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1世纪是海洋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2005年石油进口量达到了12 280万t,对外依存度达到34%.由于我国陆上石油资源日益枯竭,海上石油开发就成为能源的战略重点.南海陆架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可能成为另一个波斯湾或北海油田.南海扼海上要冲--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是我国能源的海上生命线,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发展深海油气的勘探和开发技术,开发我国的南海深水石油资源,维护海域主权已经刻不容缓.优先进行南海石油开发是破解我国石油能源困局、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选战略.  相似文献   
72.
73.
深圳海岸海洋环境与空间规划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圳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海滨城市。最近20年城市发展中对海洋资源开发已取得巨大成就,特别在 海港建设、围海造地开拓城市用地空间等方面。文章是配合深圳城市发展建设,从海岸海洋环境资源的调查分析 着手,对海岸带利用作出空间规划。 深圳西岸是珠江口冲积平原,正处珠江河口区的最大浑浊带范围,泥沙淤积使岸线外移,是深圳海涂资源主要 分布区。至2000年深圳在海涂区已围海造地26.8km2,按规划至2010年,将再填海28km2。西岸的填海已影响到 珠江口深槽淤积、浅滩扩大及深圳湾污染加重。至2010年,预期围海工程完毕后,已达海涂开发与海洋环境容量 的极限,今后不能再围海造地。 深圳是中国南方主要外贸进出口港,可能会发展成与上海并列为中国的两个国际航运中心。2020年运量将超 过2亿吨,西岸深水港发展将饱和,深圳深水港后备基地将在东部海岸,大鹏湾东岸下沙、南澳沿岸是理想的大型 深水港后备基地。 利用深圳河及开凿梧桐山,贯通大鹏湾与深圳湾,这一深圳运河工程是改善深圳湾海洋环境、根治深圳河污染 的重要生态工程,同时还具有航运与旅游功能。  相似文献   
74.
长江三峡坝区花岗岩风化壳化学元素迁移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长江三峡坝区河谷不同地貌部位系统采样的基础上,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的化学全量分析及各元素迁移率特征值和强度值的详细计算,揭示出不同地貌部位各化学元素的迁移规律:(1)长期淹没于水下的河床风化壳,易溶的CaO,MgO发生相对富集的现象,Al2O3却呈减少的趋势;Fe2O3的富集率最大;(2)季节性被水浸没的河漫滩风化壳,还出现了K2O,MgO含量相对富集的现象;(3)谷坡风化壳是典型的北亚热带地带性风化壳,处于化学风化早期到中期的过渡阶段;(4)在各种地貌的风化壳中6.5深度是一个特殊的层位,K2,Na2O对抗现象最为明显, 即为Na2O相对富集,K2O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75.
黄河中游土壤侵蚀与下游古河道三角洲演化的过程响应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根据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周期特点,结合华北平原古河道,古三角洲的演化过程,应用泥沙输移的过程响应,分析了晚更新世以来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下游古河道,三角洲演化的关系,在人类历史之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基本上遵循自在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强裂侵蚀期发生在干冷向湿湿气候转化的过渡期,在强裂侵蚀的初期是古道形成期,强烈侵蚀期发生在干冷向温湿气候转化的过渡期,在强裂侵蚀的期是古河道形成期,强烈侵蚀的外营力迭加了人为作用,黄河下游河游泳以改道,三角洲横向扩展发生在强烈侵蚀的衰退期,人类历史时期,土壤侵蚀的外营力迭加了人为作用,破坏了地质历史时期的规律性,土壤侵蚀强度越来越强,基本上按照旱涝变化频率而演化,干冷期降雨不均匀系数增加,土训侵蚀加重,径流量较少,河床以淤积为主,是古河道形成期,正常年黄河泥少输移比接近于一,是三角洲进积期,温湿期降雨量增加,径流量加大,下游河流改道,三角洲横向发展。  相似文献   
76.
闽江口海岸沙丘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陈方  朱大奎 《中国沙漠》1996,16(3):227-233
闽江口海岸沙丘的物质来源于以闽江泥沙为沙源的海滩沙,宽广的海滩、强劲的向岸风与干旱的时空耦合,适宜的地形空间构成了海岸沙丘发育的基本条件。海岸沙丘起源于约2500aB.P.,其活动是多幕次的,唐、宋及近代几次气候干冷期的出现,人口陡增以及垦荒规模扩大等人为因素,促进了海岸沙丘的发育进程。海岸沙丘从海向陆按雏形沙丘,岸前沙丘,横向沙丘及沙丘链,圆形、抛物线型或U型沙丘及风积平原依次演化。  相似文献   
77.
香港及其邻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为主,测得的全新世沉积物最大厚度为17.8m,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为0.81mm/a;维多利亚港因后期的潮流作用改造,全新世沉积很薄。第四纪沉积层中有5次海进及5次海退过程,体现了第四纪以来香港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演变过程。香港海域的沉积环境与珠江密切有关,珠江不仅塑造了香港的5层陆相地层,同时为现代香港水域的潮流通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沉积特点及其演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是浅海大陆架巨型的海底地貌组合体 ,由潮流沙脊、古河道沙体、后期侵蚀 堆积的沙体三部分组成 ,是低海平面古长江在苏北入海时的堆积体受辐合潮波改造而成 .沙脊与深槽主要形成于全新世高海面时 ,海平面持续上升使沙脊体向海侧受侵蚀 ,粗颗粒堆积在靠近陆地的沙脊上 ,使沙洲逐年扩大增高 ,细颗粒向岸使潮滩淤长 .  相似文献   
79.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是沿海城市发展的共同环境背影,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新近对海平面上升的最佳估计是,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0cm,而大河三角洲区和沿海低平原区,由于沉积物压实,构造沉降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相对海平上升远远高于比值。  相似文献   
80.
波浪在黄河三角洲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应用1987年在黄河海港心北7m水深处理观测的9个月波浪资料进行统计研究,以揭示波浪在三角洲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波浪对下三角洲海底泥沙的再悬浮力是比较大的,一年中有约有144天时间,波浪使12.5m水深以内泥沙启动,5m以内的泥沙发生位移。(2)波浪作用的沿岸相对输沙力,北岸向西,东岸向南,输沙力北岸大于东岸,且随着三角洲的前积淤进,这种差异在逐渐增大。(3)该区强浪的向为NE,次经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