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绿洲景观生态规划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垦区150团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石河子150团场为例,利用线性规划方法,在以水定地、以林护田、维持土壤生态平衡、适地适种、草田轮作、满足社会需求、最大经济效益原则下,对该团种植业内部主要优势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甜菜进行了优化分析,最终形成了两套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近30a的气候资料分析表明,库布齐沙漠气候有暖湿化的趋势,且其东部较为明显。近20a来,库布齐沙漠以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主的稳定性沙生植被增加、半流动沙丘的面积显著减少;但放牧等人为干扰也使部分草场退化面积增加;库布齐沙漠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随年际间的气候波动而变化明显。气候暖湿化趋势虽然对库布齐沙漠东部生态恢复的贡献大于西部,也使得风沙防治工作相对减轻;但沙漠生态系统目前的状况可能还不足以应对未来气候变率增大带来的种种生态危害。基于此,就库布齐沙漠下一步的生态环境建设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坚持开展区域性和针对重大工程设施的风沙灾害研究工作和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区域风沙灾害防治工程尽管没有明确针对城镇,但客观上对城镇防沙起到了良好效果,已取得的防沙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城镇防沙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石河子莫索湾垦区绿洲耕地自然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GIS技术为基本的分析手段,针对目前土地评价中单元底图选择单一、结果划分人为性强等问题,选择石河子莫索湾垦区150团场为研究区域,以土壤质地、土壤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有机质、土壤盐渍化程度、灌溉水源保证率等为评价要素,对其耕地自然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2,3等地合计占总耕地面积的64.78%,故该地区耕地质量属中等偏上水平,在耕地限制要素中,以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最为匮乏,且带有极大的普遍性;而土壤质地、土壤盐分、速效磷限制均以弱限制为主,这说明该团土地利用经营中改良利用难度不大。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绿洲研究回顾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从绿洲形成演变过程、绿洲气候效应、绿洲农业研究和绿洲生态环境保护4个方面,对国内外绿洲研究现状进行了简略回顾。分析后发现,虽然绿洲研究的成果颇丰,但也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首先是概念认识上的混乱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其它延伸性错误;其次人工绿洲研究相对要多一些,程度也更深入一些,但天然绿洲的研究则较为薄弱;第三,研究视野较小,所获结果缺乏与其它相关区域的对比分析,因而不能够判定其实际价值。在研究工作存在分岐的同时,所有研究者均承认绿洲是一种景观,但是从该角度进行研究的工作却鲜有报导,因此,绿洲景观方面的研究应是发挥交叉学科优势、避免分歧进一步产生的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五十年代以来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扩展及其原因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波  慈龙骏 《第四纪研究》1998,18(2):165-172
本文在毛乌素沙地景观分类、制图及景观动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50年代以来毛乌素沙地荒漠化发展状况及其时空特征,并对其扩展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50年代以来,该地区荒漠化整体上处于迅速扩展之中,只是某些局部地方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荒漠化扩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和时间差异:西北部纯牧区扩展速度远远高于东部和南部半农半牧地区,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扩展速度远远低于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荒漠化的迅速扩展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波动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长期坚持开展区域性和针对重大工程设施的风沙灾害研究工作和治理工程,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区域风沙灾害防治工程尽管没有明确针对城镇,但客观上对城镇防沙起到了良好效果,已取得的防沙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城镇防沙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随着中国干旱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因城镇风沙灾害而日益凸显的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需求,在"十五"后期和"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正式立项开展与城镇防沙有关的科研和实践,对推动城镇防沙理论与技术的深入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些针对性成果.然而,相对于我国城镇防沙灾害现状,上述成果过于分散,难成体系,远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城镇防沙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