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综合研究表明,W-Sb-Au型金矿床的赋矿层位形成于地壳强烈活动期(地槽期、地洼期)。富含钙泥质,凝灰质的砂板岩系是该类金矿床的有利控矿围岩。层间断层在其成矿过程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断层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构造地球化学反应导致金的聚集成矿,伴随地壳演化而发生的构造成矿演化促使金等矿化元素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2.
幔─壳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壳体构造的结构模型入手,系统论述幔-壳成矿作用的概念、类型划分及其研究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23.
24.
湘西沃溪W-Sb-Au矿床白钨矿Nd-Sr-Pb同位素对成矿流体的示踪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文对湘西沃溪W-Sb-Au矿床白钨矿进行了系统的Nd-Sr-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白钨矿的Sm、Nd含量较低,147Sm/144Nd(0.64~1.27)值和Sm/Nd值(1.11~2.22)变化较大,其εNd(t=199Ma)值也很低,平均为-25.5(n=9);白钨矿的87Sr/86Sr值(0.7476~0.7504)高,平均为0.74961(n=11),代表白钨矿形成时的初始87Sr/86Sr(t=199Ma)值;逐级分离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白钨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值变化范围小,平均依次分别为18.11、15.61、38.6,与含金石英脉中黄铁矿、蚀变围岩及区域板溪群板岩等的相应Pb同位素比值基本一致。白钨矿Nd-Sr-Pb同位素组成和闪锌矿等其他矿物的Sr同位素特征指示成矿流体来自板溪群下伏成熟陆壳、深部花岗质岩浆、浅部赋矿围岩等源区。成矿流体是这些来自不同源区的流体相作用而形成的混合流体。成矿作用则是这些不同源区的流体混合作用并演化的结果。且成矿流体演化早期是来自下伏成熟陆壳的流体与来自赋矿围岩的流体混合,导致早期W成矿;晚期是来自深部花岗质岩浆的流体与浅部赋矿围岩的流体混合作用,导致晚期Sb-Au成矿。W-Sb-Au成矿则是中生代陆内碰撞造山体制下不同期次的流体演化和叠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5.
湘中HJC铀矿区黑色页岩土壤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湘中HJC铀矿区黑色页岩土壤为研究对象,对黑色页岩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通过测制A、B、C、D等土壤剖面并系统取样,借助ICPMS等分析技术,对土壤、成土母岩、玉米等进行了系统的主量元素、重金属和其他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区黑色页岩土壤具富Al2O3、Fe2O3,而贫CaO、Na2O的化学组成特征,其化学风化指数CIA值在79~84之间。土壤因继承成土母岩的元素富集特征而富集V、Cr、Co、Ni、Cu、Zn、Mo、Cd、Sn、Sb、Tl、Pb、Th、U等多种重金属,其中Mo、Cd、Sb、U的富集最强。土壤重金属综合富集指数(EI值)在3~9之间,各剖面EI值大小顺序是:D>A>B>C, 以D剖面土壤重金属综合富集最强。土壤重金属污染富集因子(F)评价结果显示:矿区土壤普遍存在Cd、Mo、Sn、Sb、U等重金属污染,其中Mo、Cd、Sb等的污染最强,达显著(3级,2 < F < 20)污染程度以上。重金属污染效应既表现为Sc、Cd、Sn、Sb、U、Tl、Pb等生物毒性重金属在玉米中的富集,又表现为Mo、Co、Ni、Cu、Zn等生物有用金属在玉米中的明显亏损。黑色页岩即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污染源。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重金属在成土母岩和土壤中的富集程度(Ks、EI、F)、重金属的活动性(Change%)等多种因素有关。重金属污染主影响因子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Cd对土壤构成持久性污染,Mo、Sn、Sb、U等的污染程度可随土壤风化的进行因淋失而趋于降低,而Zn、Mn、Ba、Co、Ni、Th等目前未达到污染水平的重金属则可因次生富集而在未来引发污染。  相似文献   
26.
湘江入湖河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其Pb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湘江是我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本次工作利用等离子质谱(ICP-MS)和多接收同位素质谱(MC-ICP-MS)等技术,对湘江入湖河段沉积物进行了系统的重金属微量元素和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湘江河床沉积物明显富集Bi、Sc、V、Mn、Ni、Cu、Zn、Pb、Cd、Sn、Sb等多种重金属微量元素,而湖盆沉积物重金...  相似文献   
27.
湘中安化黑色页岩土壤玉米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离子质谱(ICP-MS)等分析技术,对产于安化东坪、烟溪黑色页岩土壤上的玉米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东坪、烟溪黑色页岩土壤重金属元素富集的程度及其元素组合特征明显不同,但生长在其上的玉米有相似的主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玉米中Cd、Cr、Sc、Tl、Zn等重金属相对富集,以Cd的富集尤为明显;而Ba、Co、Cu、Fe、Mo、Ni、Pb、Sb、U、V等重金属相对亏损.黑色页岩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表现为Sc、Cr、Cd、Tl等生物毒性重金属元素在玉米中富集,而Ba、V、Co、Ni、Mo、Rb、Sr等生物必需微量金属在玉米中亏损.  相似文献   
28.
构造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在金矿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构造成矿学研究的基础,以及在区域构造成矿学、构造成矿流体、构造成矿定位机制、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等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从构造成矿学的角度,深刻理解构造成矿学研究在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中的重要性.以江西洋鸡山金矿的找矿实践为例,阐述构造成矿学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9.
湘西沃溪钨锑金矿床辉锑矿脉矿物学特征及其矿床成因指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彭渤  陈广浩 《矿物学报》2003,23(1):82-90
辉锑矿脉为沃溪钨锑金矿床最具工业价值的矿石类型。本文报道了近期对该型矿石的主要矿石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锑、辉锑矿、白钨矿、黑钨矿等的观察研究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分析了矿石矿物微量化学成分特征及其所揭示的矿床成因信息。研究表明,矿床成矿应与区域构造—岩浆作用有成因联系。从而建立了该矿床新的成矿机理模式。  相似文献   
30.
关于岩石风化过程中化学组分迁移的定量研究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岩石化学分析结果的定和效应给定量研究风化体系中化学组分的迁移规律带来困难。一般岩石风化体系可以有母岩-滤液和母岩-风化产物两个子体系。本文即探讨该二子体系中化学组分迁移的定量计算问题。对比分析表明,母岩-滤液子体系方法较适用于风化程度高的体系,而母岩-风化产物子体系方法较适用于风化程度低的体系。对于风化程度中等的体系,宜采用两种子体系方法所得结果的加权平均,其中权重按风化程度取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