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荒漠-过渡带-绿洲界定——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西北干旱区发源于山地的河流为中下游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土资源,在荒漠中孕育出绿洲,过渡带位于其间,构成荒漠-过渡带-绿洲地理景观单元。界定荒漠、过渡带、绿洲的空间分布,可为干旱区生态系统格局、过程和服务方面的精确认知评价提供空间参考。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选取训练样本,利用常用遥感指标和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判别分析方法,对荒漠、过渡带和绿洲空间范围进行界定。结果表明:采用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的6项遥感指标和2项景观指数构建的判别函数,与单独利用遥感指标或景观指数构建的判别函数,计算出训练样本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2.4%、84.0%、70.2%。采用遥感指标结合景观指数的综合判别分析,比单独利用遥感指标或景观指数判别准确率分别提高了8.4%\,22.2%。经综合指标判别分析,得出除主要山地外的石羊河流域荒漠、过渡带和绿洲面积分别为133万、49万、58万hm2。  相似文献   
42.
荒漠-绿洲区是干旱区地表景观格局变化最频繁的地区,深入研究荒漠-绿洲区不同景观格局土壤环境的差异对揭示干旱区生态系统过程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采集石羊河流域荒漠、过渡带和绿洲土壤样品,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荒漠-绿洲区不同景观格局土壤理化属性的差异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从荒漠、过渡带到绿洲景观,土壤质地和持水性能在不断好转,酸碱度和盐分状况变化不大,养分状况则表现为荒漠和过渡带具有近乎相同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绿洲具有显著增加的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在不同深度上,荒漠景观土壤理化属性几乎没有变化;过渡带土壤质地由表层至深层不断改善,含水量逐层增大,全磷含量缓慢增加,C∶N和C∶P的值波动减小;绿洲景观土壤含水量由表层至深层显著增加,养分含量显著降低,C∶N和C∶P的值显著减小。总体而言,荒漠景观土壤理化属性的分异程度最小,绿洲景观分异程度最大,过渡带景观在土壤质地和含水量方面的分异程度较大,在土壤养分方面的分异程度较小。此外,过渡带景观土壤理化属性的自相关程度最高,且土壤质地是引起其他土壤理化属性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3.
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和ISO9000体系的发展及其应用,应该在测绘管理和生产中充分应用测绘质量管理体系(QMS),强化内在、外在竞争力,特别是在提高测绘产品质量,确保测绘产品精确性和可靠性,树立测绘品牌,以此加强在测绘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全面质量管理作为成熟的质量管理理论,其实践性在近半个世纪已为众多社会组织所验证,在测绘管理和生产管理中予以运用,建立测绘质量控制体系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4.
干旱人工固沙植被区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磊  张志山  陈永乐 《中国沙漠》2013,33(2):568-573
土壤水分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关键环节,是联系陆地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的纽带。随着全球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土壤水分随机模拟逐渐成为当前生态水文学研究的热点。利用2008-2011年生长季土壤湿度连续监测数据及1991-2011年日降水资料,结合Rodriguez-Iturbe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模拟了沙坡头人工植被区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与土壤湿度概率密度函数特征。结果表明:人工固沙植被区生长季土壤水分年际变化与降雨分布一致。2008-2011年生长季植物根际层(0~60 cm)土壤湿度概率分布基本呈单峰状,20 cm处的土壤水分峰的阔度较其他土层相对土壤湿度峰较宽,并且分布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跳跃。而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在40 cm和60 cm的土壤水分概率分布峰的阔度也较小,与Rodriguez-Iturbe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模拟结果一致。说明Rodriguez-Iturbe模型在干旱人工植被区也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以对荒漠人工植被恢复区的土壤水分统计特征进行很好的模拟,为以后干旱沙区随机生态水文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5.
微生物量碳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别退化系统生态修复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探明生物土壤结皮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人工固沙区不同生物土壤结皮覆盖的沙丘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固沙年限的不同将样地分为4个不同的区进行采样(1956、1964、1981年和1987年固沙区),并以流沙区为对照。与流沙区相比较,54龄、46龄、29龄和23龄固沙区的真藓结皮和藻结皮的存在均可显著提高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P<0.05),且固沙年限与结皮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存在正相关关系;真藓结皮和藻结皮对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仅限于0~20 cm的土层,随着土层的加深,其影响逐渐减弱,到20~30 cm土层与对照相比已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对生物土壤结皮的干扰可能会造成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损失。  相似文献   
46.
沙漠人工植被区柠条树干液流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磊  张志山  周小琨 《中国沙漠》2011,31(2):415-419
于2008年5—9月利用Dynamax茎流仪测量了沙坡头地区18 a龄人工柠条的树干液流速率,并利用涡动相关系统同步监测了环境因子,分析柠条液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柠条液流速率均表现为明显的单峰曲线,液流一般在00:00左右启动,08:30—11:30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在午夜时分达到最低。对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风速等因子显著影响到柠条的液流速率,其中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经过逐步回归建立了该区柠条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47.
荒漠植物生活史对策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0,自引:20,他引:10  
植物种群生活史是指植物种群从种子萌发到种子形成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它包括植物种群生活周期各个阶段(繁殖、种子、补充与生长)的生活史特征以及与同一生境内其他生物之间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生活史对策是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形成的、以各种生活史特征表现出来的适应对策,即由自然选择塑造的生物体外形和习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生活史对策的研究历史、进展和生活史对策的研究内容以及生活史对策理论在荒漠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指出生活史研究仍存在不足首先是研究内容上,资源分配在多年生植物中的权衡仍未被有力证明,邻体效应与繁殖分配的关系在个体水平上仍不明了,多年生植物在不同邻体效应和生境下将采取何种繁殖对策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繁殖分配与性分配之间的关系,引起花序结构上资源分配差异的原因,各种繁殖对策中繁殖分配异同与维持机制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种子大小的变异机制以及生物学意义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答复,更需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来解释其机理。在群落水平上种子大小与萌发能力的关系不明确,萌发过程的时间扩散方式报道甚少。因此,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急待加强。  相似文献   
48.
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光合作用日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对半日花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分析表明:在晴朗天气条件下,半日花的净光合速率曲线呈双峰型,在 9:00和15:00左右达到峰值。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在 15:00 达到最大。数据分析表明:空气温度和气孔导度是半日花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叶绿素荧光作用参数的日变化结果显示:半日花受中午强光和高温的影响发生光抑制,使PSⅡ系统发生可逆失活,产生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49.
昆虫寄生对柠条种子命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荒漠草原区研究了昆虫寄生对柠条种子命运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种子库的虫寄生率高达69.7%,寄生性昆虫为柠条豆象(Kytorrhinus immxitus Motschulsky),柠条坚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柠条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e Liao),刺槐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philorobinae Sphov);②整个种子库的发芽率为38.35%, 无虫寄生的种子的发芽率为88.6%,柠条豆象寄生完全阻断种子的发芽率; 种子小蜂类和柠条坚荚螟取食寄生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19.2%和5.3%。③完好的种子和不同昆虫寄生的种子之间长度、宽度和重量之间有显著的差异。和正常种子相比较,柠条豆象寄生引起种子体积增大; 柠条坚荚螟和种子小蜂寄生均使种子体积减小; 柠条豆象、柠条坚荚螟和种子小蜂寄生引起种子的重量损耗分别为57.64%,49.13%和39.30%。结果证明昆虫寄生对种子的命运有重要影响,是影响种群更新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0.
土壤生物结皮蒸散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土壤生物结皮在沙漠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通过对3种土壤生物结皮[包括真藓(Bryum argenteum)、黑对齿藓(Didymodon nigrescens)和藻类结皮]在对照和3个不同水分条件下进行蒸散量以及蒸腾指标的观测,结果表明:①3种土壤生物结皮蒸散量日变化过程呈现单峰型,各个处理间峰值出现时间和蒸散量变化幅度差异较大;真藓对照组峰值为0.473 g/10 cm2,出现时间为11:00时。黑对齿藓结皮和藻类结皮蒸散量日变化趋势和真藓一致。真藓和藻类结皮在17:00时蒸散量出现负值,分别为-0.009 g/10 cm2和-0.010 g/10 cm2,说明其出现吸湿凝结水的现象;②真藓结皮的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现不明显的“双峰型”,说明其存在蒸腾“午休”现象;黑对齿藓和藻类结皮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现“单峰型”,峰值出现的时间依含水量的下降而推后;③气孔扩散阻力和蒸腾速率为负相关关系;④蒸散作用和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光量子和流量显著影响着结皮的蒸腾速率,而气孔阻力和相对湿度与蒸腾速率呈现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