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从生态经济位理论出发,提出了城市生态经济位概念及度量方法,并根据生态经济位计算模型,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因子三个层面归结了30个指标,建立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此测算了2002年、2003年西部干旱区6个省会城市的生态经济位,得出2002年和2003年在西部干旱区省会城市中,乌鲁木齐的生态经济位最大,西宁的生态经济位最小的结论。文章最后分析、解释了西部干旱区6省会城市生态经济位动态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2.
攀西地区生物资源开发的基础、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资源开发是加快攀西综合开发的战略决策。攀西生物资源得天独厚,生物资源的开发有良好的现实基础,是现阶段最有可能迅速从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产业。从思想观念、人才、技术、资金、机制等方面分析攀西生物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提出了营造适合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的环境、提升生物资源开发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对策。  相似文献   
33.
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开发经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可以说,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生物资源不变的基础,而社会、经济、文化、行政等环境条件的灾害程度与自然创新能力是生物资源开发的支撑和保障。采用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的环境、创新的经济绩效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78个四级指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攀西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攀西地区除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综合值较高外,其余指标相对都较低。攀西地区知识创造能力是最薄弱环节, 特别是凉山州,知识创新能力的综合值仅为7.99,不到四川省平均水平的一半,约为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1/4。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攀西也十分落后。攀西地区创新能力与东中西部地区相比,差距也十分明显,除知识流动综合评价值、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高于西部平均值、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高于中部地区平均值外,其余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距。针对差距从技术研发、成果推广、技术交易、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人才交流、管理咨询、信息网络系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34.
浅析江河源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的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面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我国冰冻圈萎缩的压力,明晰基于冰冻圈变化条件下江河源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的科学问题,是长江、黄河流域生态安全保障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分析江河源区范围、江河源区和我国冰冻圈的关系、目前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冰冻圈变化的复杂背景下,提出并阐述了江河源区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的5个重要科学问题:(1)脆弱性概念的延伸和拓展;(2)气候系统的非线性作用;(3)脆弱性评价的时空尺度;(4)脆弱性评价的临界阈值;(5)脆弱性评价的界面链接等。  相似文献   
35.
方一平 《山地学报》2023,(6):879-890
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共同的挑战,居民生计必须适应社会生态系统的波动,生计产出才有更高、更强的韧性。动态的社会生态系统对生计的支撑效果监测是一个既复杂又尚待解决的难题,而开展基于自然的生计效应模拟是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以干湿和用地条件为基础,以横断山区76个县(区、市)为样本,着眼居民日常基本生存状态表征,采用EViews 10软件探讨主要自然变量在居民基本生计维系中的角色和量变关系。结果表明:(1)自然系统主变量对本地居民基本生计的贡献率达到72%,充分体现了横断山区自然系统对居民基本生计支持的鲜明主导性,居民基本生计对横断山区自然系统的高度依赖性。同时,提升耕地量质是有效促进居民基本生计水平的最高优先序,而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弱化生态系统脆弱性能有效收缩对居民基本生计产生的负向作用幅度。(2)在基本生计向富足生计转型过程中,耕地始终是极为关键的生计基础,耕地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功能保全直接影响横断山区居民的自然资本及其基本生计保障能力。(3)自然、社会系统对居民基本生计的支撑效应既因地理尺度而异,又因地域类型而别,也因发展阶段而变。着重生态和社会系统的协同配合是生计改进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36.
方一平  刘淑珍 《山地学报》1999,17(4):375-379
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聂荣县草地发展的相关因子进行了系统关联分析,得出由牧业人口和载畜量为主的人为因素是影响该县草地退化,沙化的最强因子,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方法对草爱化与强关联因素进行10年的中期预报,并对牧业人口与牲畜结构进行了方案优化与比较。  相似文献   
37.
山地灾害与环境治理的人文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角度 ,探讨山地灾害与环境治理的人文途径。认为除土木工程、生物工程手段外 ,山地灾害与环境治理关键在于通过科技和经济手段 ,减轻人类活动对有限资源 ,特别是土地资源的依赖 ,通过社会保障手段刺激社会信息的有效增殖来实现山地灾害与环境退化的防范与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38.
 将社会学研究思想扩充到自然科学研究,用个体行为的局部微观感应和认知来推演资源环境这一极具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综合性的全局宏观规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研究方向。利用社会问卷调查方法以及文献综述,结合已有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长江黄河源区案例分析,获得以下结论:(1)江河源区气候变暖,雪灾等灾害气候增加。(2)包括草地围栏、灭鼠、人工草地、定居畜棚建设等草地生态系统的人工正向干预不断增强,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局部改善。(3)降水量变化增减不明显,但植被生长季节、尤其夏季干化趋势增强、水资源呈现减少的趋势。(4)气候变化构成了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草地鼠害以及采挖虫草、不合理放牧等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影响逐渐突显。对此,有以下启示:(1)江河源区气候变化已是基本事实,源区生态系统特有的脆弱性和敏感性,以及气候变化减缓空间有限性,凸显了适应科学研究和适应能力构建的战略性和迫切性。(2)尽管气候变化构成了源区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但调整该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减缓同等重要。(3)草地生态系统的人工正向干预是维护草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是较长时期内草地生态系统质量改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9.
气候变化脆弱性及其国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脆弱性一词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学科群体,由于各自学科研究传统和知识背景的差异,对脆弱性的理解和界定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依据近年来国外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和综述了气候变化脆弱性概念的基本要素、脆弱性因素的分类特征;梳理了国际研究在灾害与权利的关系、社会和生态的综合集成方面的主流和进展;分析了脆弱性研究在度量、实证和治理应用等方面的主要挑战和方向.  相似文献   
40.
为探讨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揭示其内在规律,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为基础,以耕地资源少、坡耕地密集的川西地区为研究案例,选择退耕还林面积、退耕还林补助作为政策的主变量,构建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政策灰色关联度模型,识别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民收入影响程度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川西地区退耕还林政策的两个变量均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较强关联,从影响类型看,退耕还林面积与退耕还林补助相比,退耕还林面积与农民收入的关联性较强;从区域内部看,阿坝州、甘孜州较凉山州而言,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关联度整体水平略高;从动态看,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面积关联度曲线呈“U”型,农民收入与退耕还林补助关联度变化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