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3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气象观测数据、玉米产量及面积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气候变化事实及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1971年以来,东北地区≥10℃积温增加了262.8℃,≥10℃积温带(以2700℃为例)平原区向北推进了约200~300km左右,向东扩展50~150km。1991年开始玉米生长季(4~9月)降水量持续减少,年平均水分亏缺量达391.5mm,湿润区缩小,有变干趋势。初霜日推后7~9天,无霜期延长了14~21天,霜冻灾害几率降低。20世纪90年代后,玉米延迟型冷害进入低发期。随着热量资源的增加,玉米可种植区范围不断扩大,种植北界北移东扩,玉米适播起始时间提前。玉米总产、播种面积增加趋势分别为967万t/10a、72万hm2/10a。未来40年东北地区玉米产量以减产为主,与过去30年(1961~1990年)相比平均减产9.5%左右。调整玉米种植布局和品种搭配,依靠水利工程和推广旱作农业技术,选种耐旱、抗病、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是实现东北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利用1961~1995年54个代表站点的气象资料,对辽宁省光、温、水及风能资源进行分析。总的来看,全省气候资源比较丰富,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各地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雨量比较稳定,与农作物需水高峰期相一致;除东部山区个别地区外,热量资源丰富,作物生育期积温保证率高;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风能资源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NOAA卫星监测洪涝灾害精度,分别对NOAA和TM卫星资料监测洪涝灾害的光学原理进行阐述,并以黑山县和台安县为例,利用Landsat TM资料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对NOAA/AVHRR资料监测洪涝精度进行订正分析,平均相对误差为4.4%。研究结果表明,利用TM对NOAA监测洪涝精度进行订正是提高NOAA卫星监测洪涝精度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针对辽宁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服务的内容和特点 ,基于Windows平台建立的辽宁省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业务系统 ;系统选用MicrosoftVisualBasic 6.0编程语言 ,采用模块化设计 ,运用人机交互的形式进行操作 ,实现了数据管理、因子数据处理、预测模型建立、产品图表分析和在线帮助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根据降水量计算土壤水分总贮存量变化 ,通过模式反演旱情缓解程度 ,为当地政府提供科学、客观、定量化的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东北地区过量施氮的问题,研究减量施氮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对优化氮肥的科学管理技术,促进春玉米生产绿色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丹玉405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播种的方式,以农民习惯性施氮量为对照,设置11.1%、55.5%和100%三个水平减量施氮试验,分析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和籽粒品质对减量施氮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减氮导致生长发育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干、鲜重、叶片比重等)均减少,不利于地上部的生长和干物质向叶片分配,随着减氮量的增加,减少幅度增加。苗期以后,适量减氮促进玉米地上部的生长,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和叶片占比等生物学性状有增加趋势。适量减氮导致果穗长、果穗粗、百粒重、理论产量、籽粒含水量和淀粉含量增加,籽粒脂肪含量减少,氨基酸和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随着减氮量的增加,果穗长、果穗粗、百粒重和理论产量增加幅度均减小,籽粒含水量和淀粉含量增加幅度增大,脂肪含量减少幅度减小。减氮11.1%时,果穗长、果穗粗和理论产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1.9%、3.7%和11.5%。当施氮量为240 kg·hm-2(减氮11.1%)时,玉米产量达到最大,为945.4 g·m-2,籽粒脂肪含量最少,为2.4 g·100 g-1;氨基酸含量最大,为83.9 μmol·g-1;粗蛋白含量最高,为6.8%。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的玉米生产提供更加完善的施肥管理,指导农户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17.
辽宁水稻主产区稻瘟病发生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9-2012年辽宁省8个水稻主产区(17个观测点)的稻瘟病资料,分析辽宁省水稻主产区稻瘟病的发生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1年、2003年和2010年辽宁地区水稻产量显著下降,水稻生产受稻瘟病影响较大。2011年辽宁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沈阳、盘锦、铁岭、辽阳、丹东和营口地区,其余地区也有少量种植。2001年辽宁稻瘟病(主要为穗颈瘟)发生严重,发病率为27.7 %。稻瘟病主要在新宾和清原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7.0 %和16.4 %。辽宁不同熟期水稻以中早熟品种稻瘟病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为10.1 %。辽宁不同区域以辽东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为11.2 %。  相似文献   
18.
辽宁春玉米出苗期水分胁迫试验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丹玉3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辽宁春玉米25%、35%、45%、55%、65%、75%、85%、95%共8种供水处理条件下的玉米出苗率及玉米根系和叶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旨在探索辽宁春玉米播种和出苗期间水分胁迫对玉米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不同水分胁迫对其影响的程度。结果表明:玉米出苗率在中度到重度干旱条件下(<45%),为不能播种指标;在轻度干旱条件下(55%),为非经济播种指标;在适宜土壤水分条件下(65%—75%),为适宜播种指标;在85%左右时也为适宜播种指标;在偏湿条件下(95%),为可播种指标。玉米出苗期间,水分胁迫对玉米植株和根系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对根系影响比对植株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辽宁省农业气象情报业务服务系统的运行环境、结构、组成、功能、特点以及该系统应用于决策服务简况。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负积温地理分布特征与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负积温是表征霜期农业生产热量资源的生态指标之一,通过对辽宁省48个气象站1961~1990年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进行统计,计算了冬季(11月至翌年3月)各月及整个冬季的负积温值,并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了负积温多年平均值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小网格推算模型,并在ARCGIS平台上制作负积温数字图像,大大提高了传统手段分析负积温的精度,为发展霜期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