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库在秋冬季频繁出现黑水现象。现有研究指出,桉树叶中单宁酸等物质与金属离子(如铁离子)反应产生的金属-有机质络合物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对于桉树叶中能形成金属-有机质络合物的潜在有机质前体物认识仍然有限,基于分子组成层面的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水体泛黑形成机理也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利用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等手段,对桉树叶浸泡液与典型桉树林区水库(金窝水库和天雹水库)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物进行了分子组成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桉树叶浸泡液主要由以苯三酚、没食子酸为母体的多酚类化合物及其多聚衍生物构成,其中最典型的化合物是鞣花酸(C14H6O8)。冬季水库水中鞣花酸强度远高于夏季,且表层水体高于底层水体,这表明秋冬季大量凋落的桉树叶释放出的这些芳香多酚类物质会显著促进水库黑水的形成。进一步的实验证明,鞣花酸、苯三酚和没食子酸都会与铁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黑色沉淀。这些结果均表明,桉树叶溶解出的芳香多酚类物质是导致水库变黑的核心因素。本研究基于分子组成层面提出了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水体泛黑形成机理,对于桉树人工林区的黑水治理和保障水库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在日长变化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日长变化预报多是基于线性模型,如最小二乘模型、自回归模型等,但是日长变化包含了复杂的非线性因素,线性模型预报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所以尝试使用一种非线性神经网络—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进行日长变化预报,并将结果与使用BP (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模型和其它模型的预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RNN用于日长变化预报是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
张晓红 《地理空间信息》2021,19(10):112-113,119
对LHAZ测站的24 h多星座观测数据进行不同系统观测数据质量分析,并基于RTX-PP分析北斗单星座定位精度.结果表明LHAZ站平均接收北斗系统卫星个数达到13颗、GPS系统卫星9颗,但绝对定位精度GPS系统≤5 mm,优于北斗系统.随着北斗系统服务和产品不断完善,绝对定位精度定能达到GPS系统.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投喂增色剂对鱼类增色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分别用添加0、30、100、300、500、700、900 mg/kg虾青素的饲料饲喂血鹦鹉60 d,测定血鹦鹉皮肤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鱼体体色的三刺激值。结果显示,血鹦鹉皮肤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而三刺激值X、Y、Z则逐渐减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300~900 mg/kg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0、700和900 mg/kg组显著高于0、30、100 mg/kg组(P<0.05),而500、700和900 mg/kg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与三刺激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0.932、-0.981,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见,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可明显提高血鹦鹉皮肤类胡萝卜素含量,改善血鹦鹉体色,血鹦鹉体色的三刺激值与皮肤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有极高的相关性,可用测色色差计测定血鹦鹉的三刺激值,并以此来推算鱼体皮肤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定量评价血鹦鹉的体色。  相似文献   
25.
为研究温度、盐度对浒苔(Entromorphra prolifera)群体增长和生殖的影响,在实验室内设10个温度梯度、每个温度下又设4个盐度梯度,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下藻体的湿重、特定生长率(SGR)。浒苔生长对温度的变化较盐度的变化为敏感。在同一盐度下,浒苔SGR随温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盐度的降低,最适生长温度有升高的趋势。20℃、S为26时浒苔SGR最高,达37.80%。SGR高的实验组最先进入生殖生长期,随之,SGR骤降,藻体形态也发生的变化。通过对这一变化过程的观测研究加深对绿潮暴发及演化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26.
2007年淮河流域雨季暴雨多尺度环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NCEP/NCAR 1°× 1°逐日再分析资料、风云2号气象卫星亮温(TBB)资料,分析2007年淮河流域梅雨期降水的多尺度特征.结果表明,2007年梅雨期暴雨集中在淮河流域,其中从6月30日-7月8日.沿淮淮北连续9 d暴雨、大暴雨,降水集中程度和降水强度均超过2003年,导致淮河流域发生仅次于1954年大洪水.雨季期间乌拉尔山附近的阻塞高压频繁出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且位置稳定;强盛的季风涌将充沛的水汽输送到淮河流域一带与中高纬度干冷空气频繁交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偏强、强盛的季风涌、中高纬度冷空气和青藏高原对流扰动东传的有利配置导致2007年淮河流域集中强降水.  相似文献   
27.
通过凌源自动站与人工站的地面温度对比观测 ,分析了自动站样本的稳定性和误差原因 ,找出了产生误差的相关因子 ,探讨了如何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28.
地面温度自动观测个例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凌源自动站与人工站的地面温度对比观测,分析了自动站样本的稳定性和误差原因,找出了产生误差的相关因子,探讨了如何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29.
<正>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海陆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积极策划组织有关"中国海岸带国土资源环境地质调查""中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等相关选题,服务行业,服务社会。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高茂生等科研人员撰写的《山东海岸带地质环境特征及评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极移预测的重要性,介绍了目前极移预测的主要方法.根据目前常用预测模型中周年项和钱德勒项的时变性质,在极移预测方法上进行了一种新的尝试,即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与AR组合模型对极移进行预测.为进一步优选模型中的加权函数,设计了3种选权方案,并通过对比,给出了极移X、Y序列各自合适的选权方案.通过实验最终验证了这种新方法对极移预测的精度提高有一定作用,可作为极移预测的一种参考方法;但该方法作为极移预测的一种新的尝试,在选权方案优选时,其物理激发上的理论依据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