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稳定性受库水位变动影响十分明显,库水变动下堆积层滑坡的演化过程与稳定性预测研究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库水变动与滑坡变形的响应关系,建立库水动力加卸载与位移速率响应耦合的加卸载响应比预测模型;建立库水变动与滑坡稳定系数的响应关系,进而确定库水变动下滑坡体的渗流场类型,并以滑坡稳定系数的变化率的正负来判断库水变动的加卸载作用。以黄莲树滑坡为例,预测其稳定性,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黄莲树滑坡水平方向位移变化与库水变动存在响应关系,且响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库水变动下该滑坡的渗流场属于动水压力型,每个水文年中库水动力对滑坡有6个月为加载过程,1个月为卸载过程;滑坡监测点的加卸载响应比在2011年出现整体上升并大于1,揭示滑坡趋于失稳,对库水变动加卸载作用的响应加强。结论得到了宏观变形破坏迹象的验证,说明改进的加卸载响应比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72.
初始地应力场对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十分显著,但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通过单一方法得到的地应力场可靠性不高。以黄岛地下水封洞库工程为例,分析了研究区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近场断裂构造; 通过水压致裂法进行了地应力测试,得到最大主应力方向主要集中在NWW向,优势方向为N73W; 通过地质构造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地应力场,探讨了区域构造运动历史对研究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影响,认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NNW。构造分析法与水压致裂法所得最大主应力方向大致均为NW,但存在一定偏差; 主要原因可能是研究区地质构造复杂,受构造变形边界条件影响,派生的局部应力场发生偏转。这表明,在分析地应力场时应结合区域地质构造作用分析及实测地应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对于地应力场的综合确定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73.
贵州下寒武统是我省重要的黑色岩系,其中出产了相当数量的钼镍钒矿及共生矿产,充分展示了区内具有较大的钼镍钒矿找矿前景及多元素富集分带的特征。区内矿石主要元素的变化趋势为:镍钼矿在中西部地区相对富集,东部地区相对分散,而钒矿则呈现中西部地区相对分散、东部地区相对富集。区内矿床主要属于热液再造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274.
评价老黏土膨胀性等级时出现的误差主要源于多因素在参数统计上的不确定性,对此提出老黏土膨胀敏感性分析方法。结合粗糙集理论分析各因素的敏感性并确立主导因素,进而构建老黏土膨胀性等级的多因素定量评价模型,随后通过响应面法,分析主导因素间参数不确定性的交互作用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襄阳城区老黏土研究表明,自由膨胀率和体缩率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导与次主导因素,二者参数变化产生的交互作用对膨胀性评价等级影响较显著。当体缩率统计值较大时,随着自由膨胀率的上升,膨胀性评价等级变幅较大,偏大的自由膨胀率将高估老黏土的膨胀性,致使评价过于保守,偏小的自由膨胀率则会对其低估,导致结果较不可信;而当体缩率统计值较小时,评价等级随自由膨胀率的上升变化不大,因此评价结果较为准确。所得结论可为老黏土膨胀性评价与分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5.
龚缨晏 《地图》2014,(1):44-53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通往西方的交通路线,它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着漫长的丝绸之路,中外使臣策马驱驰,各国商人奔波逐利,宗教僧侣热情往返,多种文化交流融合。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也反映在了欧洲人绘制的各类地图上。  相似文献   
276.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濒浩渺无垠的太平洋,西有崇山峻岭、戈壁沙漠这些天然屏障.但是,中华文明绝对不是在与外界完全隔离的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的.相反,中华文明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没有中断过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而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交通动脉,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