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贵州鬃岭滑坡群具有孕灾规律性强、 发育集中密集、 威胁严重等特点.文章利用InSAR和光学遥感进行精细识别,获取了区域滑坡灾害信息,总结了鬃岭区域滑坡变形破坏模式,基于此建立了该地区的滑坡风险评价的体积-距离统计公式,并对典型灾害体进行了计算,获得了一些重要认识.地下采煤活动是引起鬃岭桌山边缘山体变形的主要原因;InS...  相似文献   
32.
受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呈现冬暖夏干的影响, 甘肃黄土高原200 cm深土壤贮水量呈减少趋势, 适宜农作物生长时段减少2-3月. 黄土高原作物气候生产力呈下降趋势, 年递减率为10.45 kg·hm-2, 暖干型和冷干型气候对作物生长非常不利, 减产为4.3%~27.1%. 对畜牧业的影响利弊共存, 使牧区草场产草量和质量以及生产力下降;但牲畜死损率明显降低, 幼畜成活率明显增加;牲畜抓膘育肥利弊因素相当, 牲畜肉量呈波动式变化. 小陇山森林资源呈减少趋势, 90年代最为严重.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变化下, 需要农林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提出了甘肃省以及祁连北坡、陇东、陇东南和陇南等4个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地域的农林牧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战略与优化方案. 其研究结果为西北地区农林牧业安全生产、趋利避害、减轻不利影响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3.
全球气候增暖对甘肃农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系统总结了甘肃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甘肃干旱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等3个课题的主要成果和研究进展。在揭示甘肃省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冬暖夏干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综述了越冬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喜凉作物(春小麦、马铃薯、胡麻)和喜温作物(玉米、棉花、酿酒葡萄)等8种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适生种植区高度和种植面积、产量和品质等对现代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现代气候变化对甘肃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非常突出,已对农作物安全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其研究结果为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旱作农业生产机制,农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4.
35.
利用1954-2006年我国西部225个气象站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 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将我国西部分为9个降水类型, 研究了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南疆盆地、甘肃河西西部和内蒙古西部是我国西部降水年际间变动最大、降水最不稳定的地区, 而四川省西部地区的降水年际变动最小、降水比较稳定. 1954-2006年我国西部地区降水总体呈增加的趋势, 降水空间分布大致以100°E为界, 以西降水增加明显, 以东降水减少. 降水量显著增加的区域是南疆型, 而西北地区东部的关中型的降水减少最为显著. 1980年代中期是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变化的转折期. 我国西部的降水变化主要分为5种类型, 年降水量变化存在较为显著的准8~9 a和4~5 a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36.
我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灾害多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汛期,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经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37.
科罗拉多高原大多数的主要鈾矿床局限于扁长的矿带內。由于围岩中沒有明显地証明矿石的局部化的特征,所以矿石的沉积是由成矿溶液內的某些变化而产生的。可以进一步推測矿石的沉积是由于横向流动的合鈾地下水压力的减少而引起。有人認为,鈾是来自沉积岩內含鈾火山碎屑的破坏。从沉积物压实产生的压力和横压力会引起地下水流經蓄层。压力减少和远离矿源都会减少鈾的溶解度。并使它沉淀。因此,矿带一边以古等压面为界,表示开始沉淀时的压力,另一边以大致平行的面为界。表示这个面以外已消耗的溶液再也不形成主要矿床。  相似文献   
38.
沿海经济区空间演变与其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探索用地演变的驱动机制,对区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临港产业高度集聚发展的典型沿海经济区——大连市新市区为例,基于TM遥感影像和DEM空间数据,通过随机选取2 000个采样点,构建了描述用地空间演变过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沿海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空间变量,重点研究驱动因素构成,各因素参与程度、影响效果和作用,各时段因素间的关联性及传导性等内容。研究发现,在1990~2010年的20 a间,大连市新市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近30倍,其空间驱动变量除了包含与城市CBD、邻近区县、乡镇中心的距离外,还与到主要港区、沿海岸线、邻近临港工业区距离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一系列城镇空间分布与港口相关变量构成了用地空间演变的驱动因素体系,共同塑造了沿海经济区的空间格局。文章所建空间模型通过Logistic回归检验,能够较好地揭示沿海经济区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其作用机理,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9.
地震折射波勘探是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作为一种简洁方便又经济实惠的勘探方法,它可为工程地质提供近地表地层起伏变化和速度横向变化以及潜水面变化资料等。随着工程地质勘查和城市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工程地震折射波法数据处理与解释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发展历程、应用条件,并总结和讨论了几种主要折射波解释方法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比较并讨论了各种方法在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着重介绍了作为研究热点的折射层析成像方法。研究表明:当探测深度较浅且分界面足够平整、界面倾角较小时,最方便的解释方法是截距时间法;当勘探目标的深度达到25 m时,t0差数法最为适用;勘探目标埋深超过25 m时,应当使用广义互换法。随着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使用折射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满足纵横向速度变化的近地表地层,包括大倾角地层、隐伏层、界面起伏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