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在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开发中,有一个开采期限问题,随着矿山现有储量的采耗,其生产能力就会下降并最后消失.此外,随着开采的进行,特别是易采的和高品位矿石的采尽,生产成本将会上升,最终达到其“经济边界”而失去开发价值;虽然在生产的同时继续进行的勘探工作还会发现一些新的储量,但也只是延缓了上述进程,而矿山的废弃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52.
53.
地球上一切物质都是做开合运动的。以热力(热能)驱动物质上浮运动定义为开;以重力(势能)驱动物质下沉的运动定义为合。开合运动具有垂直开合与水平开合的同步统一性和开合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两个重要特性。因而在旋转运动的统领和调剂下,将所有地球物质、构造、能量等从无序状态转化到有序状态,最后建成了动态稳定平衡的开合旋构造体系。所以,动态稳定平衡体系的形成、破坏、修复不断旋回式演化就是研究地球内部运行的基础和有效方法。为此,我们在垂向上划分了8个开合构造旋回和地壳(球面)开合构造体系,组成了地球四维运行系统。动态稳定平衡体系的建立是遵循重力均衡准则、最小内能原理(结晶化)、几何优选方位(垂直地心)生长和横向物质均匀化4条自然规律的长期作用而实现的,其中重力均衡是主导的。大约40亿年时,地幔岩石圈形成,它像一个球形锅盖盖住热地球,初步建成了稳定的开合旋构造体系,使地球长期进入动态稳定平衡发展阶段。尔后,每次重大地质事件(失衡运动)就是把岩石圈地幔捅个窟窿或撕开一条裂缝,破坏该地区的开合平衡。旋转运动和开合运动迅速将其恢复达到新的平衡,从而构成一个开合旋回,目前地球已经历了8个大旋回。板块构造仅研究最新4个旋回的岩石圈地幔是如何被捅破及被修复的规律并总结相关的理论,因而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有局限性,不属于全球构造。地球类比为一个生命体,其运行系统中的内部结构和功能比较齐全:包含有开合运动、旋转运动和失衡运动组成的运动系统;起“血液”作用的地质流体、贮存和制造“血液”的“心脏”——地核和联系各种“血液”的地幔柱组成的“血液”系统;以重力均衡为准则,由四个重力均衡面、四个开合转换带和球面两条质量均衡线构成的地球平衡系统。由于开与合的转换具有自发形成和自我调剂的功能,所以开与合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是地球内部运行体系基本的动力机制和主要的动因。开合转换的本质是热能和势能的转换,驱动失衡运动的主要内因是高温、高压流体超临界爆裂;主要外因是陨击作用。  相似文献   
54.
21世纪初中国石油需求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总瑛  张抗  王骏 《中国地质》2000,(8):38-40,30
一、石油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影响石油需求的因素多且复杂,除了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等几种常见因素外,还有石油价格、国家能源消费政策和国家政策等因素.1.经济增长: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石油消费总体上逐年上升,特别是1991年~1997年期间,石油消费  相似文献   
55.
56.
本文评述了滑线场和碎裂流学说。P.Tapponnier等根据走滑断层分析和模拟试验提出滑线场理论,对中国大地构造作了新的解释。他们把印度板块对欧亚大陆的碰撞作为该区构造发展的决定因素,解释了维缅带以西的挤压和以东向洋扩散(挤出)。J.J.GallaSher进一步发展了上述思想,强调拼合大陆的不均一性和基底力学性质及组构的影响,强调中国东西部在不同应力条件下岩石的不同性质及基底断裂的复活。中国大陆在印度板块的挤压变形中产生了碎裂流构造。上述观点认为“板块”不是刚体,都抛弃了把太平洋板块俯冲作为东亚构造主导因素的传统意见,而强调大陆向大洋的蠕散扩张。  相似文献   
57.
华北断块区中、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及岩石圈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华北断块区是我国最古老的岩石圈断块。它经历了前古生代的形成及古生代的平稳发展阶段而进入中、新生代的激发阶段。我们运用地质历史分析与地质力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该区中、新生代的建造和改造历程、地壳和岩石圈结构,探讨了构造应力场的演化,建立了岩石圈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8.
对我国油气资源量与国际接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油,天然气资源量是公开引用最多的基础数据之一,但我国的数值含义与国际通用的含义有很大不同。笔者对其作了有效性及可采性校正,以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测算结果为油,气资源量约为88亿吨,6万亿立方米,储资比为56%,17%。  相似文献   
59.
西太平洋边缘地质结构和陆洋地壳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佑  张抗 《海洋学报》1985,7(6):733-743
新生代以来,拼合的亚洲大陆东部以大陆壳的拉张、减薄和不同程度的大洋化为主要趋势,形成了大陆裂谷和边缘海盆地,造成大陆向太平洋的蠕散和仰冲,亚洲大陆和西太平洋间的相向运动造成了岛弧-海沟系,在西太平洋有散布的海台,其中一些可能是早期大陆的残块。大地构造旋回通常以拉张开始,以挤压结束,当以拉张为主要趋势时,大陆上出现各种裂谷,最终出现洋壳,当以挤压为主时,洋壳可封闭,陆壳碰撞并加厚乃至造山,这种发育过程可因应力转化、松驰而发育不完全,从而产生出复杂的构造型式,显然,地壳运动和转化的机制与地球的自转和壳下热动力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