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新一代环境监测系统-EOS/MODIS卫星数据在青海省积雪业务监测中的应用及其优势;重点讨论了基于EOS/MODIS资料的积雪卫星遥感监测方法与雪深监测模式,并初步建立了适于青海省本地应用的NDSI雪深分级模式。以此为基础,讨论利用该卫星资料进行本省积雪业务化监测服务的内容与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青海省农业区土壤水分资源分析研究后,依据0-5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分析了土壤水分变化对春小麦需水的影响,揭示了土壤水分变化与作物干旱的关系,确定了不同时段,土壤水分亏缺对作物生育影响的干旱指标,建立了土壤水分的干旱指标。同时建立了土壤水分的预测方程,可用来预测未来土壤水分变化、评估未来某时段干旱状况。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旱地土壤水分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根据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具有代表性的互助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多雨年、干旱年和历年平均土壤湿度特征,研究了旱年和多雨年土壤0~20 cm、0~50 cm、0~100 cm土层有效水分储量年际变化,得出了大气降水在土壤中各层次垂直和水平输送规律和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林  王振宇  徐维新  汪青春 《冰川冻土》2011,33(5):1006-1013
利用青藏高原河南县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发育期及其气候、冻土环境观测资料,系统研究了高寒草甸植被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冻土退化的响应机理.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年代进程高寒草甸植被出现了牧草返青初期无明显变化,而黄枯初期显著延迟,致使生长期延长,覆盖度总体下降,但自2004后开...  相似文献   
15.
利用青海高原上两个不同海拔高度区农业气象观测站1980—2007年的观测资料,就低海拔地(民和)和高海拔地(诺木洪)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差异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8年来民和和诺木洪两站均存在变暖趋势,且高海拔地区的线性增暖幅度大于低海拔地区。春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在低海拔地区播种期提前,成熟期基本没有变化,生育期延长,产量下降;高海拔地区播种期推迟,成熟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产量波动较大。春小麦生长期内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高海拔地区春小麦生育期缩短11.7 d,而低海拔地区无显著变化。分蘖期是两地小麦生育时期变化的转折点,是环境与群体的“缓冲者”。  相似文献   
16.
利用青藏高原河南县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群体结构、地上生物量、发育期及其气候、冻土环境观测资料,系统研究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演变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冻土退化的响应机理。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出现了牧草返青期无明显变化而黄枯期显著延迟致使生长期明显延长、覆盖度总体下降但自2004年后开始回升、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大等一系列演变特征;气候冻土环境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日照增多等气候暖湿化、季节冻土层温度及热量条件显著升高、冻土层变薄、冻结时间缩短等冻土退化的变化趋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及对季节冻土退化的响应敏感,其生长发育的前期主要受水分条件的限制,而在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及后期,则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青海地表水资源的变化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近38年青海省主要河流径流量及其流域降水、气温的变化趋势,着重研究了干旱气候对青海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陆河多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混合补给型河流,外流河多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青海地表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其减少趋势进入90年代尤为明显;气温和降水是影响静海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气候因子,其中气温升高加剧了流域蒸发量的增大和干旱影响,减少了地表径流量;而90年代以来降水量的减少特别是汛期降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2年~2002年Pathfinder NDVI遥感数据,采用REOF和倾向度趋势分析方法,研究了5~6月青藏高原地表植被的区域变化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21a来高原区域植被总体呈增加趋势,但这种变化趋势有着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表现为5~6月空间上存在一个位于高原南北的两条呈带状分布的植被显著变化区域。该区域内植被对前期气温变化响应迅速,生物量随气温升高呈现出显著的一致增加趋势,增长速率大都超过10%/10a,与前期4~5月全球平均气温相关系数达到0.71,是全球变暖响应的敏感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对全球变暖响应的区域差异主要来自于植被分布的不同,植被变化显著的区域基本上处于高山山脉或半荒漠地区NDVI值低于0.12的本底植被覆盖较低的区域。从植被覆盖类型看,草地植被生物量随全球变暖增幅明显,21a约增加10%,对全球变暖响应明显,而中高覆盖区植被和其他类型植被随气温升高的增幅较小,对全球变暖响应较弱。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潜在蒸散量及其水平分布与年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与中国其它流域的蒸发皿观测和估算的蒸发量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得出了青海湖流域干旱气候特征与潜在蒸散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以西干旱沙漠地区是潜在蒸散量的高值区,流域以东是潜在蒸散量的低值区,青海湖是从干旱的高蒸发量区向半干旱的低蒸发量区的...  相似文献   
20.
干旱气候对青海地表水资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近38年青海省主要河流径流量及其流域降水、气温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干旱气候对青海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陆河多为高山冰雪融水和雨水混合补给型河流,外流河多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青海地表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其减少趋势进入90年代后尤为明显;气温和降水是影响青海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气候因子,其中气温升高加剧了流域蒸发量的增大和干旱影响,减少了地表径流量;而90年代以来降水量的减少特别是汛期降水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径流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