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5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613篇
测绘学   348篇
大气科学   436篇
地球物理   276篇
地质学   1618篇
海洋学   474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26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基于总结出的高密度电阻率法三极测量装置下的二维正演拟断面中浅部不均匀体畸变规律和特征,设计了一套能有效剔除三极测量装置浅部不均匀体效应影响的数据处理方法,成功应用于野外实测数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2.
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在已有的对徐州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详细岩石学研究基础上,系统测试了碳酸盐岩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相结合,综合提取了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的沉积、成岩地质信息;初步探讨了同位素组成的地层变化及其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指示沉积环境及其演化,开阔陆表海、灰质障壁砂坝、局限陆表海、潮下带、潮渠、藻坪诸沉积相间碳酸盐岩的δ^13C值表现出规律性变化,碳同位素组成变化曲线上的显著正偏移与海侵有关;碳酸盐岩氧同位素组成对成岩环境及其演化有明显响应,淡水成岩环境、潮上成岩环境、潮间成岩环境、潮下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具有不同的碳酸盐岩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徐州地区大北望寒武系剖面地层界线附近都有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的特征显示,研究工作证实了徐州地区下古生界同位素地层划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3.
铜陵矿集区与铜-金(多金属)矿床有关的热液活动主要有两大体系。即与海西期海底喷流沉积有关的热液体系和与矽卡岩矿化有关的燕山期岩浆热液体系。查明这两类热液体系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对区域找矿和矿床成因研究都有实际意义。在包裹体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应用ICP-MS技术和热爆提取方法,研究了新桥、冬瓜山、峙门口、铜官山、朝山等矿床具代表性的热液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结果表明,两类热液体系在流体包裹体特征上有较大的区别,在流体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方面也很不相同。海底喷流沉积体系的热液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与岩浆热液体系的相比。稀土总量较高,LREE/HREE比值较大,δEu不明显。且Mo/(W Sn)比值较高,反映流体中成矿物质的深源特征;Ga/T1、Rb/Cs大。Zr/Hf低,也不同于岩浆热液体系。  相似文献   
124.
河流调整中的熵、熵产生和能耗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是一个真正的开放系统,而不是孤立系统或封闭系统。运用经典热力学和非平衡态热力学基本原理,分析研究了河流调整中的熵、熵产生和能耗率的变化。指出:熵和熵产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最小熵产生原理等价于最小能耗率原理;冲积河流在调整过程中遵循最小熵产生原理或最小能耗率原理,而不是最大熵原理。  相似文献   
125.
淮河息县站流量概率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美国天气局采用的由Roman Krzysztofowicz开发的贝叶斯统计理论建立概率水文预报理论框架,即以分布函数形式定量地描述水文预报不确定度,研究了淮河息县站流量概率预报模型。理论和经验表明,概率预报至少与确定性预报一样有价值,特别当预报不确定度较大时,概率预报比现行确定性预报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6.
苏里格庙气田主要产气层为上古生界石盒子组盒8段,属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复合砂体近南北向展布;单砂体的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明显,储渗变化大。盒8段含气砂岩在AVO资料上有明显反映;在综合测井资料上,盒8段表现出自然伽玛测井值、密度测井值、补偿中子测井值都偏低,电阻率、声波时差测井值较高,出现了大幅度的自然电位异常。利用核磁共振测井技术测得苏里格庙区某井盒8段3555.9m~3559.6m为气层,3560.6m~3572m为气水层,与生产实践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27.
陕北砂黄土区公路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西北黄土的颗粒组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自NW向SE可依次划分为砂黄土带、典型黄土带和粘黄土带。黄土高原北部地质灾害综合调查表明,砂黄土区公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包括黄土边坡滑塌灾害、路堤裂陷灾害、路桥变形和冲蚀灾害等。根据试验测试分析结果,公路地质灾害的形成主要受黄土本身的物质组成、结构及力学性质控制,人类工程活动的盲目性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文章在砂黄土公路地质灾害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强边坡防护和冲蚀灾害防治是公路地质灾害防治的两个基本途径,并给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这不仅对该地区的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其它生命线工程如铁路、输油气管道、渠道等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8.
利用现有重力场模型求定CHAMP卫星加速度计修正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天河  杨元喜 《测绘学报》2004,33(3):200-204
CHAMP卫星加速度计数据的标定是通过确定其尺度因子和偏差参数来完成的.本文基于能量守恒方程,给出利用现有重力场模型标定CHAMP卫星加速度数据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提出相邻历元间差分算法,大大简化了观测方程,同时避免积分常量的计算.该算法既能同时解算尺度因子和偏差参数,也可任意求解其中之一.基于实测的CHAMP卫星加速度数据,利用EGM96模型和最新公布的EIGEN-2模型进行计算与比较,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9.
近50年中国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   总被引:403,自引:14,他引:403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的地面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大陆地区1951年以来近地表主要气候要素演化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中国近50 a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1℃,增温速率接近0.22℃/(10 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明显偏高。地表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其季节和空间特征与前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降水量变化趋势对所取时间段和区域范围敏感。1951年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略有增加。降水变化的空间特征明显而相对稳定,东北北部、包括长江中下游的东南部地区和西部广大地区降水增加,而华北地区以及东北东南部和西北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分析还发现,近50a来全国平均的日照时数、平均风速、水面蒸发等气候要素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但积雪地带的最大积雪深度却有所增加。中国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空间特征很相似,减少最明显的地区均发生在华北和华东,新疆次之。影响中国年代以上尺度气候变化的因子错综复杂,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50 a来的气候,但考虑到尚存的不确定性,目前仍不能给出明确结论。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日照时间和水面蒸发量减少可能均起源于人为排放的气溶胶影响,平均风速减弱也有利于水面蒸发量下降,而在西部地区云量和降水量的变化可能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0.
郑文俊  田山  邵永新 《中国地震》2005,21(2):260-268
开展了华北地电阻率异常参数提取的研究,以1980—2001年的异常参数为输入进行了全时空扫描,并对其动态图像演化做全面分析,由此提取出华北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地电阻率短期前兆的判别标志。为了进行初步检验,本文依上述判别标志对华北近年地电阻率动态图像做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