岗质岩浆作用年龄;约269 Ma年龄说明黑龙江杂岩变形基质形成于晚二叠世之后,可能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闭合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170.
东天山小热泉子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热泉子铜矿是东天山最早发现的铜矿床之一,但其成矿流体性质、演化,以及矿床成因尚不明确.通过对不同成矿期次流体包裹体开展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小热泉子成矿可分为VMS成矿期(包含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热液叠加期(包含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和表生期.VMS成矿期包裹体以水溶液型为主,少量含CO2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34~392 ℃,盐度为3.5%~13.3% NaCleqv;热液叠加期包裹体为水溶液型,在122~296 ℃达到均一,盐度为1.4%~12.1% NaCleqv.激光拉曼分析显示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和SO2.小热泉子铜矿早期高温-中高盐度的VMS成矿系统叠加了后期低温-中低盐度的热液系统,其成因类型应为典型的叠加型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