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张宏  侯国林  黄震方  方叶林  涂玮 《地理科学》2015,(11):1419-1428
以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周庄、锦溪、千灯3个古镇为例,采用5种旅游废弃物排放量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其环境库兹涅茨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古镇旅游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旅游收入之间关系存在差异。旅游发展生命周期处于相对成熟阶段的周庄,污水、粪便、垃圾排放量与人均旅游收入分别存在"U型"曲线关系、"U型"曲线关系、单调上升线性关系;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锦溪相应指标表现为"倒U型"曲线关系、"N型"曲线关系、"N型"曲线关系;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千灯则表现为单调上升线性关系、"倒U型"曲线关系、线性上升关系;3个古镇气态旅游废弃物环境影响较小。2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古镇旅游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之间均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作用关系。3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古镇旅游废弃物环境质量影响具有差异性。周庄水环境指标COD、NH3-N呈现下降趋势,TP年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锦溪水环境指标COD、NH3-N年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千灯水环境指标COD自2009年后显著降低,TP呈现下降趋势。4加强旅游废弃物治理是实现水乡古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以大陆31个省级区域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熵值法对各地区旅游资源禀赋状况进行评价,进一步构建错位指数,对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错位(诅咒)"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同时结合旅游资源相对效率,对各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总体上大陆旅游资源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向错位现象,正向错位的地区主要位于东部地区,且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发生负向错位现象的地区主要位于广大中西部地区。不同区域效率的驱动模式各不相同,东部地区旅游资源总效率主要受纯技术效率驱动,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总效率主要受规模效率驱动。效率排名与错位指数排名表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结合两者的关系为未来省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省际旅游资源相对效率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打工度假旅游方式应运而生,打工旅游者这一群体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选取文献样本进行归纳和述评,厘清打工旅游者的起源发展、概念内涵和核心研究主题,发现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打工旅游者的类型、动机、流动行为、自我构建、影响效应及其他相关研究;根据研究结论,对未来打工旅游者的研究方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方叶林  程雪兰  苏雪晴  鲍捷 《地理科学》2021,41(9):1546-1555
利用长三角城市群各地区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在测算一体化指数基础上,借助空间杜宾模型揭示一体化进程对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结论有: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指数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整体上呈现出从省会城市向周边递减的格局。空间杜宾模型能够较好地对一体化进程的溢出效应进行定量估算,从空间杜宾模型的估算结果看,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对旅游经济有着显著的溢出效应,本地一体化进程每提高1%,将促进周边地区旅游经济增加0.575%。就本地效应而言,一体化进程各维度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就溢出效应而言,一体化进程各维度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均低于本地效应,基础设施一体化对周边地区的旅游经济有一定的负向影响。未来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需要重视本地一体化,同时也要重视一体化的空间溢出效应,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区域间的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陆省际旅游效率时空演化及其俱乐部趋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旅游产业的提质增效是新常态下旅游学科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中国大陆1997-2015年省际旅游发展相关数据,综合修正的DEA模型、空间马尔科夫链、脉冲响应模型,以及俱乐部趋同理论,在对省际旅游效率进行定量测算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及机理。主要结论为:1997-2015年中国大陆省际旅游效率演化具有显著的地带特征:东部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集约化程度较高,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程度较高;各项旅游效率水平转移在地理空间上往往受到邻域地区旅游效率的影响。考虑空间因素后,各项旅游效率的空间转移更加活跃,但基本格局没有发生变化:各项效率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尤其是规模效率;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效率的时空演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俱乐部趋同效应,中国大陆省际旅游发展效率存在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象。省际旅游效率的俱乐部趋同客观上使得旅游发展维持着一种“稳定”状态,不利于旅游效率的提升,未来的旅游合作必须进一步突破地理区位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空尺度下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蔡碧凡 《地理科学》2014,34(9):1025-1032
以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省、市域1996~2010年旅游发展的面板数据为例,运用ESDA、重心、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作用。结果表明:1996~2010年总体上省域旅游经济表现出随机分布的空间态势,空间差异有所缩小,其中东部旅游业发展差异最大,中部最小。中国省域旅游经济重心向西北发生偏移,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为中国旅游经济的扩散效应区,广大西部地区是旅游经济的低速增长区。中国市域旅游经济的高值区大致分布在“黑河-腾冲”线的右侧,主要集聚在四大板块,与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差异相比,市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更加显著。区域旅游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空间差异的两大因素,区域发展客观规律与政府的政策制度,对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有重大的影响,特殊事件对原有格局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不能从总体上改变空间差异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凤龙  黄震方  方叶林 《地理研究》2013,32(8):1565-1576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的增强是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发展阶段、消费特征及其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 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9 年以前,旅游消费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人均消费水平较低;1999-2003 年,消费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03 年以后,旅游消费发展主要因出游人次增加而带来的规模扩张,人均消费增长迟缓。② 农村居民平均旅游消费倾向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消费水平以滞后性消费为主,交通、住宿、餐饮和游览等消费比重持续下降,消费结构变动程度较强,消费层次较低,消费产品结构不合理。③ 农村居民收入、传统消费习惯和消费不确定性是影响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其中收入、消费习惯与旅游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居民收入的积极效应更强;消费不确定性与旅游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是影响旅游消费的消极因素;城镇居民旅游消费的示范效应不显著,但城乡旅游交流日益密切,其示范效应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旅游经济韧性涉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论文利用1998—2020年中国旅游发展相关数据,在定量测度省域旅游经济韧性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揭示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998—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个别年份的特殊事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旅游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中国旅游经济韧性时空演化具有不稳定性与空间集聚性特征,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经济韧性向高值区演化的概率较高,不同水平的旅游经济韧性总体上呈集聚分布。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区域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交互主导因子的q值总体上大于单个影响因子的最大值,说明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总体上是“合力”作用的结果。东部地区旅游经济韧性总体上与旅游业内部要素关系密切,属于“内生驱动型”,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韧性与外部社会经济要素关系密切,总体上属于“外生驱动型”,促进内外循环对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经济韧性时空演化机制研究可为客观认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区域旅游面对风险挑战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