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235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Using the multielements similarity measurement method and 1950–2017 NCEP/NCAR gridded daily reanalysis datasets, we analyzed season duration in China during 1950–2016, and we defined the element with maximum absolute sensitivity as the key impact element at each point using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method. The decadal change of season duration and its key impact element before and after 1980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obvious meridional and zonal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season duration for the 67-year average, and that the key impact element has the sam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s season duration. In addition,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durations of spring and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and the cold and warm seasons. Of those,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urations of spring and summer was strongest and the regions of complementarity were numerous. The complementary regions of autumn and winter durations were found mainly in western China. In the cold and warm seasons, the complementary regions were widespread and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was generally weak. Comparison of the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1980 revealed an east–west difference in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eason duration. Interdecadal variation in spring and summer was found concentrated in northern and western regions, while that in autumn and winter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Areas of significant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key elements were found concentrated in northern and western regions, corresponding well with the areas of significant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season duration.  相似文献   
422.
支蓉  高辉 《气象》2019,45(7):1019-1027
2018/2019年冬季,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同期偏强,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在北半球500 hPa高度距平场上,乌拉尔山地区为高度场正异常,贝加尔湖 巴尔喀什湖地区为高度场负异常,欧亚中高纬整体以经向型环流为主。冬季冷空气活动较频繁且强度偏强,受其影响,除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及华南地区中东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外,全国其余地区气温偏低。此外,欧亚中高纬环流季节内调整明显,导致我国气温异常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前期秋季巴伦支海 喀拉海海冰密集度偏低是造成东亚冬季风偏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23.
中国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麦干热风灾害是危害我国北方麦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和实际灾情,从干热风的概念、分类及研究方法出发,对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危害机理、气象环境成因、致灾指标、时空分布、监测预报及防御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阐述,并对未来小麦干热风灾害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我国小麦干热风灾害主要分为高温低湿型、雨后青枯型及旱风型3种,形成的气象环境成因主要受干热风天气系统、气候变暖、土壤墒情的影响,致灾指标主要分为形态学、气象学、综合指数指标。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危害总体呈东西两边重、中间轻的分布格局,主要发生在黄淮海平原、河西走廊和新疆3个地区。气候变暖背景下,大部分地区的干热风年日数在20世纪80—90年代出现突变,近30年呈明显加重扩大趋势。基于土壤墒情影响的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指标构建、小麦干热风过程的灾害监测预警方法、气候变化背景下小麦干热风灾害时空分布新变化及其气象环境成因等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424.
为研究动态热条件下不同结构材料的建筑墙体热性能和保温厚度优化问题,针对大庆地区冬季气候特征,建立墙体非稳态传热模型,分析分别采用Concrete、Briquette、Brick、Blokbims、AAC等5种结构材料和挤塑聚苯乙烯EPS、泡沫聚苯乙烯XPS等2种保温材料的建筑墙体热性能,计算大庆地区1月典型日的室外综合温度并进行各种墙体传热分析和保温厚度优化.结果表明:冬季最大温度波动和峰值负载发生在Concrete结构材料墙体中,其次是Briquette、Brick、Blokbims和AAC结构材料墙体中,且在相同情况下AAC结构材料墙体的保温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结构材料墙体;综合考虑影响保温层经济厚度的主要因素,通过经济分析计算,得出在相同经济条件下、大庆地区采用5种不同结构材料240mm厚度墙体保温时的最优保温厚度,为建筑墙体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25.
准噶尔盆地小拐地区佳木河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拐地区佳木河组属低孔、低渗储层,为明确该区储层的主控因素,根据岩心观测、薄片鉴定、分析化验等结果,研究其沉积特征、储集空间、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结果表明:小拐地区佳木河组为一套巨厚陆上冲积扇—扇三角洲复合沉积,岩石颗粒组分复杂、成熟度低,储层主要储集空间包括界面孔、微裂缝、溶蚀孔、构造裂缝等;储层受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影响,非均质性强.该区构造裂缝较为发育,以构造成因的直立剪切裂缝为主,对储层改造具有重要作用,裂缝发育情况与油气显示及产能密切相关;该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包括岩性岩相、构造运动、成岩作用等.该区岩性岩相是控制储层发育的根本条件,构造运动产生的主控断裂有利于油气运移与聚集、强化储层裂缝发育,成岩作用中的溶蚀作用有效改善区内储层储渗性能.  相似文献   
426.
肖瑶  邓华锋  李建林  支永艳  熊雨 《岩土力学》2019,40(Z1):143-151
为分析灌浆加固裂隙岩体在压力水长期浸泡作用下力学性能的劣化效应,在前期碳纤维水泥基复合灌浆材料加固裂隙岩体研究基础上开展了考虑水压力影响的灌浆加固裂隙岩体长期浸泡试验和在不同浸泡周进行直剪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压力水长期浸泡作用下灌浆加固裂隙岩样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形态变化趋势明显,剪切刚度逐渐减小,达到峰值抗剪强度时的剪切位移逐渐增大;(2) 随着浸泡周期增加,灌浆加固裂隙岩体的抗剪强度呈先陡后缓的劣化趋势,6个浸泡周期(150 d)后不同法向应力下峰值抗剪强度的劣化幅度为32.6%~39.9%,对应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分别降低了19.3%、39.4%,其中前4个浸泡周期(0~90 d)抗剪强度参数劣化幅度占总劣化幅度的90%左右;(3) 水压力作用下裂隙岩样发生溶解、溶蚀、润滑、软化等物理化学作用,浆体中的凝胶体被进入浆体内部的水分子软化,导致裂隙岩体和灌浆体本身的力学性质逐渐劣化,浆体与裂隙面之间的胶结作用、浆体与碳纤维之间粘结性能逐渐减弱,使得灌浆加固裂隙岩体抗剪性能逐渐劣化,剪切破坏面逐渐发展到浆体与裂隙面之间的胶结面。相关研究成果可为灌浆加固裂隙岩体的长期稳定性分析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7.
吉木乃组是西准萨吾尔山地区地质时代久存争议的地层,也是火山岩占地层总厚度比例最高的火山-沉积地层。采用同位素年龄标定火山岩准确的地质时代,是解决本组时代分歧的有效手段。吉木乃组顶部新发现的流纹岩中获得(304.1±2.5)Ma(n=15,MSWD=1.07)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确认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晚期(大致相当于卡西莫夫期)。结合前人在本组下部层位采集的植物化石,限定吉木乃组时代为晚石炭世(大致为巴什基尔期卡西莫夫期)。流纹岩同位素定年准确约束了吉木乃组地质时代上限,为区域地层格架的建立和地层对比提供了可靠的时代依据。  相似文献   
428.
为了能在地质勘查和试验的基础上对碎石土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构建了一元多重属性回归模型。基于官家滑坡的14个工程地质剖面的实测资料,选取滑体重量、滑面倾角、滑面长度、水力坡度、浸水面积、内聚力、内摩擦角7个影响因素,采用模型对影响因素和稳定性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和影响因素显著性研究,得到计算稳定性系数的回归方程,并利用新昌下山滑坡进行模型准确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模型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性显著,能够用模型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通过模型得出对稳定性系数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综合滑坡实际地质状况确定地下水对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有助于开展滑坡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和采取有效的工程治理措施;新昌下山滑坡介于稳定与较不稳定状态之间,在降雨量比较大的时段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429.
皖南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沿祁门-歙县-三阳深断裂呈串珠状出露。本文在对其岩石学、地球化学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岩体的岩石成因和产出环境。皖南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主要由石英、钾长石和斜长石组成,普遍含富铝矿物黑云母和堇青石,副矿物包括锆石、磷灰石、钛铁矿、独居石、磷钇矿、极少的磁铁矿等。地球化学分析数据显示,岩石总体具高硅、高钾、高铝和低钠、低镁、低钙的特征;岩石富碱(ALK=6.63%),高K2O/Na2O比值(1.33)。里特曼指数δ为0.8~2.91,碱度率AR为1.56~3.14,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1.31)大于1.1,具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稀土元素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LREE/∑HREE比值为5.36~8.36,具较强的负铕异常(δEu=0.39~0.7),配分模式为右倾“V”字形态;微量元素明显富集Rb、Th而亏损Ba、Nb、Ta、Sr等,为低Sr高Yb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岩浆源于围岩-中元古代牛屋组浅变质千枚岩的部分熔融,反映陆-陆碰撞挤压造山环境,为晋宁运动晚期华夏板块向北俯冲与扬子板块碰撞造山的火山弧产物。  相似文献   
430.
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graph,OBS)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主要用于海洋地震监测、海底结构调查和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的地球物理技术,其发展前景与OBS仪器本身的发展及OBS数据处理技术的进展息息相关.目前,OBS数据处理主要采用广角地震测深数据处理方法,辅以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并最终反演深部速度结构.本文简要概括了OBS的发展历程;并以2010年和2011年渤海海陆联测中两条OBS测线的实际数据处理以及部分学者在OBS数据处理中所取得的进展为实例详细介绍了OBS数据处理流程中的频谱分析及其应用,环境噪音分析,增益、带通滤波和反褶积等常规处理,时间校正,震相拾取及反演处理;对OBS在海洋油气资源探测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通过频谱分析发现气枪信号优势频带范围为3~15Hz,OBS垂直分量近偏移距频谱能客观反映OBS与海底的耦合情况;通过噪音分析发现OBS记录的噪音强度与水深和偏移距成反比,并与海底沉积环境密切相关.OBS数据处理方法与平台建设任重道远,也是OBS技术更早进入油气资源探测领域的关键环节之一,应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