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三波段梯度差植被指数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现有植被指数的不足, 从分析植被的光谱特点入手, 提出一种新的植被指数TGDVI, 并建立了用TGDVI反演植被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的方法. 理论分析和模型模拟方法研究表明, 该植被指数具有高饱和点和一定的背景影响消除能力, 并可以和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建立比较明确的函数关系. 此外, 该植被指数对于薄云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 北京顺义试验数据研究表明, 利用该植被指数反演叶面积指数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了NDVI饱和点低的原因, 指出NDVI的低饱和点是由其定义本身和植被的光谱响应特点决定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无法克服的. 同时还通过模型模拟证明比值植被指数与叶面积指数之间为近似分段线性关系, 而非普遍采用的线性关系, 这主要是由背景影响以及红光、近红光反射率随叶面积指数增加变化速率不一致造成的.  相似文献   
32.
本文讨论了应用NOAA-AVHRR数字图像研究植被季相变化和进行植被分类的多时相方法。对生长季节的各时相植被指数VI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可揭示植被绿锋的进退和季相变化及其在空间上的表现。对多时相的植被指数VI图像进行主成分变换,据第一主成分的直方图各特征峰的形状和位置进行图像分割,可获得植被景观图,这一结果与现行的植被分布图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33.
敦煌地区大气水汽和气溶胶对获取地表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中的水汽和气溶胶含量是影响热红外波段数据的主要因素。针对敦煌地区,本文首先利用LOWTRAN-7辐射传输模型对1992年9月25日敦煌市西戈壁的一幅Landsat-5TM6波段的热红外图像数据进行了大气订正,获取了地表辐射温度。进而利用LOWTRAN-7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该地区大气水汽和气溶胶含量的变化对TM6波段地面温度获取结果的影响,给出了对于热红外图像进行大气订正的主要判据。另外,文中还对热红外波段地面比辐射率的影响也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34.
中国陆地植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107,自引:5,他引:102  
孙睿  朱启疆 《地理学报》2000,55(1):36-45
利用植被指数与植被吸光合有效辐射比例之间的线性关系。由1992年4月~1993年3月12个月的1km AVHRR NDVI资料及同期地面气象资料确定地表植被吸收的光合有儿辐射,然后由光能利用率得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为了更准确计算NPP,本文还考虑了温度及土壤水分条件对光能利用率的影响,最后得到我国陆地植被所NPP分布图,并对中国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分布情况的季节变化及不同匠NPP季节  相似文献   
35.
朱启疆 《地理研究》1997,16(1):104-104
张仁华的新着《实验遥感模型及地面基础》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光学遥感,特别是热红外遥感的基本理论与主要应用领域。张仁华是我国较早从事热红外遗感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之一,这部着作也是我国热红外遥感的一个高水平的总结,定会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对今后我国进一步开展地表物质能量流的遥感研究也是一块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36.
利用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夏季近地层气象观测资料,对得到广泛应用的十种晴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和两种昙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进行检验。指出其中Iziomon(2003)晴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是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夏季较适用的估算模型。然而,在有云天空,Iziomon(2003)昙天估算模型误差比较大。本文依据实测资料,对Iziomon(2003)昙天大气下行辐射估算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估算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由于应用常规气象站的大气温湿度来估算大气下行辐射仅代表近地层大气对其的贡献,不能反映整层大气的贡献,尤其在近地层与高空大气的水汽状况不一致时,上述模型将有较大的误差。为此本文结合Iziomon(2003)晴天模型中大气比辐射率的表达式,提出了运用红外辐射计以37°高度角对天空的观测值,来推算大气下行辐射的新方法。小汤山的试验数据表明,新模型的反演精度优于上述传统模型。  相似文献   
37.
中国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利用植被指数与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比例之间的线性关系,由1992年4月~1993年3月12 个月的1 km AVHRR NDVI资料及同期地面气象资料确定地表植被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然后由光能利用率得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为了更准确计算NPP,本文还考虑了温度及土壤水分条件对光能利用率的影响,最后得到我国陆地植被年NPP分布图,并对中国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分布情况的季节变化及不同植被类型的NPP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NPP的分布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呈从东南到西北递减的趋势,全国年总净第一性生产力约为2.645×109tC.  相似文献   
38.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数据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遥感技术为土地利用动态调查提供客观、快速的时空信息,但是,目前国内还无有效的方法和模型对遥感监测结果进行组织,从而限制了遥感监测数据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本文采用分段编码、分层存储的数据文件组织方式,利用转移矩阵作为变化信息的组织模式,基于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的Path技术提取分层图斑边界,并将图斑的矢量和属性数据整合于CTG(Composite Theme Grid)格式的开放文件中,方便了数据的综合查询,提高了数据的使用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39.
陆地植被二氧化碳通量尺度扩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培娟  孙睿  朱启疆 《遥感学报》2005,9(6):751-759
定量的估计陆地植被的光合作用,是估算作物产量和净初级生产力的基础。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CO2通量观测研究的方法以及与尺度问题有关的一些地学问题,重点阐述了陆地植被气孔导度模型和光合作用模型的尺度扩展以及尺度转化方法,总结了从植被叶片尺度到冠层尺度的4种尺度扩展模型(大叶模型、多层模型、两片大叶模型以及多层—两片大叶模型)以及从冠层尺度到群落尺度的尺度扩展方法,并对上述模型和方法的适用范围、应用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合适尺度的模型和参数是研究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在大量的植被冠层遥感模型中,辐射度模型作为一种计算机模拟模型具有很多优点,它对理解植被—辐射相互作用过程和研究植被冠层辐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传统的辐射度模型假设冠层内叶片为朗伯体。但随着对叶片特性的深入研究发现,叶片的反射特性不能单纯的看成是理想漫反射过程。为了消除传统辐射度模型的朗伯假设,完善辐射度模型,本文利用Phong光照模型模拟叶片表面非朗伯(镜面反射)部分的分布特性,在基于真实结构冠层场景的辐射度模型(RGM)的基础上,增加了叶片镜面反射分量的计算。文中以玉米冠层为例,比较并分析了叶片的镜面反射分量对冠层辐射分布的影响。最后,从辐射度模型原理出发,进一步推导得出了计算冠层镜面反射分量的辐射度公式,从理论上证明了在可见光—近红外区的冠层镜面反射分量与波长无关。本文使用的方法具有简单、易于实现的特点。经过扩展后的辐射度模型既保留了传统辐射度模型的优点,又增加了该模型的功能和模拟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