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地震资料的反褶积处理是通过改造地震激发子波,进而消除地震激发子波在传播过程中所受的虚反射、层间多次反射和大地滤波等影响的一种地震勘探资料处理方法.反褶积的方法很多,如:脉冲反褶积、预测反褶积、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它们之间主要区别之一在于对地震子波的假设和估计地震子波的方法.所以在处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区域资料特征采取不同的反褶积方法.本文以河南省某煤预查区地震勘探为实例,着重总结和比较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应用研究表明,适当选择时窗和自相关步长进行自相关分析,地表一致性反褶积能够展宽频谱,压缩地震子波,并能校正地震信号的相位谱,输出零相位子波,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提高勘探能力.  相似文献   
152.
东北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落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美国NCEP1°×1°的6 h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7月5日08时至6日08时发生在东北地区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蒙古高空槽和华北气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后与东北高压脊叠加形成高压坝,水汽沿高压外围即渤海西岸向东北移动,华北气旋入渤海加强北上,是造成东北地区西部强降水的主要天气形势。风速大于等于16 m/s的低空西南急流的建立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暴雨到大暴雨过程强降水中心的落区与比湿场的大值区、垂直速度场和涡度场的高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3.
目前区域电离层延迟建模中,较少顾及单层模型薄层高度假设误差、投影函数选择误差、差分码估计偏差以及数学公式的模型化误差等,为了削弱这些误差对解算精度的影响,将半参数模型引入到电离层球谐函数建模中,利用半参数核估计方法,解算误差分量和球谐函数系数,并将解算结果代入区域4阶电离层球谐函数计算建模区域内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选取欧洲大陆区域的国际GNSS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service, IGS)测站,分别对太阳活动低年和太阳活动高年的观测数据进行电离层建模,并采用半参数核估计法与传统最小二乘法进行建模精度的对比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太阳活动低年,以欧洲定轨中心发布的电离层TEC为参考,利用半参数核估计法的区域电离层建模相比于最小二乘,其精度提高了12.2%~19.0%,以IGS发布的电离层TEC为参考,其精度提高了8.3%~13.6%;太阳活动高年,利用半参数核估计法进行电离层建模相较于最小二乘法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54.
2016年日本熊本地震破裂时空过程联合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深入认识2016年4月15日日本熊本地震破裂的复杂性,利用远场体波资料和同震InSAR资料联合反演了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时空过程. 联合反演结果表明:熊本地震的震源破裂持续时间约为25 s,整个破裂过程释放的总标量矩为6.03×1019 N·m,对应于矩震级MW7.1;同震滑动主要集中分布于浅部,破裂以右旋走滑为主,但在沿倾向0—5 km范围内,破裂呈较强的正断特征;此次地震破裂的最大同震滑动量约为4.9 m,且最大同震位错区位于背离断层走向上、距离起始破裂点约5—10 km的区域;破裂前期(0—7 s),在倾向上向浅表发生破裂,在走向上向东北和西南两侧扩展;大约7 s后,破裂背离断层走向主要向东北方向扩展. 根据有限断层联合反演结果推测,此次熊本地震破裂可能出露至地表.   相似文献   
155.
数据跟踪分析是每一位地震台站工作者日常必备的技能,特别是2013年中国地震局前兆台网推行前兆观测数据跟踪分析软件以后,数据跟踪分析是台站工作人员每天的必做工作。本文通过对五河井水温在数据跟踪分析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为国内有相同观测手段的台站在数据跟踪分析中提供了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156.
地震激励对高速车辆-简支箱梁桥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关系到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和列车-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理论,运用有限元和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高速铁路桥梁区段车辆-轨道-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在人工地震波作用下高速铁路车-线-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地震激励对轨道板、支撑层和桥梁的横向振动特性的影响大于对垂向振动特性的影响,桥梁结构对地震激励的敏感程度大于轨道结构;车辆运行速度对系统垂向振动特性的影响大于对横向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地震荷载作用下高速铁路安全运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7.
针对自动气象站监测与数据传输中常出现的问题,开发了6个辅助软件用于自动气象站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8.
张旭  郝向阳  李建胜  李朋月 《测绘学报》2019,48(11):1415-1423
监控视频的动态前景目标智能分析是平安城市、智慧园区等安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将监控视频与地理空间数据融合可为静态的地理数据赋予动态属性。针对传统监控视频与地理信息数据集成仅仅将视频数据投射至地理空间,造成存储难、视频内容理解难度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前景动态目标与地理空间信息的融合模型,通过推导出的映射模型将图像空间中的动态前景目标及跟踪轨迹映射至地理空间中,达到将监控视频与地理信息有机融合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本文设计了4种多图层融合显示模式,实现了监控视频中的动态前景目标在地理空间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59.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结果, 对南海西部夏季上升流锋面的次中尺度特征及其非地转过程进行了探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观测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 南海西部夏季锋面海域存在活跃的次中尺度现象, 其水平尺度约为1~10km, 且具有O(1)罗斯贝数(Rossby number, Ro)的典型次中尺度动力学特征。进一步的诊断分析表明, 在夏季西南风的驱动下, 沿锋面射流方向的风应力(down-front wind stress)引起的跨锋面埃克曼输运有利于将海水由锋面冷水侧向暖水侧输运, 减小了锋面海域的垂向层结和Ertel位涡, 加剧了锋面的不稳定, 并形成跨锋面的垂向次级环流。高分辨率模拟结果显示, 锋面海域最大垂向流速可达100m?d -1, 显著增强了上层海洋的垂向物质交换。因此, 活跃在锋面海域的次中尺度过程可能是增强南海西部上升流海域垂向物质交换的重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160.
快速监测垃圾填埋场固体物质的体积空间变化及准确评估有效库容,可为城市管理者科学决策和合理安排社会资源提供重要依据。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机动灵活、数据获取快捷且精度高等优点,在众多领域都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以成都市长安垃圾填埋场为例,利用低空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填埋库区连续一年的影像数据,并对多期模型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分析填埋库区各区域的体积变化量及形变特征;建立库容储量预测模型,研究库容量的变化值与入场物质量的关系,对填埋库区的实际可容纳入场固体物质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