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41.
兰州—民和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较大的中新生代盆地,广泛分布着巨厚的白垩纪—第三纪河湖相地层。其中,第三纪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十分丰富,而白垩纪地层中十分稀少,除微体化石外,未发现任何具有地层意义的宏观生物化石。从而影响对该地区中生代生物演化、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42.
43.
44.
近年来所进行的研究表明,全球水量交换经受了相当大波动。自上世纪以来,气候呈现明显变暖,並于本世纪30—40年代达到最高值,变暧将近1℃。然后,到60年代中期,气温出现某些下降,此后气温又略转升高。  相似文献   
45.
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获得Ag、W、As、Au、Sb、Pb、Bi、Mo、Zn、Cu、Hg等多元素组合异常,这些异常具有明显的浓度分带和组分分带。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进行异常查证,进一步获得Ag、Au、As、Sb、W、Mo等多元素套合较好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通过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圈定出具一定规模的矿化体。深部钻探工程验证确定银多金属矿体的存在。矿体主要产于硅化较强的流纹岩、流纹斑岩、流纹质角砾岩中,以及火山岩与花岗岩的接触带部位,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赋矿围岩为下白垩统白女羊盘组(K1bn)酸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46.
47.
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影响沙地榆对象木的最佳竞争范围,利用Hegyi提出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浑善达克沙地天然沙地榆种内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沙地榆群落中,对象木的最佳竞争距离为8 m,沙地榆种内竞争强度随着植株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从模型预测结果可知,当沙地榆胸径在30 cm以内时,竞争强度变化显著;当沙地榆胸径达30 cm 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采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能有效地确定竞争木范围,较好地反应浑善达克沙地天然沙地榆种内竞争关系。应在沙地榆胸径达30 cm前采取适当的人工疏伐措施来促进植株生长和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8.
多年生人工草地对沙质土壤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套格图  赵吉  孙启忠 《中国沙漠》2008,28(2):301-305
 在鄂尔多斯沙地改良试验站的撂荒地和退耕地,测定和分析了多年生人工草地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撂荒地上建植人工草地后土壤呼吸速率明显增高,人工建植草地土壤呼吸速率与撂荒地的土壤呼吸速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建植于退耕地上的无芒雀麦草地的土壤呼吸速率略高于玉米地土壤呼吸速率。撂荒地和退耕地上建植的无芒雀麦草地土壤呼吸速率高于冰草草地土壤呼吸速率。而施有机肥会提高人工草地的土壤呼吸。  相似文献   
49.
《巴黎协定》正式生效, 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提出新的机遇与挑战,也必将对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带来重要影响。本文结合IPCC发布的可持续发展(SSP1)、中度发展(SSP2)、局部或不一致发展(SSP3)、不均衡发展(SSP4)、常规发展(SSP5)5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以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准,综合考虑人口现状和发展政策设定不同发展路径下各省人口模型的相关参数,在全球升温控制在1.5℃和2.0℃时,对比研究中国和各省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的人口演变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全球升温1.5℃时,SSP1和SSP4路径下总人口较2010年增加0.44亿人;升温2.0℃时,SSP2和SSP3路径下较2010年分别增加0.23亿和0.67亿人,SSP5路径下减少约0.12亿人。5种路径下中国人口将在2025-2035年达到峰值,人口峰值正处于全球升温1.5℃期间。(2)全球升温1.5℃时,除了东北地区和四川、安徽省外,多数省(市)人口均较2010年有所增加;升温2.0℃时,西北、西南和以东南沿海地区为主的发达省份保持较高的人口增量,其他地区人口开始呈减少趋势。(3)在全球升温1.5℃和2.0℃期间,大部分省份人口达到峰值,其中SSP3路径下广西人口最多,可达1.13亿,其他路径下广东省人口最多,达1.53亿。(4)未来中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与全球升温1.5℃相比,升温2.0℃时的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重,东北地区老龄化问题最严重。采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路径,全球升温控制在2.0℃之内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50.
现代地质学家和水文地质学家中很少有人会问自己关于渗透试验工作的开始时间、历史和发展的同题.它们已经如此有机地进入当前水文地质研究的实践中,而且已经存在不止10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