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杨槿  徐辰  朱竑 《地理科学》2020,40(3):374-382
以广东揭阳的玉器生产专业村阳美村为例,从文化经济地理学视角解读本土产业发展中地方性的嵌入与重构。研究发现:本土产业在地方性多方要素的驱动与支撑下产生,在多重尺度政治经济过程作用与地方主体的响应下发展。地方性是本土产业产生并建立对外功能联系的初始条件,也是主体响应结构变动所做战略选择和地方营销的依托。在地方性嵌入产业发展的同时,生产、生活和宗教等地方活动被强化了与玉器生产相关的功能和意义,民居、街巷、宗祠等空间形制因传统功能被挤压而出现重塑。地方活动与景观的变化并未弱化地方意义,村民的地方依赖和依恋因本土产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与荣誉感而增强。  相似文献   
72.
73.
作为"破碎城市"的典型表征,西方学者对门禁社区持负面态度,然而门禁社区在不同区域的出现受制于当地的社会文化要素,并可能对当地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在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门禁社区与周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邻里的联系和社会关系,并通过分析门禁社区居民的活动范围和围墙内外居民彼此间的态度和社会交往来探讨门禁社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研究以广州为案例地,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观察法和追踪法,借助日常生活的微观视角探究从全球北方流动到全球南方的跨国精英移民扎根的日常策略和家的营造过程。研究发现:(1)“扎根的家”是一个过程性和综合性的概念,扎根的实现需要通过具体和细小的日常实践来完成,而家庭要素、外部环境要素、情感要素以及日常便利性等综合要素成为跨国精英移民决策扎根的主要因素;(2)扎根类型的跨国精英移民通常使用在地化的日常实践策略来实现地方融入,包括住房策略、食物策略、语言策略和身份策略,实现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扎根的转变;(3)流动性改变了扎根类型的精英移民对于过去的家、现在的家和未来的家的意义感知和理解,重构了“与家人同在”的认知。研究发展了“扎根的家”的概念,并将日常生活嵌入家的地理学研究中,具有创新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5.
杜芳娟  朱竑 《地理研究》2013,32(5):881-890
婚姻圈作为民族社会建构的重要机制,以及族群认同的表现形式和民族文化传承载体,对其现况及未来的研究关乎散居族群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大计。采用口述史、深度访谈法及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发现:贵州坡帽仡佬族的婚姻圈经历了族内异地通婚——族内本地通婚与近邻异族通婚——族内本地、近邻异族与异地异族通婚并存等几个阶段的演化。在传统农业社会,散居族群经历了居住、社会和教育多重隔离,通婚受族群性影响,以异地族内通婚为主;而在长期散杂居过程中,族际之间的长期接触融合,其婚姻圈又产生空间近邻性效应,异族通婚开始出现;中国社会转型期及经济一体化使散居族群的婚姻场域发生急剧变化,由此导致远距离通婚,族群性与空间近邻性效应开始减弱。坡帽仡佬族的婚姻圈演化反映了散居族群与主体社会关系的建构过程,但散居族群尚无独立发展的力量。当随着族群内部原有稳定性的打破,族群语言、文化习俗如何保留,族群认同如何维系等都将面临很大的挑战。通过婚姻圈变化之研究视角,关注全球化影响下少数族群文化的保护和发扬问题,是文化扩散和文化整合研究领域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6.
蔡晓梅  刘晨  朱竑 《地理科学》2013,(6):710-717
以中山大学校友作为调研对象,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通过深度访谈和绘制校园意象地图2种方法获取原始资料,援引城市意象和城市空间性理论,探讨大学的怀旧意象及其空间性建构,发现:①大学具有指示性与评价性怀旧意象,受到大学的客观物质环境、校友不同的个人经历、生活路径、毕业时间和性别等影响;②大学基于怀旧意象形成的空间性具有物质性、权力性和情感性3个维度,即大学的怀旧空间性以物质性为载体,以情感性为主导,同时情感性与权力性彼此冲突与融合,使之成为修复性怀旧空间和反思性怀旧空间的矛盾统一体。研究验证并补充了以往人文地理学对怀旧及空间研究的相关结论,并对高校校友资源建设和校友制度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7.
文学旅游地的空间重构研究——以凤凰古城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宁  朱竑  刘晨 《地理科学》2014,(12):1462-1469
文学和旅游之间关系十分密切,以文学旅游地为切入点,运用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了凤凰古城如何通过文学和旅游的影响实现其空间重构,得到结论如下:1开发者的旅游开发行为迅速改变了凤凰的社会经济结构,在其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同权力主体(政府、开发商、小成本经营者、旅游者等)之间的权力博弈实现了空间的"权力化"重构;2以沈从文及其作品等为代表的湘西文学作品和旅游者的地方想象共同建构了凤凰古城的地方形象,文学和旅游的"邂逅"赋予凤凰诗性的想象空间,实现了凤凰古城诗性空间的构建;3权力空间和诗性空间的建构过程是相互影响的:权力空间的构建过程中包含了权力主体对诗性空间建构过程的运用;反之,诗性空间的建构过程也包含着不同权力主体对空间的利用和争夺,并受之影响。  相似文献   
78.
明清时期广东回族来源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朱竑 《热带地理》2007,27(6):574-579
明清时期,回族从西北、华北、华中、江南、东北及周边省份迁移而来广东。从职业看,多为驻防军士、任职官员及其家眷,亦有来粤经商、游教及被流放人员;从迁移性质看,多系受政府支配,甚至是被迫迁移的。来粤回族主要集中在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以肇庆为中心的西江一带,其它地区亦有零星分布。他们在城市自成街区,在农村独成村落。展转来粤的回族人士因种种缘由后来又继续迁移,甚或迁往省内外及港澳等地区。对明清时期广东回族来源及分布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当今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广州乃至全省多元文化相融并蓄的文化格局和区域(城市)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79.
中国城市养老院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分异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磊  陈星宇  朱竑 《地理学报》2021,76(8):1951-1964
中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养老院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有效办法。因此,分析中国城市养老院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探索城市之间养老院数量差异的成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了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养老院数量,并进行了地图化展示,然后从空间分异性视角出发,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城市养老院数量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中国城市养老院数量的空间分布与城市老年人口分布非常相似。② 地理探测器方法的因子探测结果显示,老年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公共财政支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和公园绿地面积是影响城市养老院数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城市财政支出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养老院的建设至关重要。③ 交互因子探测分析结果显示,5个影响因素的两两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个因素的作用,说明城市养老院数量的空间分布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老年人口与其他4个变量的交互作用最强,说明老年人口和其他因素结合对城市养老院数量空间分布来说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0.
广州鳄鱼公园野生动物旅游中的生命权力运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铎  高权  朱竑 《地理学报》2017,72(10):1872-1885
自然的社会建构是近年来欧美地理学界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理论思潮之一。本文从自然的社会建构视角出发,以福柯“生命权力”的概念为理论工具,通过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化访谈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野生动物旅游活动中人与动物互动过程及其权力关系的运作,并展示在此过程中景区、野生动物、政府和NGO等组建的行动者网络。研究发现:① 通过标准化、高科技的管治与保育措施,景区中动物种群的性别、健康与数量等方面得以最大程度的调控,并由此形成了与旅游市场相适应的“生命政治”运作模式;② 景区已经能够熟练地规训野生动物参与各项旅游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巧妙地操控游客想要亲近并征服野生动物的双重渴望;③ 不同行动者在协商与制衡中组建的行动者网络,实质上为人对野生动物生命权力的施展提供了合法性与道德性的框架,使其更加紧密地嵌入到社会文化情境之中。研究丰富了野生动物旅游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为人文地理学分析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