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南极格罗夫山普通球粒陨石的风化等级划分中出现了和Wlotzka(1993)标准矛盾的现象。部分普通球粒陨石的金属和陨硫铁氧化不足20%,然而硅酸盐却发生了蚀变。如果考虑金属的氧化量,这种风化程度应为W1,如果考虑硅酸盐的蚀变,这种风化程度应为W5。对于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本文给出了折衷的解决办法——对金属和硅酸盐同时进行风化等级划分。金属的风化等级划分为W_m0-W_m4五个,硅酸盐风化等级划分为W_s0-W_s3四个。依据新方案,GRV 021588、021636、021772和021957等4块无法用Wlotzka(1993)标准来确定风化等级的陨石的风化等级均为W_m1-W_s1。而陨石GRV 023312的风化等级为W_m3-W_s0,其相当于Wlotzka(1993)标准中的W3。  相似文献   
62.
湖泊沉积物中DNA提取与PCR扩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泊沉积物中保存的生物大分子—DNA进行研究分析,以探讨湖泊生态系统随环境改变而演变的过程。根据前人对土壤和海洋沉积物DNA的提取方法,针对湖泊沉积物的特点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对太湖梅梁湾湖泊沉积岩芯进行DNA提取和扩增。结果表明:不同深度湖泊沉积物均能获得DNA,且纯度较高,OD260/ OD280均大于1.4、OD260/ OD230大于1.1,可直接用于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扩增。对微囊藻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在前5个沉积物样品中,均得到了200 bp左右的微囊藻16S rRNA基因片段,表明微囊藻或已降解的微囊藻基因片段存在于这5个层位的湖泊沉积物中。这为利用湖泊沉积物中的生物分子来推断历史湖泊生物群落结构,判断湖泊生态演变的历史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3.
月壤颗粒微观环带的太空风化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空风化是迄今31亿年以来影响月球表面物质演化过程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陨石、微陨石的轰击,太阳风粒子的注入,太阳/银河宇宙射线的辐射以及周期性的加热作用等。通过深入剖析太阳风粒子的注入与溅射、微陨石轰击的蒸发与沉积、宇宙射线辐射的辐射损伤等过程的作用机理,探讨了不同太空风化过程对矿物颗粒环带厚度、化学组成、晶体结构等特征的影响,认为微陨石轰击与太阳风注入是形成月壤颗粒微观环带的主导因素,宇宙射线辐射与周期性加热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进一步结合非晶质环带、富内含物环带、多环环带以及小泡环带等月壤颗粒主要环带的基本特征,在总结和对比分析各类型环带的厚度、结构以及化学组成特征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环带的成因进行初步推断,认为非晶质环带、小泡环带以及多环环带的内层环带具有太阳风作用特征,而富内含物环带、多环环带的外层环带则具有微陨石轰击的成因特征。根据目前单纯依靠环带的化学组成分析解释环带成因存在的不足,指出了通过补充分析矿物晶体结构在模拟太空风化实验过程中的变化特征来研究环带成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4.
月尘是广泛分布于月球表面的微小颗粒,大小约在30 nm~20 μm之间,95%以上小于2 μm,中值粒径约为100~300 nm,形态复杂多变,以玻璃小球、气泡构造、棱角状碎片为主,含有大量纳米颗粒金属铁和玻璃质,玻璃质含量超过50%,尤其是<2 μm的部分中,玻璃质含量高达80%~90%,化学成分与月壤基本类似,在不同地貌单元也体现出SiO2含量的差异.月尘的成分和颗粒特征使其具有独特的电磁性质和生物毒性,容易粘附于航天器表面和进入航天员体内,危害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安全和健康,严重影响月面探测的正常实施.因此,对月尘的研究是保证月面探测工程正常实施的迫切需要;同时,月尘是月球表面物质经历长期的太空作用形成的,在颗粒成分和结构特征上保留了其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是研究月表物质和大气演化、太空风化作用等科学问题的关键线索.但是目前对月尘的颗粒微观成分和结构差异、电磁特性和光学特性,纳米金属铁的特征和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限制了月表物质演化历史的研究和月尘粘结腐蚀性、生物毒理学具体机理的认识.在月尘研究中利用模拟月尘弥补月尘样品稀缺的局限,并通过模拟实验加强以上方面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满足科学问题和工程探测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5.
青海湖水量变化模拟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为基础,结合湖泊水量平衡模型,建立了青海湖水位(水量)模型,模拟了青海湖过去几十年水位变化过程。水文因子分析表明,20世纪80~90年代青海湖流域径流和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根据不同气候情景,对未来青海湖水位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30年径流增加的可能性比较大,青海湖水位下降速度将会减缓甚至出现上升趋势。这一结果将会缓解青海湖流域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局势,并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减少土地沙化面积,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6.
100块南极格罗夫山陨石的类型划分及其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岩石矿物学研究,包括岩石结构、橄榄石的Fa值和低钙辉石的Fs值以及金属模式含量等,100块格罗夫山陨石分别被划分为:4块H3型、11块H4型(其中一块为H4-an)、10块H5型、3块H6型、2块L3型、6块L4型、31块L5型、32块L6型和1块LL4型。格罗夫山普通球粒陨石在类型分布上,其比例和南极以及非南极普通球粒陨石有显著不同,说明可能存在相当数量的成对陨石。分类陨石样品比较新鲜,其中98块陨石的风化程度为W1,仅有2块陨石风化程度分别为W2和W3。另外,这些陨石中冲击程度较高的样品占有一定比例,它们是研究冲击作用的理想样品。  相似文献   
67.
试论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关系--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其相互关系的好坏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从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关联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产业结构演变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兰州市产业结构演变和城市化发展历程提出了兰州市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相互协调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8.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环境变化   总被引:171,自引:4,他引:167  
青藏地区在第三纪青藏地区经过二次隆升与夷平的旋回,在25MaBP ̄17Ma BP高原面隆升达到20000m左右高度,和当时大陆与海洋环境耦合,激发了亚洲季风,替代了先前的行星风系,导致第三纪中期我国环境大变化。此后高原面夷平降低,夏季风减弱,3.4Ma以来高原整体快速隆起,2.5MaBP开始中国北部黄土堆积。0.8MaBP ̄0.5MaBP高原面上升至3000m ̄3500m左右,与地球轨道转型导致的  相似文献   
69.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形成的保存完好的古冰川遗迹和现代气候条件下冰川物质平衡与气候的关系,用冰川动力学方法估算出冰川达到末次冰盛期规模时的气候条件。依据末次冰盛期冰川面积,结合冰川平衡线高度和冰川体积综合分析,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的夏季气温应比现代低4.8℃左右,降水约只有现代的30%。但目前其它古气候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的夏季气温比现代低5.6℃左右,两者相差0.8℃,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冰川动力学方法未考虑构造抬升对气温的影响,据此推测,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至今的构造上升量约为130m。  相似文献   
70.
3万年以来西昆仑山南坡的冰川变化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李世杰  焦克勤 《冰川冻土》1990,12(4):311-3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