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机理及其作用规律——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彭保发  石忆邵  王贺封  王亚力 《地理学报》2013,68(11):1461-1471
以上海市为例,从土地利用规模和强度的变化、类型和布局的变化、利用方式的变化三个方面揭示其对热岛效应的影响机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城市化是上海城市热岛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就建成区扩张对热岛强度的具体影响而言,累积效应大于其增量效应;(2)工业化、房地产开发、人口增长对上海城市热岛强度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就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具体影响而言,密度效应通常大于其规模效应;就全社会房屋竣工面积、20 层以上高层建筑数量对热岛强度的影响而言,累积效应小于增量效应;就人口增长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具体影响而言,密度效应与规模效应大体相近;(3)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模式的差异导致了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22.
地理模型及GIS集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理模型是揭示地理现象的过程、结构和地理现象之间联系的概念性和本质性的表示方式。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为地理模型的应用提供了手段和工具,同时地理模型的成熟和应用丰富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集成地理模型的方法有外部工具型、松散整合型、系统内嵌型。  相似文献   
23.
24.
不同时空尺度下,生态承载力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会作出不同程度的响应。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测度模型和生态承载力响应模型,对洞庭湖区2001-2010 年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2001 年以来洞庭湖区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一直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向良性转变;环境可持续度则呈波动性下降态势。② 洞庭湖区17 个县域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均呈上升态势,可持续性呈现差异性地向弱可持续转变;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的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协调度高于其他14 个县域,环境可持续度则下降最明显。③ 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的响应状态分为强超载、超载、弱低载和低载4 类,不同时段县域生态承载力的响应状态差异明显;岳阳市区、常德市区和益阳市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其生态承载力响应状态则处于强超载,在区域发展水平上反映出湖区县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协调性较差。④ 环境可持续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提高生态承载力的重要基础,现行的“掠夺式”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提高生态承载力的阻碍因子,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资源开发以及生态环境干扰,使得环境可持续度对于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影响相对较弱,其实质往往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25.
彭保发  冷志明 《地理研究》2013,32(5):985-985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地理学会主办期刊的办刊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互动与交流,促进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跃上新台阶,实现从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科研型院校的有力转型,经中国地理学会批准,由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湖南文理学院和吉首大学共同主办,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和吉首大学商学院共同承办的“2013全国地理与旅游权威期刊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5月10-14日先后在湖南文理学院西校区和吉首大学新校区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26.
以黄土高原近现代规模最大的“回民起义”战争为切入点,结合不同地貌区合水和靖边聚湫重建的同时期侵蚀量、文献记录的人口数量和生态-社会状况,明确该事件驱动下的人地关系演变。黄土高原中南部高塬沟壑区的合水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受战争影响有所减缓,归因于人口数量锐减后当地生态的快速自然恢复;战后人口增加未显著改变当地的生态平衡,展现出较高的生态承载力和弹性。中北部丘陵沟壑区的靖边聚湫在战争持续影响下土壤侵蚀显著增强,生态植被恢复缓慢且直至“禁垦期”达到与气候间的平衡态;人口激增后侵蚀强度和生态恶化再次加剧,具有较低的生态弹性。建议高塬沟壑区内近600 mm降水量区域的当代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以开发与保护并举,而丘陵沟壑区内近400 mm降水量的区域应以保护为主、坝库系统内的土地利用为辅,并重视“空心村”大量废弃土地的水土管理和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27.
以亚热带典型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干筛法研究长期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有机肥对耕作层和犁底层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全氮储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5 mm的块状结构是土壤团聚体的主要组分,其含量比例高达65.7%~83.4%;同时,该级团聚体中全氮储量占土壤总储量的比例亦高达63.1%~82.7%,是土壤全氮储量的主要载体.随土层加深,块状结构体比例增加,其他粒级团聚体含量降低.除<0.25 mm粒级外,团聚体中全氮含量随其粒径减小而增大,而全氮储量则呈降低趋势.施肥特别是化肥配施有机肥后同土层0.25~5 mm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团聚体稳定性增强,2~5、0.5~2、0.25~0.5 mm团聚体及土壤中全氮含量和储量显著增加(P<0.05),新增氮储量主要向大团聚体,特别是2~5 mm团聚体中富集.施肥对团聚体组成及其全氮含量的影响随土层加深而减弱.与单施化肥相比较,化肥配施有机肥显著提升犁底层和全层土壤全氮储量(P<0.05),是更好的施肥模式,可在亚热带红壤性水稻土分布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8.
对形成于1851~1861年的靖边(JB)聚湫内22.75 m沉积序列进行完整钻探,并基于XRF Core Scanning的元素分布划分旋回和年际冻融层,在高精度定年的基础上计算旋回及年际产沙量和产沙模数。结果表明:JB聚湫沉积序列由126个旋回叠加而成,且形成于1855~2014年的78 个年份中。JB聚湫内旋回产沙量和产沙模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27×10 4~22.44×10 4t和0.09×10 4~7.82×10 4t/km 2;年际产沙量和产沙模数范围分别为0.27×10 4~90.73×10 4t/a和0.09×10 4~23.40×10 4t/(km 2·a)。 ENSO事件显著影响JB流域强降水作用下的侵蚀产沙,且在El Ni?o次年和La Ni?a年份发生侵蚀产沙的频率较高,可能是这些年份中东亚季风增强后带来更多强降水事件的结果。研究结果有效延长了黄土高原北部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演变历史,充分理解ENSO事件驱动下该地区侵蚀产沙的响应,为黄土高原北部坝库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和防洪减灾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